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汽车产业总部经济发展研究

  • 2012-05-23    

内容导航:

汽车产业是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新经济环境下呈现了新的发展格局:汽车四大国依然主导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产业实力逐渐增强、产业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提高;汽车四大国加快向资源丰富、综合生产成本低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汽车总部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

柳州市是我国第一批七大“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2009年柳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年生产汽车超过100万辆的城市,2010年柳州市汽车整车产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5其中的“五菱”品牌是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微车品牌,产销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柳州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微车研发、生产中心,2005年“五菱”在青岛建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2010年在印度建立第二个生产基地、计划在西部地区再建一个生产基地。整车生产基地的向外扩张必然带动零部件企业的对外投资,因此,发展总部经济、对外扩张是柳州市汽车产业健康成长的发展所需。

柳州市资源相对缺乏,部分生产原材料需要外购、工业用地紧张、物流与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资源与成本已成为制约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总部经济、对外扩张是柳州市汽车产业破解资源瓶颈、降低生产成本的大势所趋。

如今,我国对内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经济发展,实施洋为中用策略,鼓励使用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进高新技术、高新装备、可用资源,因此,发展总部经济对外扩张是柳州市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外部发展机遇的顺势而为。

1、发展汽车总部经济对柳州市的意义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土地、原材料、资金等资源。柳州市是个生产资源相对贫瘠的城市,部分原材料需高价购进、工业用地指标不足、人力资源成本高,资源要素制约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柳州市汽车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而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物流成本连年增长,不断压低了汽车产业的利润率,进一步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整合资源,发展汽车总部经济,将汽车产业向资源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和东盟地区辐射,有利于破解柳州市的资源瓶颈,推动柳州市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柳州市产业从相对单一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共同促进的协调发展,促进柳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汽车总部经济的发展概述
2.1总部经济概况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发展总部经济,需要满足五个条件,即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总部经济能够为中心城市带来五种效应:

一是税收贡献效应,总部对于中心城市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税收贡献,企业无论采取那种组织方式,总部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所在地方上缴一定的税收;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二是产业乘数效应。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通过总部经济这种乘数效应可以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消费带动效应。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员工及其家属的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教育、健身、购物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发展会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智力人才资源,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五是社会资本效应。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将吸引大量的资本进入本地区本相关行业,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又进一步吸引和加快资本流入,形成良好的资本循环。

2.2汽车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全球汽车产业已从过去欧、美洲汽车产业占主导转变为欧、美、亚三洲三足鼎立的局面。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美、日、德、法等传统四强国的汽车产业的产量出现负增长,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四国代表的“金砖四国”汽车产量逐年增长,特别是中国汽车产量一枝独秀,“金砖四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超过了传统四国,详见表2.2.1

2.2.1汽车传统四强国和金砖四国的汽车产量统计

年  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全球汽车产量()

69222975

73266061

70520493

60986985

77609901

产量增速(%)

4.12

5.84

-3.75

-13.52

27.26

汽车强产量()

31737052

31606370

28883893

20905958

25521110

产量增速(%)

-0.99

-0.41

-8.61

-27.62

22.08

占全球比例(%)

45.85

43.14

40.96

34.28

32.89

金砖四国产量()

13327908

15773455

16637785

20328736

26853052

产量增速(%)

18.66

18.35

54.80

22.18

32.09

占全球比例(%)

19.25

21.53

23.59

33.33

34.60

 

全球汽车总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国际知名的通用、福特、奔驰、丰田等汽车品牌,其公司所在地都已建设成为企业总部,生产基地则广泛分布于资源优势明显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的中国、印度等;拉美的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美国底特律城、日本丰田市、东京、德国斯图加特、沃尔夫斯堡、意大利都灵、法国巴黎、英国伯明翰等著名的汽车城,这些汽车城都是非常成功的汽车总部所在地。

我国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汽车技术、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已经显现,已形成了十二大“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2009年、2010年,我国新车产销量双双刷新历史记录,稳居世界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3.53%,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亮点[6,7]。其中我国传统的汽车工业基地如上海、北京、长春、武汉等地的产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较高、研发能力强、资金充足,其汽车总部经济发展较快;新兴汽车产业集群由于积累不足,汽车总部经济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如柳州、广州、长沙等城市的汽车总部经济发展有待加强。

