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社情民意

关于在“清洁乡村” 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建议

  • 2013-12-09    

内容导航:
 

关于在“清洁乡村” 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建议

农工党柳州市委

柳州64区,有2个自治县,6个民族乡,少数民族20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左右。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清洁乡村”的有利元素,要加以充分利用。

建议:

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柳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要选取与“清洁乡村”建设融合度高、特色突出、投入适当、为群众喜闻乐见、维护便利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化元素加入“清洁乡村”建设,这样才使项目建设具有生命力,也更具发展前景。

二、各地方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清洁乡村”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因素,示范点的建设可以为其后的项目建设积累经验,避免走弯路。同时也避免了撒胡椒面式的低效投入,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打造精品,做好示范。

三、有条件的地方应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引入“清洁乡村”的建设中,把发展旅游产业与“清洁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促进就业、增加建设、建设政府投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使得“清洁乡村”建设成为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可持续项目,可谓一举多得。比如三江、融安、融水三县,具有丰富的民族风情资源,完全可以在打造“百里风情”旅游走廊中选取合适的乡村参与,把多项建设齐头并进地开展。

四、将“清洁乡村”建设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范畴,利用文化搭台,促进“清洁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清洁乡村”不应仅局限于环境建设的美丽,还要涵盖人文历史、精神风貌、公序良俗的综合发展。

五、引入市场经济因素,参与“清洁乡村”的建设。应当探索在“清洁乡村”建设中引入更多的市场经济因素,采取股份合作、承包等多种措施,多元化开展。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促进的项目,政府可以在政策、资金、用地、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比如农家乐、现代农业项目、文化旅游节庆、旅游景点开发等等。

六、对于公共建设等需要政府投资扶持的项目,政府要积极投入,搭建好基础平台。

七、引入“民族文化”建设“清洁乡村”,要区别对待,防止一刀切,防止铺张浪费。对多数乡村而言,整洁美观、方便实用的建设仍是主流。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