当前位置:统战论文

民主党派推进“人才强党”战略研究

  • 2017-12-06    农工党柳州市委组织科 胡燕玲

内容导航: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实施人才强党战略,提升参政能力,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纷纷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把高素质的人才集聚到民主党派中来,使民主党派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参政党,是民主党派强基固本、凸显作用的重要途径,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发展和进步。

一、人才强党战略之于民主党派的重要意义

2014年,在农工党十五届七次中常会上,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高度概括了人才强党战略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凝心聚力、保障农工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农工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方向,有利于全面提高组织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固本强基、培优补弱、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民主党派来说,参政议政是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人才多寡则与参政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人才资源是党派最根本的资源,是新的历史时期参政党保持进步性、有所作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大的政治生态环境里,民主党派如何履行基本职能,发挥自身作用,人才就是决定因素。《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3号文件,以下简称《意见》)、《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扶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 方案》等文件的出台,更是赋予了民主党派新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为民主党派展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更多机遇。民主党派“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一)人才强党战略是政党协商的要求

《意见》指出,政党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间直接开展的政治协商,政党协商居于七种协商渠道之首。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政党协商的基本内涵、协商内容、协商程序和保障机制,为民主党派有序参与政治、畅通表达意见提供了渠道。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制定《实施意见》,标志着多党合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步伐的加快,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大,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位置越高,所需承担的责任越大,所需的能力也就更强。民主党派需牢牢抓住这一机遇,跟上中共的步伐和要求,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敢言、会言、能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二)人才强党战略是政协协商的要求 

政协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人民政协应当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士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在政协会上,民主党派可以以本党派名义发言、提出提案。《意见》更是将“体现界别特点”作为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的重点,提出“要根据界别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认真探索发挥界别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每年,民主党派以界别角色参与政协协商,以提案和大会发言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人才则是民主党派将政协会开成“诸葛亮会”的重要法宝,是将党派提出的优秀协商意见转化为党政决策的智力支撑,能使民主党派成为施政的“智囊”。

二、民主党派人才强党战略的制约因素

(一)人才发展受到限制

首先,宣传力度不够。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较小,再加上民主党派埋头做事,缺乏宣传,部分优秀党外人士对民主党派的了解只局限于书本和理论之中,在实际生活中知之甚少,民主党派自身“魅力”无法展现,吸引不了优秀人才的注意。部分优秀人才对党的统战方针和政策了解不充分、不透彻,担心加入民主党派对自己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不利,也不愿加入民主党派。其二,受发展要求的限制。我国各民主党派对新发展成员的条件要求高,导致新发展的成员年纪普遍偏大,民主党派队伍结构出现年龄老化现象。在吸收人才时,对高学历和高职称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受发展界别范围限制而忽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人格魅力、实践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出现了成员参政议政能力与个人专业能力不匹配的状况。

(二)人才培养缺乏土壤

一是,教育培训机会较少。由于民主党派“松散型”的管理体制导致党派成员履职尽责时间较为分散,整体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培训多以新成员和骨干成员培训为主,且市州级及以下基层组织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培训力度和广度往往力不从心,内容多以精神传达加活动交流代替政策学习,内容枯燥无趣,形式单一,对民主党派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对于培训效果,没有规范的定期考核和评估体系,缺乏跟踪考评机制。二是选拔任用机会偏少。中发〔2005〕5号文件要求,凡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强的政府工作部门要重点配齐党外副职。但实际上,不少地方都未安排到位,且多是政治安排多于实职安排,副职安排多于正职安排,结构不合理。这种现象无疑更加重了人才培养难度。

(三)部门责任不明确,人才培养不系统

民主党派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不能单靠民主党派组织,也需要党委统战部、组织部及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统战部是中共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组织部承担了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职责。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中,尽管有关文件对各级党委组织和统战部门承担的责任给予了明确说明,但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权责不够具体,系统性、整体性较差的问题。

三、民主党派实施人才强党战略的探索

(一)争取支持,为组织发展赢得有利环境

积极争取中共各级党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是党派组织发展的前提。

主动沟通。面对民主党派组织成员结构性的趋同变化,民主党派组织应积极作为,主动走访各级统战部、召开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中共党委的恳谈会,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相关政策,呼吁推动各级党委和统战部按照中共中央要求,在充分尊重党派组织独立的前提下,对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政策的调整进行研究和引导,使民主党派既能保持传统特色,又可适应新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做到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