2.3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发展概况
2.3.1产业基础

柳州市是我国第一批七大“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十二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汽车产业总资产约578亿元、从业人员6.6万人、拥有9家整车生产制造企业(详见表2.3.1)、约4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培育出了“五菱”、“乘龙”、“霸龙”、“风行”、“景逸”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汽车产品涵盖了微型汽车、中型轿车、轿车多功能乘用车(MPV)、轻中重型载货车及特种汽车、专用车、改装车等几十种车型,整车及零配件产品门类较为齐全。

2.3.1柳州市主要整车制造汽车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

产品

品牌

产能

(万辆)

2010年产

值(亿元)

1

上汽通用五菱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

乘用车

商用车

五菱、宝骏

乐驰

150.0

400.0

2

东风柳州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

乘用车

商用车

乘龙、霸龙

龙卡、风行

11.0

138.0

3

柳州五菱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

专用车

五菱

5.0

120.0

4

中国重汽集团柳州

运力专用车有限公司

专用车

运力

5.0

12.8

5

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

专用车

延龙

2.5

10

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柳

州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载货

汽车

柳特神力

2.5

9.6

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柳州

乘龙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专用车

福狮

2.0

-

8

柳州众力车辆有限公司

低速

载货车

桂龙

-

-

9

柳州桂泰车辆

有限责任公司

低速

载货车

桂泰

-

-

注: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企业实地调研及中国汽车公告整理

 

 

2009年柳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年生产汽车超过100万辆的城市,2010年,柳州市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量分别达137.4万辆(含改装车、底盘等为143.7万辆)和134.8万辆,同比增长14.9%19.0%,产量在全国城市排名第5位。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10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是柳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国家商务部、发改委最近一次的全国12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考核中,柳州市排名第六,其中的“五菱”微型车连续5年领跑微车市场,2009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4.6%2009年风行MPV名列全国同类车销量第四位。随着广西柳州汽车城的建设,柳州市将发展成为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圈、辐射东盟的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2015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将破2100万元、整车产量将超200万辆、整车出口将达10万辆、将实现销售总值15亿美元。

柳州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遍及东盟、中东、非洲、美洲、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东盟的比重占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的40%以上,柳州市成为了我国进入东盟汽车产品市场的桥头堡,汽车产品出口也成为柳州市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

“五菱”品牌在青岛、印度建立有生产基地,计划在我国西部地区再建一个生产基地;“五菱”集团在桂林、南宁、北海、贵港等地都建立了生产基地;柳州市浦菱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建立生产基地;柳州华航电子有限公司、柳州市达迪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在北京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等等,柳州市的汽车产业已迈出了建设总部经济、向外扩张的步伐。

2.3.2技术创新

柳州市已经建成8家自治区级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见表2.3.2)、3家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全区共4家,详见表2.3.3)、1家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5以及一批市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拥有了一批科技成果、专利、标准,仅2011年,柳州市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就拥有10项科技成果、54项的汽车专利(详见表3.2.4),柳州市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2.3.2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汽车产业)

序号

名称

依托单位

1

广西汽车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科尔数字化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2

广西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

3

广西专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4

广西汽车传动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市龙杰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5

广西微小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6

广西汽车车身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柳州市华航电器有限公司

7

广西汽车用钢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8

广西商用车驾驶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2.3.3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名单

序号

研发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1

广西乘用汽车研发中心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

广西商用汽车研发中心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3

广西内燃机研发中心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4

广西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汽车拖拉机研究所

 

2.3.4部分整车企业2010年的研发概况

企业

研发机构

(家)

技术人员

(人)

研发投入

(万元)

科技成果

(项)

专利

(项)

五菱集团

 

 

 

 

 

上汽通用五菱

 

 

 

 

 

东风柳汽

1

793

12090

8

50

重汽运力

1

45

267

2

14

一汽柳特

1

45

1000

0

0

2.3.3品牌建设

中国驰名商标的申请流程为:注册商标申请(申请费为每件1-2千元)、广西著名商标申请(申请费为每件2-5万元)、中国驰名商标申请(申请费为每件60-80万元),广西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考核条件之一是“相关公众的知晓程度”,根据《商标法》第14条的规定、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实际条件,我国驰名商标申报对商标广告投入的要求是“近3年的广告宣传费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

