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柳州市委

夜郎古国探源(二)

  • 2015-09-24    

内容导航:

李新桂

(农工党柳州市委会柳北支部)

 

三、夜郎古国考伦

“西南夷”始于《史记》,系方位之称,并不代表真正的族群。汉置犍为、牂牁、越巂、益州、武都、沈犁、汶山七郡地为“西南夷”,夜郎属犍为郡。史家钱穆言:“汉夜郎县即故夜郎国,为牂牁江所出,应在今贵州省西界威宁及云南宣威、霑益境。唐夜郎废县在今桐梓县东,疑非汉夜郎地。”(钱穆《史记地名考》)。

韩兆琦认为,战国至汉时,夜郎主要在今贵州省西北部,以及云南省东北、四川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区[4]。韩氏及《辞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8月版)均取夜郎首都在今贵州关岭境之说,并将夜郎延至广西北部地区。

夜郎国属地,本文采钱穆之说,并域名变迁细加考订,现陈述于下。

古牂牁江:“牂牁江即盘江上流豚水,《汉书》》谓之遁水,即今北盘江。源出贵州威宁,南经云南沾益,又入贵州境,合南盘江入广西为郁江,入广东为西江。”(钱穆《史记地名考》)。今考: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乌蒙山脉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回合后称红水河,象州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与郁江汇合称浔江,浔江过梧州称西江。马雄山西北麓为云贵交界地,即民国时沾益与威宁之重叠地带,故钱穆之说亦恰。

威宁:即今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清康熙五年(西元1666),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州,取威镇安宁之义,隶贵州。二十六年(西元1687),以大定(清康熙二十六年改大定为州,隶威宁府。雍正八年恢复大定府)、黔西清康熙4年废宣慰司,置大定、平远、黔西3府,22年废府,置黔西州,1913年废州置黔西县。黔西属方位地名,意指贵州西部)、平远(民国二十四年隶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即今安顺市;民国二十六年,划归第四行政督察区,即今毕节市区)三州隶属威宁府。雍正七年降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 1913年,改威宁州为威宁县, 1916年迁得胜坡分县于赫章,1942年分置赫章县。由此可知,民国时期,今贵州西部安顺市(含今贵州关岭县)与毕节市区域为威宁县境。

宣威:即今云南省宣威市(县级市,隶属曲靖市)。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设郁邬县,即今宣威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霑益,即今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

关岭:即今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国三年(西元1914)改镇宁州为镇宁县,其时废府设道,隶属黔西道;九年(西元1920年),废道,直隶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划为11个专员督察区;二十五年,并为8个。设专员公署分管各县,镇宁隶属贵州省第二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安顺;二十七年(1938年)划归第三行政督察区,区署驻兴仁今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民国元年复设新城县丞,10月,又废新城县丞,拨普安、安南、安龙、兴义部分插花地设新城县;民国三年1月改新城县为新县7月,定名兴仁县,设县公署,属黔西道辖;民国十七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县城;二十七年移驻安顺;二十八年复驻县城

依上所述,夜郎国属地基本界定。若夜郎国南至广西北部地区,实为今一些学者专家力主大夜郎国之说,缺乏历史依据。据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今贵州关岭县属原威宁县境。此需明辨的是,史家钱穆所言区域名,应为民国时行政区划,而非今日之行政区划。由于民国军阀割据,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今辖境与钱穆《史记地名考》稍有出入,当属正常。

贵州关岭县境的“红崖天书”,仅说明可能是夜郎国的一个极小部落的加盟。因从行政区划分析,关岭曾属威宁境。可以说,夜郎首都应不在今关岭境。因地域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属地多有变更,实难一一考证。