共同培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本着 “高层发展高层”的原则,一方面发动党内骨干积极发展优秀人才加入农工党,另一方面和各级统战部沟通协商,在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中帮助推荐、培养优秀人才加入本党,并充实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形成党派自主发展培养代表性人士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相融合、相衔接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拓宽人才发展渠道,构筑人才高地 

其一,严守“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德”包含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两个方面。政治品质是先决条件,民主党派人才需能够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信念,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参政意识,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政治敏感性,能把握正确方向。道德修养是基本条件,民主党派在发展新党员时,应多吸收社会影响力较大、形象好的正能量人才,不断提升党派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才”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其专业才能,在业务工作中进行专业研究,学术造诣深,在本职岗位上能有所建树,这是民主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基础。第二层次是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才能,能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发展、民生问题,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高度政治自觉性和参政热情。

其二,加强宣传,增强民主党派“吸引力”。宣传是民主党派对自身各项工作进行展示和总结的有效方式,是树立形象的有效途径。从宣传内容上,应多宣传民主党派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所作的贡献,宣传民主党派优秀基层组织和代表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宣传载体上讲应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除了通过民主党派自身以及统战系统、政协部门的报纸、刊物、网站开展宣传报道以外,还可以积极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通过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增强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民主党派自身魅力,增强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其三,拓宽发展人才的视野和渠道。一是要明确组织发展的目的性,将人才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与改善组织整体结构相结合。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把一批优秀人才留在中共党外,保证民主党派可以吸纳、培养。民主党派要乘势而上,开阔选人视野,积极加强与组织部、统战部、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的人才信息交流,实现人才发展的宽领域、广覆盖。通过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方式,按照“德”“才”的标准,将一批学术地位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专家、学者吸引到民主党派中来。二是要注重发挥高层次党员和骨干党员影响力广泛的优势,按照“高层发展高层,骨干发展骨干”的组织发展方针,推行“领导出面做工作、组织部门跟进发展”的方法。首先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政治责任,把发展高层次人才放在心上,亲力亲为,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和社会影响,带头做好发展工作。其次各级组织要主动加强与中共党委统战部以及高层次人才密集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推荐适合我党发展的优秀人才。最后各级组织部门要注意收集信息,主动联络发展对象,或者将一些重点发展对象报告主要领导,由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做工作。在发现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真心、诚心和耐心,必要的时候反复做工作,宣传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优越性,营造全党求贤若渴的氛围。还要充分发挥各级专委会人才蓄水池的作用,用好专委会这个发现人培养人的平台,利用开展课题调研等各项工作的机会与各级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注意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物色人才,积极从新的社会阶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领域发现人才,及早发现,从早培养。

(三)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人才进步发展 

一是,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通过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环节,不断发现、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高、代表性强的党外优秀代表人士,将那些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能力比较突出的优秀人才放在后备干部人才库中,并实施动态管理,为多党合作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

二是,积极创造学习培养机会,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民主党派机关的培训从提供培训平台的主体看主要分为三种:自主举办党员培训班、上级党派组织举办培训班、统战部举办的各类党外干部培训班。民主党派要牢牢抓住机会,为党员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民主党派成员也可以通过这些学习平台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可在理论培训的学习中穿插一定的调查研究、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既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课程的趣味性,激发成员们的热情,又能开阔成员视野、增长知识。应加强实践锻炼,以使用促培养。

三是,给有潜质的成员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其一,党派内部压担子。可以为部分优秀成员安排一定的党内工作和任务,如参与调查研究、撰写社情民意、组织社会服务等工作,既能为党派发展做贡献,同时也能提升成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其二,做好对外推荐工作。做好对外推荐工作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的合作效果,如党委统战部、组织部、人大、政协等,避免出现“缺口”。要逐步形成多部门在民主党派优秀人才的推荐、选拔、使用上目标一致、人选相同、责任共担的机制,以良好的工作机制保证党派人才的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不脱节。同时以政治安排、实职任用、挂职锻炼等方式做好党派优秀人才的对外推荐。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