我国浙江、广东等地区政府对每个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企业奖励100-200万元。目前,柳州市工信委对中国驰名商标的获得企业给予了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广西著名商标申报成功奖励只有阳和开发区给予的10万元。

面对巨额的申请费用,柳州市绝大部分汽车制造企业都止步于注册商标的申请。柳州市汽车产业所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1件都没有(柳州市8件)、广西著名商标约有6件(柳州市52件)。

2.3.4人才培养

柳州市目前拥有2所本科普通高校、5所专科普通高校、4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及一批职业培训机构,每年能够培养面向汽车产业的各类专业的本科生约1600名、专科生约800名、技术工人约6000名。构建了较完善的人才小高地体系: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4个、市级人才小高地14个、县级人才小高地3全行业拥有各级技术人员175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261人、中级职713人。

2.3.5区位交通

广西与越南相邻、与东盟多国隔海相邻,柳州市地处广西中部,空间区位上,是我国十二大“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基地”中最贴近土地充裕、劳动力充足、资源成本低廉的东盟市场的。随着中国-东盟经济区的建设,广西与东盟之间海陆空交通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柳州市通过公路、铁路能够直达越南、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

柳州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湘桂线、黔桂线、焦柳线交汇于于柳州,柳肇铁路(柳州至肇庆)、柳韶铁路(柳州至韶关)和柳南城际铁路(柳州至南宁)正在规划建设;G209国道、G322国道、G323国道三条国道、及桂柳高速公路、柳南高速公路、宜柳高速公路在柳州交汇,公路运输3--4小时可达北部湾国家一类口岸海岸港口;柳江航运可直达珠三角、长三角、香港、澳门;拥有国家4D级标准的柳州白莲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南京等多条航线,从柳州至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仅需1.5小时车程。柳州市日渐完善的交通网络,能够保障柳州市与周边地区及国内大部分城市的便捷往来。

2.3.6生产服务

柳州市面向汽车产业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柳州市公路运输业与汽车产业不断结合,在服务理念、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等方面为柳州市的汽车产业提供了专业的物流服务。

柳州市的银行、金融机构已逐步介入汽车金融服务业务,为柳州市的中小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汽车金融服务。

柳州市汽车产品专业贸易场馆不断增加,不定期举办的区域性汽车展销会已成为柳州市汽车产业的宣传、营销窗口,中国(东盟)柳州汽车会展中心已经建成,将在2011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正式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增强了为柳州市汽车产业服务的商贸、会展能力。

广西汽车检测工程技术中心、广西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扩建,进一步拓宽了业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了柳州市汽车检测服务业的发展等。

   柳州市基本建立了包括专利、商标、产品标准在内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专业服务方面的水平较高。

柳州市已经建立了包括有线、移动通信、宽带、各类信息网站等信息设施在内的较完善的信息网络,在柳州市汽车产业内外部联系、沟通、获取资讯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3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柳州市汽车产业长期以来主要处于汽车产业链的中低端,整车全为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低端产品,柳州市整车产品结构决定了本地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也跟着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除少数为国内外高端品牌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外),多数为柳州市整车制造企业配套的本土企业长期以来从事中低端零部件的制造,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冲压件、车身附件等产品上,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升缓慢,高端产品研发、创新的技术积累严重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中高端整车产品发展的配套需要,中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急待提高。

3.2产业产品结构有待调整

柳州市超过80%的整车产品属于低附加值的微型车,商用车与乘用车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的重卡产品比重不大,高附加值的轿车及客车产品依然是空白。2010年,柳州市汽车产量达136.4万辆(不含改装车)占全国的7.48%,汽车产业总产值是1027亿元只占全国比重的2.27%,产值和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相差约5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柳州市汽车整车产品结构的不合理。

2010年,柳州市汽车整车产业产值为596.4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为395.7亿元,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约为1.00:0.66(其中尚含一部分专为外地中高档品牌汽车配套的零部件),微型汽车、中重型货车的本地配套率约为60%30%,且主要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成熟的汽车市场中,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大约为1.0:1.7,由此看出,柳州市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规模远远落后于整车的发展。