四、郡县制在夜郎国地区的推行

(一)背景

中国在西南的拓展,实始于汉武帝时期。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年),为援助南越王对抗闽越王,汉庭将领唐蒙在南越王国发现蜀郡(成都)的“枸杞酱”,当地人说是商人从牂牁江运来。唐蒙于是推测从蜀郡到牂牁江一定有路可通,如顺枸杞商道,出奇兵从后攻南越王国,可谓“神兵天降”。汉庭命唐蒙为开路大臣,唐蒙从笮关(四川合江)出发,先到夜郎国,并与夜郎侯多同相见,施以礼、德,约以置吏。唐还报,汉庭即在此设犍为郡。于是从巴、蜀郡开山道通往夜郎,耗时数载。期间,西南夷屡次反叛,因汉庭此时专事匈奴,而无力讨伐西南夷,故汉庭要求犍为郡自力更生逐步地谋求生存和发展。

直到南越反叛,并杀汉使臣及犍为郡郡长。汉庭乃出兵讨伐,南越灭。再引兵回击头兰(古且兰,见上文),破之。头兰已平,遂平南夷为牂牁郡(西元前111年置)。夜郎侯开始依靠南越王,南越(广州番禺)被灭,夜郎国于是臣服汉庭。汉武帝元鼎年间至汉成帝河平年间,西南夷仍不时有小规模的叛乱,但均被汉庭所讨平。

(二)设郡治

夜郎国地区属汉帝国统治,是在汉武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在夜郎地置牂牁郡。随着对西南的不断开拓,西晋永嘉五年(西元311年)在夜郎地区分置牂牁、朱缇、建宁三郡,辖境约云贵两省境内的北盘江上游地区,南朝大宝以后废。唐天宝元年(西元714年)改珍州置,辖境约今贵州桐梓及正安西部地区。(参见《词源》(修订本重排版),商务印书馆,20106月版)。

(三)设县治

夜郎县,汉置在今云南宣威县境,南朝梁大宝以后(西元550年以后)废。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夜郎县治设于今贵州石阡县西南,贞观元年(西元627年)废。唐贞观五年(西元631年)夜郎县设于今湖南新晃县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复设,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又废。(参见《词源》(修订本重排版),商务印书馆,20106月版)。

根据以上郡县设置情况,夜郎国自汉武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以后为郡县治,近世有研究者认为夜郎国止于西汉成帝河平年间(西元前2825年),即西汉末年夜郎国消失,显与史实不符,今不从。其实,在西汉时期,夜郎国连设郡的资格都没有[5]。“大体来说,在今贵州境内以夜郎国最大;今四川东境内,邛都、徙、笮都较强;今云南境内,以滇最称强权。”(邹纪万著、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秦汉史》)。据此,夜郎只是贵州境内最大的部落而已。西元前111年以后,虽然夜郎王时有反叛,但夜郎王已是汉庭任命的侯王,即为部落之酋长,亦即汉庭的“以夷制夷”政策下的侯王,并受犍为郡或牂牁郡管辖。

五、结语

依上所陈,夜郎国在今天的贵州西部安顺、毕节及云南宣威、霑益境,当属无疑。而赫章可乐与长顺广顺曾是夜郎故国的都城,与史家钱穆所考相合,威宁为夜郎国的政治中心当无疑。

今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直至唐朝贞观五年(西元631年)才置夜郎县,距汉武元鼎年间晚700多年。近年来,受古夜郎文化品牌价值的影响,在新晃县境斥巨资开发兴建的“夜郎大峡谷” 、“夜郎古乐城”等景区,是对历史的不尊,实不应提倡。

夜郎故国的消亡,是中化民族之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国与“四裔”之分,并非民族歧视,而是文化上的分别。 “文化深演,则目为诸华与诸夏,即所谓之中国人。文化浅演,则称为蛮夷或戎狄,即所谓四裔。”(钱穆《民族与文化》)中国之完成为中国,当远自春秋战国时代。至秦汉一统天下,秦汉政府所辖,已到处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即是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中国。因此,西汉初期对“西南夷”的拓展,即是“民族融凝”。

 

2015年孟秋

 

参考书目

[1] [2] [3]许倬云《万古江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66月。

[4]韩兆琦.《史记》(译注本)[M].长沙:岳麓书社,20045月。

[5]柏杨. 《中国人史纲》[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9月。

    上一篇: 不言老 || 下一篇:夜郎古国探源(一)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