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高云淡景色美,想赏月吃饼寄秋思,听长辈谈起那月饼的新香诱人,有想起月饼就垂涎欲滴的感觉。可惜每年将近中秋节,在商家们 “激战” 十多天之后,月饼就悄然退市,很难见其踪影。 人们在特殊的日子里总要享受特殊名目的美食,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元宵节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试问,美食既然好吃,为什么一定要在那个特定的日子里才能吃到呢?然而,同样是极具节日色彩的汤圆和粽子,一年四季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在市场里买到。而在当今,我不禁暗自思虑:我们还能寻回那月饼的本色和美味吗?难道商家就没有思索过,将月饼变成人们能随时能买到的特色美食会更有经济收益吗?
中秋节,是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近年来,这个节的“味道”却越来越淡,而象征团圆、收获的月饼,尽管从包装到制作都“与时俱进”,变得漂亮无比,花样繁多,但口味却大不如前,口感甜而腻,奢华昂贵的包装喧宾夺主地成了当今月饼的特色,自然价格就昂贵多了。如今有关产商内部人员透露,现在的月饼经过昂贵的包装之后,身价翻了几翻,已大大超过月饼的价值。月饼不仅是中秋节的必食品,多数时候还是商业下的一种标志,商家利用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将月饼包装成一种看上去更文化更有品位的东西,借助传统节日的名义,着眼消费者心理,追求利益最大化来达到盈利目的。这无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大大浪费资源,滋生腐败行为。我觉得这种传统食品多数时候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不能体现我们的悠久历史。不能不说,人们对当今的月饼并不满意。
作为食品生产厂家,生产月饼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着眼消费者心理,追求利益最大化,规避风险是正常行为。但作为食品消费者,更希望月饼成为百姓日常餐桌上的日常食品,想吃就可以买到。试着分析月饼其中道理,口感上,月饼中蔗糖、油脂含量较高,过于甜而腻。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吃月饼一般不会有特别讲究,但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肥胖症、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的人,吃月饼就得谨慎了,不大宜吃甜腻月饼,即使是健康人群也不宜多吃月饼。价格上,避开过度包装,从改变原料配比,不要都采用如高档莲蓉等原料,像粽子和面包一样采用普通面粉、果蔬、杂粮等等入手把成本价格降下来,让更多的消费者易接受。保质上,月饼作为包馅食品,既怕脱水,又怕霉变,不具有汤圆和水饺速冻的优势,可以考虑将月饼放进冰箱低温保鲜或进行真空包装进通过脱氧处理,这样能有效的延长月饼保质期。如今月饼制作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像京式、广式、苏式等各式月饼在全国各地都受到不同人群的喜爱,近年来,果蔬月饼、茶叶月饼、杂粮月饼等各种创新口味的月饼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食品生产厂家可以考虑月饼的家常、健康化口味,以赢得消费者长期的青睐。为此我相信,月饼的家常、健康化口味发展方向才是决定路径宽广与否的关键,如今非商家不能生产,乃商家不为也。如果商家不一味搞礼品化,考虑搞一部分家常化、健康化,改变消费者的习惯,把月饼做得丰富多彩,适应消费者的求新求异的需求,符合健康要求。那么,我们期待月饼变成家常美食的日子还会远吗?(地质医院支部 梁莉莎)
上一篇: 中国古代宦官预政之发端 || 下一篇:农工党柳州市委赴邓演达纪念园参观学习图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