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与政党文化建设研究
三、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建立与政党文化建设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政治交接,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作为我国的政治主体,执政的共产党已通过不断改革,努力提高执政水平来实现我国政党制度的完善,而作为另一主体的民主党派则应通过开展政治交接来达到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推进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必须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建设。政治交接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长效机制,即保证制度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
政治交接实质上是政治思想、信念和作风的传承,根据思想教育的规律,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是一个内化和外化、复杂和反复的过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形成、维系和发展又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这些过程的实现,从根本上决定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二)推进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建设
长效机制建设即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认识政治交接重要性、长期性的基础上,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的办法,把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具体经验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成功做法制度化,努力建立适应长期发展的长效机制。
(1)掌握长效机制的特点
长效机制具有:长期性、根本性、整体性、稳定性的特点。长效机制不是一时的事,也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要长期发挥作用的,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是专项工作与整体工作、局部工作与全局工作的有机统一,它涉及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它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特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交接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思想建设实际,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相结合,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相结合,与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来保证,要针对各级组织、党派成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建设贵在执行,长效机制必须有可操作性;构筑政治交接长效机制,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体现实际指导意义。
(三)努力推进民主党派政党的文化建设
推进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长期任务,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必须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建设。 各种保障机制最有效的还是党派的组织文化。 政治交接实质上是政治思想、信念和作风的传承。这种传承最经常、最普遍、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文化传承。根深蒂固的政党文化是一种思想熔炉。一个政党的思想观念一旦成为组织文化,就会成为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就会形成强大的延续惯性,就会产生巨大的思想影响力和行为制约力,从而获得一种自我传承能力。
(1)什么是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
对于文化的含义,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汉代以来刘向的《说苑》中就出现了“文化”一词:“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与“武治”相对而言。近代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学术届便开始从人类学的意义上开始理解文化,文化开始被作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来加以理解。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研究热以来,文化是“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的解释越来越为学届认同。最近几十年来,对于“文化”的定义,我国很多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提出了很多见仁见智的意见。综合各种解释,“文化”的含义可理解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了解自身、完善自身的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反映在观念形态上的一切意识的,精神的、心理的总合。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主要是指民主党派所具有的为党内成员所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工作作风在内的观念体系。比如民主党派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实践、党派章程、岗位建功立业、无私的奉献精神等等都构成了民主党派政党文化。它是一个狭义的文化概念。
(2)怎样建设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
一种思想观念怎样才能成为政党文化呢?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党文化积淀、政党文化构建的过程。构建政党文化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政党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即确立本政党的思想、精神;二是“化”,即把所确立的思想精神化作实践、传统、风气、制度、环境等文化形态。
改革开放后,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建设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起步。并通过政治交接这一载体使民主党派对于政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觉醒。民主党派要薪火相传,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那么如何去建设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呢?
首先要加强政党理论的建设。民主党派政党理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同时,民主党派的理论建设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个党派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就必须要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以回应时代对政党的要求,凝聚政党成员的意志。
其次是要注重带着文化的自觉去研究民主党的光荣历史、对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和培育。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历史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是民主党派历史的一部分,是民主党派奋斗历程中成功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民主党派政党文化建设,要珍惜和发掘这些优良传统,承续文化中的精华。
民主党派政党文化的建设,还必须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把好选人用人关。长效机制各项制度,都应是组织文化的结晶。组织文化只有制度化才能得以巩固和彰显。人是文化的主体,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是通过每一个成员去体现,以及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吸收一些高素质的成员到党派中去,会对民主党派的政党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选择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更要特别注意“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否则将会给党派的文化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农工党柳州市委疾控支部 韩玉燕)
上一篇: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平台与实践平台的研究(上) || 下一篇: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与政党文化建设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