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与政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文章阐述了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任务的提出,论述了政治交接的长期性和重要性: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长期性和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决定了政治交接任务的长期性;其重要性在于: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增强参政党生命力和参政党价值的实现;还论述了构建政治交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方法,政党文化对政治交接的意义,以及长效机制对民主常派政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主党派 政治交接 长效机制 政党文化
一、 政治交接的提出和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统战工作也随之迈上新台阶,新时期民主党派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至1997年底,民主党派已经实现新老交替,新一代成员(新时期加入民主党派的成员)成为民主党派的主体,一大批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民主党派中青年成员成长起来,逐步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他们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富于进取精神,知识层次高,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但也要看到,由于政治锻炼少,一些同志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对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认识不深。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保持民主党派政治方向不变,保持民主党派优势和特点不变,是摆在民主党派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997年12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已基本完成了组织上跨世纪新老交替的历史任务,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政治交接的核心,是把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老一辈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一代传下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坚持和发展。”于是,历史在世纪之交向民主党派新一代提出了政治交接的任务。
政治交接的任务概括起来就是: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治交接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政治交接是政治纲领、优良传统的交接,是一个过程,既表现为每个人、每个班子的交接,又表现为民主党派一代一代连续不断的交接。搞好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认识到政治交接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一)中国多党合作的制度的长期性决定了政治交接的长期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胜利成果。这种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合作,共同奋斗,一起缔造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今后新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还要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合作奋进。从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十七大再次强调要贯彻“十六字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都是把“长期共存”放在首位的。各民主党派只有经常不断地推进政治交接,才能使老一代致力于多党合作事业的坚定信念、政治态度、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代代相传,才能不断巩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使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二)民主党派自身的发展决定了政治交接的长期性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搞好政治交接,是多党合作事业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决定参政党发挥参政作用的重要基础。民主党派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参政议政,工作的基本点是自身建设。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组织、制度的建设等,其中思想建设是核心。政治交接,从实质上看,它是政治纲领、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交接, 而这些最终又可以归结为思想的交接。在政治交接的过程中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民主党派从改革开放初的6.5万人发展到现在近80万人,队伍在不断发展,成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一代代表人物已成为民主党派的主体,新成员已占到民主党派成员总数的95%以上,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派新成员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特征更加明显,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思想则更加活跃,性格更加独立。如何加强思想建设,形成民主党派基本的政治价值观,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长期性的政治任务。政治交接则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种有效承载体。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政治交接活动的长期性。
(三)政治交接的重要性
政治交接是一个政党坚持与时俱进,坚守政治理念,不断实践自身政治抱负的长期传承过程。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遵循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传承自身政治理念和优良传统,增强参政党生命力,实现参政党价值的根本举措。加强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者,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
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是,由于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上民主党派队伍发展及其成员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迫切需要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政治交接不单纯是班子成员党内职务、党内权力的交接,更重要的是党的政治思想、政治立场、政治信仰的交接。只有不断推进政治交接,才能不断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自觉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2)推进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是增强参政党生命力,实现参政党价值的根本举措。
推进政治交接,有利于延续政党生命,提高合作能力,形成党派合力。政治交接的目的是为了当前最具优越性的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民主党派新一代从老一辈身上把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承接下来,传递下去,新老两代就能和谐发展,民主党派组织就能健康发展,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合作就能继续下去,组成政党制度的各个要素都得到发展,政党制度就从整体上得到优化。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正是通过政治交接活动的有效推进,谋求党派组织肌体各要素的整体发展和达到对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最终使政党生命得以可持续发展。
另外,从民主党派自身组织内部关系来看, 经历过历史和政治风雨的洗礼, 老一辈形成了他们那一代所特有的政治素质, 是一种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而新一代的思想敏锐、知识层次高、开拓进取精神强,又是一种宝贵的政治资源。将二者有机地整合会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政治交接正是将二者加以链接,使民主党派各级领导班子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有效地整合党派群体内部的各方优势,更好履行参政议政的使命。(韩玉燕)
上一篇: 政治交接的长效机制与政党文化建设研究(下) || 下一篇:在深化政治交接中加强文艺精品建设的研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