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百年畅论革命之意义

  • 2011-12-28    樊剑

内容导航:

黄花岗血茁新苗,黄鹤楼矶涨怒潮;

一击高昌全局破,群英会电促归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攻占武昌城,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继而全国各地纷纷起义。至11月,江浙起义后,攻占上海,12月底,光复南京,为中华民国的建立,举行了奠基礼。孙中山回国,各省代表集议上海,转赴南京,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封建帝制统治中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辛亥革命是一场为推翻清王朝日益腐朽的专制统治,抗击帝国主义势力强权侵略,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划时代的伟大革命运动。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它解开了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政治、思想上的束缚,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对于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启蒙教育,也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自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17年中,中国遭受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两次惨败之后,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许多志士仁人开始认识到改变旧有政治制度的必要性,政治革命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在这一时期中,虽然曾出现过戊戌维新和立宪运动这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所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但由于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由于清朝统治者顽固不化,均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封建正统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拥有着政治上的权威,是社会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在打破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构筑了崭新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和伦理准则,对中国传统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最终引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几经沉浮几经磨难,历数中华民族百年峥嵘,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百年的征程,是中华民族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一代人,遥想百年前,泱泱大清闭关锁国的天朝迷梦,王公贵族流连圆明园的纸醉金迷,闭塞、自大、腐败在国人们心里结着令人窒息的茧,我们难以想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痛楚。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斑驳的历史曾经一寸一寸刺痛着我们的心,直至听到辛亥革命那震聋发聩的枪声,等待的绝望和无力戛然而止,华夏儿女揭竿而起,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血洒神州大地,多少华人华侨毁家纾难,返国投身革命第一线。中华儿女在民族自强的旗帜下空前团结,为振兴中华做出了杰出贡献,开启了古老中国走向近代中国的大门。这一切,永远定格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百年沧桑,百年风雨,百年铭记!内忧外患、压迫、剥削都已过去,一缕缕不散的硝烟里,我们看到新生的民主革命呐喊着,撕破了封建专制的锁链。独立,自由,富强!

辛亥革命在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长河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辛亥百年,我们追忆孙中山先生。国父躬身探求救亡图存之路,挽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为公,孜孜以求,总结出了至今光芒四射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精神,并携手黄兴、宋教仁、廖仲恺、秋瑾等等民主革命家、共和先驱们,创下了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丰功伟绩,一串闪亮的名字,一世不朽的功勋,怎不令人顶礼膜拜?

斯人斯事俱成烟,先辈拯救民族和国家时那种革命的坚决,作为记忆的碎片深嵌入我们的文化和爱国的民族精神,在国人的脊梁里,血脉不息,代代相传。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一切都不会过去,作为代表祖国未来的新一代,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人,我们会用理智去解读共和之梦,历史将与我们的意识共永存。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一定会汲取前车之鉴,不让苦难的命运在中华大地上轮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