3.3企业经营实力有待增强

柳州市9家主要的整车制造企业中,年产值及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的只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3家;柳州市45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年产值及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只有63家(详见表3.3.1),大部分为百万元、十万元级别的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经营实力、融资能力、扩张潜力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发展不匹配,对外投资的综合实力不够强。

3.3.1柳州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统计

规模(元)

>5亿

1-5亿

5千万-1亿

1-5千万

<千万

企业数量(家)

9

63

36

78

264

 

3.4区域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区域品牌是区域与品牌的融合,是指一个区域内某个优势产业长期发展形成的、或区域主体创建的,为该区域产业内企业共同拥有或有权使用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的品牌,是产品的象征。区域品牌在形式上表现为以区域(地名)和产业(产品)名称为核心构成的识别系统,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文化、经济中具有特色的内容的综合,是信息的载体,是一张“区域名片”,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加速,区域性品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品品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国际汽车强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掌握着汽车大品牌,掌握着汽车产业最核心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实行技术控制,不断以技术、品牌、资金的优势向世界各地扩张,抢占世界各地的高中端市场,并实施技术、品牌等资源控制,最大限制的阻止新兴市场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以“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汽车产业发展虽然很快,2010年汽车总产量已经占全球产量的1/3(详见表2.2.1),但其民族品牌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实力增长相对较慢,短时间内难以与国际大品牌抗衡。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品牌为了进一步弥补经济疲软所造成的损失,以开始向中低端市场进军,柳州市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国际大品牌的挑战。

柳州市汽车产业拥有约460家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而仅有6件广西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1件都没有,可见柳州市汽车产业企业品牌、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弱、知名度低,非常不利于企业拓展市场。

3.5工业用地瓶颈有待破解

柳州市工业经过“十一五”期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瓶颈日渐突出,而目前柳州市各个工业园内的大部分土地仍为农保地,土地变性及征用十分困难。汽车产业是个土地资源占用量大的产业,随着广西柳州汽车城内的整车制造基地的竣工、运营,专业性生产服务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将集中爆发对生产经营用地的强烈需求,土地资源紧缺是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6高端人才引进有待重视

汽车总部经济是高知识型经济,不管是整车产业、零部件产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产业,其业务都建立在知识的高度集成应用上,因此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

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2010年的统计结果知:汽车产量超过百万辆的城市有8个,产量在5080万辆的城市有6个,在这14个城市中,上海、长春、武汉、北京是我国传统的汽车生产基地,广州、重庆、柳州等是新兴的汽车生产基地,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份额不仅仅是上述各个传统与新兴汽车城争夺的目标,高端人才也同样是上述各个传统与新兴汽车城共同竞争的对象。

柳州汽车总部经济建设急需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高端人才的引进问题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应予以高度重视。

3.7专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水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的,随着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柳江航道的承载量大幅度的提升,柳州市的部分钢材等产品都可以通过柳江直接联运至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五菱汽车的水运也在酝酿中。

但目前柳江水运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红花水电站的船闸小、船过闸的速度慢、船闸开闸服务时间有限等,严重的制约了柳江水运效率。

中小企业贷款难,相当一部分零部件制造企业虽已进入各个工业园区,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尚未得到土地证,生产性流动资金的贷款相当难,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扩张。

柳州市汽车产业信息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周边及东盟地区的各种汽车相关信息量少、笼统模糊,由于文字不同,难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柳州市目前拥有3个人才市场:柳州市人才市场、柳州市就业服务中心、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是专门面向广西柳州汽车城、柳东新区、柳州高新区服务的专业人才市场,由于柳州高新区与柳东新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与柳东新区人事局合署办公,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至今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没有专用的设施及经费,且仅2人负责柳东新区人才管理工作,严重制约着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发挥全面的选才、引才、管才作用。

 

 

4、柳州市发展汽车总部经济的发展思路
4.1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品牌

立足于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和现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柳州市汽车产业以整合柳州市内外汽车产业资源为手段,推动柳州市汽车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规模、投资实力。

整合柳州市汽车产业的设计、研发、制造、服务等资源,集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制造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合力,共同打造柳州市汽车产业的区域品牌,为柳州市汽车产业向外扩张夯实基础。

