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柳州市委

夜郎古国探源(一)

  • 2015-09-24    

内容导航:
 

她有坦荡的夷平面和宽阔的盆地、湖泊(俗称海子)散布其间。贵州威宁盆地是乌蒙山区最大的盆地,威宁草海是乌蒙山区著名的湖泊。乌蒙山区水系发达,是北盘江、三岔河、六冲河、洛泽河、牛栏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在这神奇的山脉地区,孕育了一个传奇部落─夜郎古国。

李新桂

(农工党柳州市委会柳北支部)

雄浑的乌蒙山,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和滇东高原的北部,为东北与西南走向。乌蒙山区群山起伏,峡谷深陷,

夜郎,系指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名,即古之“西南夷”是也。近世以来,由于夜郎文化价值的飚升,关于夜郎主体民族、政治中心等论争甚为激烈。由是,本文依据史家考伦,分别予以申说,当对夜郎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一、夜郎国主体民族说

大体而言,认为仡佬族、彝族、布依族、白族的先民是夜郎国的主体民族较为普遍。今人又提出夜郎国“四部”之说。

(一)苗部夜郎

近代有夜郎研究者指出,今湖南岳阳、湖北武昌及江西九江一带。夜郎源于三苗,为九黎之余、荆楚之先也。商周荆楚称南蛮。周成王封季连的曾孙熊绎于楚,屈原有“帝高阳之苗裔”。西周晚期楚国西扩臣服老鳖国,楚人大举进入乌江中上游一带。秦灭楚之后,鳖人和苗人在黔中郡时代已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夜郎时苗部多在鳖部之内。鳖部且兰国尤其多楚裔,且兰国包括湘西一带。在湖南中部、湖北中西部应有以苗部为主体依附夜郎的小君长国。大夜郎国东接交趾,也应该到今常德、梧州一线。

今人认为苗族是蚩尤之后,夜郎苗部,就是后世苗族、瑶族。现今的苗族、瑶族在文化上直接传承远古三苗、商周荆楚。

(二)彝部夜郎

彝部夜郎是与鳖部姻结的谈指、谈稿等部。西汉铜濑县(今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西汉元封二年置铜濑县,属益州郡)有谈虏山,谈虏山出谈指(谈指县,西汉武帝时置。武帝“平南夷为牂柯郡”,在西南夷实行郡国并治制度,牂柯郡设17县,谈指县为其中之一。东汉、三国时蜀国依西汉旧制。谈指县故城,在今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西北)、谈稿(谈稿县,西汉置,治所在今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一带。属牂牁郡)、镡封(镡封古县,西汉武帝。汉武帝“平南夷为牂柯郡”,在西南夷实行郡国并治制度,牂柯郡设17县,镡封县为其中之一。东汉依西汉旧制。镡封县故城,在今云南文山州砚山县西北)等部。彝部实际上居住在乌蒙山东西两面,谈虏山是早期的一个中枢和源头。夜郎时代彝部与鳖部联姻,向南拓展至南、北盘江以南地域。彝部杜宇部族在鳖部开明氏之前主宰古蜀国,彝部与鳖部的联姻应始于杜宇部族退回朱缇之时。

战国至秦汉时代,娄山(乌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岭,也是贵州高原四川盆地的界山)与凉山(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境,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实为世代连襟,乌蒙山为老泰山。在夜郎强盛时代,邛都国、滇国一带都属于广义的夜郎彝部。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王正贤提出:夜郎之名是以国君夜郎的名字命名的,分为武米、洛举、撒骂、金竹4个历史时期。武米历史时期又分为夜郎、采默、多同、兴和苏阿纳4个历史阶段。

(三)鳖部夜郎

鳖部夜郎指以老鳖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多同夜郎、且兰夜郎等鳖人君长国,以及蜀国、巴国灭亡后依附夜郎国在巴蜀南境成立的众多小国。多同夜郎国及附属君长国包括:今遵义地区全部,铜仁地区西部,毕节地区东部,六盘水地区东部,安顺地区大部,黔西南州北部,四川省宜宾、泸州长江河段以南地区,重庆市南部、云南东北部,以鳖邑为中心。且兰夜郎国及附属君长国包括:今天铜仁地区南部、黔东南州大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云南东南部,以且兰邑为中心。蜀国开明王朝及苴国之后,巴人、蜀人、鳖人混同。先秦时代楚越为蛮、巴蜀为夷,战国、秦汉时代没有汉化的鳖人,就是后世的仡佬族、土家族。

西南民族大学杨铭指出:土家族称“比兹卡”,土家族即鳖族。《遵义府志》:杨保,实“夜郎苴”。杨保即仡佬族,是真正的夜郎王室后裔。仡佬族与土家族是乌江流域最古老的土著,鳖人应龙氏的后裔。仡佬族就是夜郎氏,是“比兹卡”的一个特殊支系。鳖部与彝部,都以夜郎记史,皆自称夜郎。

