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
休假结束回归工作岗位后,儿子上学放学的接送任务都归了我。
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车流、烦躁不安的喇叭声、一片一片因踩住刹车亮起的红色尾灯组成了我们上学路上的固定风景。
等完这个红绿灯又接着等下一个红绿灯,不变的路线,不变的每个忙碌的清晨和黄昏。
我们俩每天都会早起,天微亮时起床穿衣洗漱,早早出门,只有这样才能在拥挤的人流车潮里留出十分钟的从容不迫。
我曾一度觉得他很可怜,因为这样枯燥又无趣的上学路。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忆起我儿时的上学路。
那是一条蜿蜒的田埂、一段被稻田包围的泥巴路、一片广阔的田野。

儿时,我常是最早踏上上学路的人,所以我能看见很多别人看不到的景致。比如那条田埂经常被长高的稻叶覆盖,稻叶上是晶莹的露珠,走过后裤脚和鞋子总会被打湿,整片田野时常在静谧的清晨里升腾着缕缕薄雾;比如下雨天泥泞的田埂和小路总会为早起的第一个人留下一块干净的地方;比如冬日山头里钻出的温暖朝阳能拉长一个人的身影……
从前的田野是热闹又充满生机的。春种时,水田里男人们拉着水牛犁田、妇女们弯着腰插秧,田间地头春意盎然;秋收时,金灿灿的日头,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轰隆隆的打谷机一直忙个不停,那群人们戴着草帽皮肤黝黑,淌下的汗水夹杂着谷壳;冬日时,田野里垒起的高大稻草堆连着一片片的油菜花,孩童们成群结队的去捉采蜜的蜜蜂……

而今,田野依然在,家乡也依然在,只是田间再没有挥汗劳作、高声谈笑的人们。
那时候的家乡四季色彩分明,从播种到收获,我们自给自足,对土地充满敬畏与期待。
柳州这座小城并没有那样丰富的色彩,也没有那样蓬勃的田野。
我时常觉得遗憾,遗憾我们的孩子没有长在那样的田野上,没有见过那样的四季;遗憾那些看着我出生、长大的叔伯长辈们都渐渐老了,等这些老人都不在了,我与那片土地的联系也就越来越淡了;遗憾那片土地没有迎来新的开拓者,那里曾经充满生机活力如今却渐渐萧索。
人的记忆中无论是最难以忘记或是最美丽的部分,都是遗憾。
那些时光飞转,不被珍惜的当下变成了只能追忆的过去,也是遗憾。
还记得上一次彻底放下手机认真的与人面对面交谈是何时吗?
《人世间》里有个场景是周家父子兄弟几人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有消息需要相互传达时只能写信、发电报,信件来回都要十天半个月,这边发生的事那边知晓已是半个月以后的事。
那时的邮件真是慢啊,可那时的等待多专一啊。
从前,没有发达的网络,没有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我们拥有的只是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璀璨的夏夜星空、和那一轮没有被城市的霓虹灯火掩盖光芒的皎洁明月。
从前物质匮乏,每餐都是粗茶淡饭,暗淡的橘黄灯光下,一家人一边看新闻联播一边吃晚饭,我们聊的是地里的庄稼今年会不会丰收,菜园里的瓜果是不是已经成熟,我们甚至还会抱怨今晚很闷热蒲扇不够用……我们目光所及皆是身边的人和事,心与心的距离那样近。
现在的我们每天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刷小视频、聊微信、刷微博,我们谈论哪个明星离婚了、哪个明星逃税了……然后把手机屏幕下的脸孔和阴影处的背影留给了身边最想亲近自己的人。
很多时候,我想不明白,到底身边这个总是抱着手机终日与你不曾交谈一句话的人真实,还是那个微信里频繁分享资讯、发布朋友圈的人真实。
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最近又最远。
那些蹲守在网吧几个小时只为等对方上线的曾经成了我最怀念的青春。
于我而言,最美的情话是“岁月宝贵,可我愿意为你花时间”,对待父母养育孩子亦如是。
现在,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我会邀儿子一起听歌听故事,我会邀儿子一起欣赏路边的风景。我们看过黄花风铃木,我们看过满树紫荆花开,我们看过大雾笼罩的柳江河,未来我们还会继续看遍上学路上被忽略的风景。
余生短暂,很多人,很多风景,都会在你低头埋首于毫无意义的事件上不断的错过。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慢下来,赏四季,品晨昏,怜取眼前人。

莫小妮
九三学社柳州市东风支社副主委,柳州市德润中学教师。
撰文 I 东风支社 莫小妮
编辑 I 王若溪
审核 I 叶青松
上一篇: 九三学社柳州市委到社员企业开展走访服务 || 下一篇:市政协副主席罗铭到社员企业调研科技成果转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