4.2对外扩张发展总部经济

立足于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及发展机遇,建设完善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示范基地。以创新为手段,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持续开发,提高汽车产业的总体创新能力,打造成为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发展汽车生产性服务业,为汽车总部经济发展服务,将柳州市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汽车服务业中心。整合周边地区及东盟国家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破解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通过内部提升和外部发展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最终走出有特色的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发展道路。

 

5、柳州市发展汽车总部经济的保障措施
5.1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建设

5.1.1完善发展规划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必须规划先行。建议“柳州市推进汽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汽车总部经济的角度出发,组织尽快组织相关的职能部门、专家制订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发展规划,依托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推动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健康规范的发展。

5.1.2完善政务环境

建立总部经济绿色通道。设置跨国公司和国内总部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对项目现有审批流程进行系统的清理和改革,进一步集成简化行政审批和环节,缩短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对保留下的审批事项,应明确程序、时限和责任,增加透明度,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免税区。参考和借鉴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向广西区政府争取国家给予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免税政策,在广西柳州汽车城内,依托柳东新区的港口码头,建立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免税区,方便柳州市汽车产品的进出口,推动柳州汽车总部经济的发展。

建立离岸核算中心。在广西柳州汽车城建立离岸核算中心,简化柳州市企业总部和加工基地之间核算的流程,减少一些政策性的麻烦。企业在海外投资建立基地后,总部核算采用的是人民币,而海外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美元,由于汇率、外汇管制等问题,总部——基地之间的核算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而通过离岸核算中心进行核算,海外基地使用外汇,国内使用本币,则企业核算将顺畅很多。

5.2完善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5.2.1整车制造

立足国内,面向东盟地区,以广西柳州汽车城为载体,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等骨干整车企业为龙头,加强汽车整车生产制造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整车制造的规模和水平,为柳州市汽车产业向外扩张夯实产业基础。

5.2.2零部件制造

紧跟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向汽车零部件的模块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汽油发动机、微车变速箱总成、车桥、内外饰件模块、独立悬挂总成、汽车电子等零部件产品的模块化制造,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系列化的生产集团,既能满足本地整车企业的配套需要,又能融入国内外大企业的采购体系。

零部件制造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一是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尽快进入银行授信范围,争取尽可能多的融资机会;二是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走高科技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扭转产品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盈利能力低的问题。

5.2.3质量标准

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战略,加快建立完善以微型车为主的低端汽车产品标准体系,将广西柳州汽车城发展成为完善的微型车汽车产品质量标准中心。

建议由柳州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引导柳州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一是以柳州市低端汽车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向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建立以微型车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技术、产品标准,并将之建设成为国际微型车技术、产品标准,以加快柳州市汽车及零部件开拓、占据并主导东盟汽车市场;二是支持和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高端产品生产企业尽快与国际零部件供应商靠拢,向相关国际标准管理委员会、相关国家申请相应的标准认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产品标准,以保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正常流通。

5.2.4区域品牌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是实施市场开拓的核心武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协调整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整车制造、整车销售、整车售后的维护维修环节使用同一品牌,集整车制造企业及其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力量打造具有柳州市特色的若干汽车区域品牌,用品牌的影响力拓展市场。

为促进柳州市汽车产业打造区域品牌积极性的提高,建议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柳州市汽车产业的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商标建设力度,由柳州市工信委设立品牌建设基金,给予成功申请广西著名商标的企业10万元(每件)奖金。

5.3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以柳州现有的研发机构为主体,整合柳州市汽车研发资源,完善及提升研发设备,引进中高级研发技术人员,完善汽车产品开发体系,提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建设汽车和零部件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开发汽车核心技术、关键性汽车技术和汽车产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立国家级、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汽车零部件制造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等,将汽车城打造成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汽车技术研发中心。

柳州市汽车产业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产品结构调整为内容,围绕规模、技术、产品升级,加强与国内外汽车集团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广西柳州汽车城,在确保微型车技术水平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高档整车产品(如中高档轿车及客车、专用车),实现产品结构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整车与零部件协调配套、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汽车研发制造体系。全面提升整车及零部件产品同步设计、同步开发、同步生产、同步销售的水平与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大突破。