2000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仡佬族人口58.9万人。主要分布遵义地区务川县、道真县、及铜仁地区石阡县等地,该地仡佬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0%。贵州土家族人口143.03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地区的道真县。僰人生活的地理空间也介于鳖部与彝部之间,僰人应为开明氏逼退杜宇氏之后鳖化的彝部,夜郎时代属于鳖部,即为且同夜郎属下下君长国之列。洞庭湖畔至大凉山麓之间的广袤土地,都属于比兹卡。

(四)越部夜郎

越部夜郎即今布依族、侗族、壮族、水族等民族的祖先。越部夜郎的前身是周代的牂牁、雕题、交趾等国,更前是四千多年前尧舜禹时代南方的象国。秦代曾设置象郡,辖五岭以南至大海。近世有学者认为象国、牂牁国、象郡都不过苗岭,越系民族应该在牂牁郡时代进入苗岭以北。牂牁国被灭之后,越人余部有勾町、漏卧、漏江等尊夜郎为王,形成越部夜郎。

综上所述,“夜郎四部”说,史载颇少。翻检史籍,言三苗即今之苗族,实误。著名史家吕思勉谓:“然则谓蚩尤用九黎之民,即今日之苗族……实为武断无据。”,又论曰:“今之所谓苗族者,实为汉长沙武陵蛮之后。”(吕思勉《中国民族史两种》)

所谓大小夜郎国之分,系今人出于夜郎文化资源论证的说辞而已。再者,“古且兰当在(贵州)黄平西、都匀北,贵筑、贵定一带为近是”(钱穆《史记地名考》)。汉初,所谓巴蜀,实际上只是四川盆地里面的两小块,一块是成都平原,一块是沿着长江的谷地,并没有深入到西南地区。哀牢、邛都、滇等许多西南地区各种民族的文化,包括他们的衣着、生活方式、族群民称,因为数据相当简单,不容易和今日西南的族群配对。因此,我们需了解,今日的西南族群又经过了一两千年的迁移和融合,不可能等于当年的族群。再以今天的族群分布来看,像云贵高原地带,山顶上是一种族群,谷地里是一种族群,山谷之间的高山湖谷地又是一种族群[1]。由此,“夜郎四部”之说并非严谨。

再者,汉庭向西南地区的开拓,移民是一项重要国策。移民与土著之间,既有斗争,也有融合,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为汉人所同化。然而,仍有不少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岭深处,保留了自己的族群文化。这些族群,例如苗、瑶、壮、彝族……至今依然存在[2]

二、夜郎国政治中心说

近世为开发旅游资源的需要,云、贵、川、滇、渝、湘、桂各省市爆发了一场“夜郎之战”。就连贵州境内的福泉、麻江、赫章、安顺、镇宁、关岭、望谟、惠水、贞丰、安龙、六枝、贵阳、桐梓、石阡、黄平、铜仁、岑巩、长顺和三都等地都认为古夜郎的政治中心在今天自己的行政区域内。可说其论争的焦点是“夜郎文化”旅游品牌,亦出于对各地经济利益的考量。关于夜郎国中心问题,大致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湖南沅陵说

2000年,考古学家在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发现巨型墓葬群,其年代在战国至汉代之间,大部分墓葬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及沅陵虎溪山1号汉墓。专家推测,墓主可能就是夜郎王。有研究者认为夜郎国应在今沅陵,并引明代《辰州府志》和《沅陵县志》为证。其实,自唐贞观五年,在今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境才设置夜郎县,此略,待后申之。

(二)贵州广顺说

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其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此述夜郎国之起源,“竹”崇拜为夜郎一标志。广顺,即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广顺镇,位于贵州中南部,黔南州西部。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此为“夜郎”之来由。当地百姓亦称此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

根据近代考古发现,长顺县广顺镇“旧场坡、马王坡古墓群”的挖掘,其金剑、方印、青铜匙等文物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格。

(三)贵州可乐说

可乐,今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彝族自治乡,位于赫章县西北部,距赫章县城西58公里,四周群山拱卫,中间为一坝子,乌江北源的麻腮河与可乐河在坝中交汇后向东流去,是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支流六冲河的发源地。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可乐地处滇、黔边界,交通发达,曾是贵州彝族、默部(黔西北彝族水西始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近代考古发现,赫章县可乐“西南夷”墓葬群、中水遗址群(主要有鸡公山遗址、吴家大坪遗址、营盘山遗址、红营盘墓地、银子坛墓地等)挖掘发现了大量战国、西汉、东汉时期的文物。随葬的器物如铜鼓、铜釜、剑等器物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地方文化风格,均是典型的夜郎青铜文化的代表。

以上三说,其湖南沅陵为夜郎国行政中心说,实属最为无据。沅陵,春秋时期属楚巫中地,战国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故城在今沅陵县太常乡窑头村),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县,属武陵郡。沅陵县境水系以沅水为主干。今言沅陵系夜郎国政治中心,实谬。汉初向“西南夷”的开拓,实从四川成都分三路拓进:一路向西南进入澜沧江;一路向南进入红水河及西江,然后向西联系到缅甸,向南联系到广东;一路为正西方,朝向青康藏的一条大道[3]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