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再次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拉开了宏伟的改革大幕,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这个时候,更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需要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勇往直前。作为统一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民主党派,必须以更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务实的作风,紧紧围绕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参政议政,为改革建言献策。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是参政党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衡量民主党派工作的重点标准。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参政议政能力的建设。能力相对于任务而言,任务取决于时代,因此,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应着重以下方面的能力建设:
(一)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
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中心,什么是大局?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要求,了解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发展思路。我们参政议政的题目,可以是地方党委政府正在做的中心工作,也可以是已经做出,但需要巩固、完善和落实的工作,还可以是没有做,但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前瞻性问题。其次是发挥党派的优势,抓住重点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非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履行职能,在党派有条件做,也能做好的方面选好题目,精心组织。
(二)提高求真务实、深入调研的能力
要做到求真务实,就必须深入调研,全面客观地了解情况。深入调研,既是作风的表现,也是能力的体现。能不能做到求真务实、了解真实情况,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坐而论道;能否选好题目、不无的放矢;能否深入细致,不应付敷衍,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民情;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反映真实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参政议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三)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建设性与操作性相结合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这是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例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克服的难点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去发现,并通过调研报告、提案、信息反映等形式提出来,上报党委和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提案、建议案和信息反映提出的问题是否准确、真实,提出的建议是否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就能较好地为党委、政府所接受。
(四)提高团结各方、形成合力的能力
要发挥民主党派代表性广、包容性强的优势,积极引导各界人士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进团结合作,做到求同存异、化解阻力,形成合力。通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参政议政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稳定的工作。要特别重视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海内外各方面爱国人士的工作,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五)提高发扬民主、有效监督的能力
就是要提高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能力。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通过各种形式听取不同声音,反映不同意见,促进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要以推进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找好监督的着力点,通过完善现有的包括建议案、提案、视察、反映社情民意等在内的监督形式,扎实推进民主监督工作。
(六)提高改革积弊、开拓创新的能力
参政议政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推进党派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在制度上创立新章法,在方法上打出新招式,既善于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和遵循参政议政的规律,以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使参政议政的方式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广阔,效果更加显著。
上一篇: 关于增大下拨文物购置经费的建议 || 下一篇:加快国有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广西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