5.4完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

以柳州市职业教育为基础,依托广西柳州汽车城的建设发展,加强调查统计柳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东盟地区的汽车产业人力资源专业、岗位、需求量等,加快整合柳州市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专业及课程,进一步提高相关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职业教育设施和设备建设,搭建职业教育机构与汽车城之间的合作平台,深化发展汽车产业的“产学研”模式,将汽车城建设成为立足柳州,面向周边地区及东盟的职业教育基地。

5.5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西柳州汽车城通信及网络等部门的发射塔布点建设、高速宽带及光纤的铺设等,提高柳州市通信传送速度和效率,消除通信盲区。加快水电设施改造、商民分离,保证总部企业、居民的水电使用及互补影响。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柳州到南宁的高速铁路、柳州到肇庆铁路的建设,打通柳州市到东盟、珠三角的高速铁路线,进一步完善柳州市与周边交流的铁路网络;增设柳州市与周边地区的航空线;加强柳东新区港口码头及各个港口的建设,提升港口码头的运载力,加快建设完善柳江、黔江航道和港口基础设施,建立完善柳州市对外联系及产品物流的交通网络。

建议柳州市交通局和柳东新区与柳州恒达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沟通和协调,在柳东新区成立公交分公司,并合理设置安排交通路线和站点,保证广西柳州汽车城、柳东新区机关、企事业员工正常的出行。

5.6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以广西柳州汽车城为建设平台,引导国内外的相关生产性服务企业进驻,加快发展柳州市汽车产业生产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5.6.1完善人才市场

建议柳州市政府加强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建设,市政府与柳东新区加强沟通及协调,尽快在广西柳州市汽车城安排一块土地作为人才市场建设用地,或安排一办公楼作为人才市场专门的办公场所;市人事局尽快落实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的人事编制,让高新区人才市场能够招聘足够的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由市财政局安排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快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的场地建设、工作设施建设、各种必备的办公设备的配置等,同时,柳州市财政局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发展资金,保障人才局正常化工作所必须的活动资金等。

柳州高新区人才市场应依托广西柳州汽车城,本着为汽车城及柳东新区企业服务的宗旨,尽快建立完善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档案管理、职称管理、人事考核、人才评价与引进、培训服务、企业员工家属安置等各项基本职能。

5.6.2完善汽车检测体系

进一步加强广西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西汽车检测工程技术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引进国内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引进高端检测人才,增强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不断增加检测项目,完善检测业务。多元化发展汽车试验、检测服务业。引导国内外知名大公司、科研院所在广西柳州汽车城建立汽车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分公司。将广西柳州汽车城发展成为集汽车及零部件技术检测、产品质量检测、汽车道路运行试验及检测等于一体的检测中心。

5.6.3完善商标服务体系

整合柳州市的商标服务资源,将广西柳州汽车城发展成为商标申请、区域品牌发展为一体的汽车品牌中心,加快柳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品的各级商标申请和品牌建设,

5.6.4发展物流业

依托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的汽车交通物流区,建立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汽车物流园,购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物流设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柳州市汽车产业提供高质量的现代物流服务。

5.6.5发展金融保险业

鼓励柳州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的难题,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的信用评估、授信以及贷款审批制度。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引入买方贷款、融资租赁业务、保理业务、定额透支等信贷模式。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展无形资产(如专利)抵押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和存货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改变过去一味强调抵押物的做法。发挥职能优势,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5.6.6发展信息服务业

大力发展包括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维修培训、电子出版、展览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业,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系统集成开发、升级,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5.6.7发展商务服务业

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广告业发展。加快发展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并引导这些服务业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以及与柳州市工商业建立合作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为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提供完善的、专业的服务。

5.6.8加快生活设施建设

根据广西柳州汽车城规划,到2013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是10000人,到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的员工总数是20000人,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需求将形成一个巨大的需求。因此,柳州市要加快广西柳州汽车城生活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汽车城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引导和鼓励柳州市文化、体育、酒店、商店、餐厅、娱乐场所等与中央商务区建设相结合,提高档次与品位,创造一个能够满足白领工作、生活、娱乐需要的社区。

 

6、结语

总部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中心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柳州市汽车产业已出现了总部经济的雏形,具备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相信在市委、市府政府的正确领导、规划、引导下,柳州市汽车总部经济必能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加快推进“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的战略进程中凸显支柱产业的风采。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