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文脉在新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 2017-12-28    

内容导航:

 [摘要]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大数据时代)追索九三文脉,挖掘思想建设的新层面是当前的政治使命。九三文脉是一批批九三人肩负着历史使命,努力开拓,建立不朽功勋的历史,新时代的九三继承人应当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迎接发展的挑战,为九三学社的稳健发展而努力,为提高执行党的执政水平,为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从开创文脉与渊源的时代要求谈起,回顾九三鼻祖开疆辟土历史对新时代九三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意义,即新时代继承人继承什么传承什么,是传承文脉与迎接挑战。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新时代九三人任重道远,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一是利用好新媒体,争取自身建设和履职的良好机遇,迎接思想建设的挑战。二是利用好稳步发展机遇,争取组织建设稳健扩大的机遇,迎接界别特色的挑战。三是利用好九三智库优势,迎接开拓创新的时代挑战。四是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模式,提高九三学社履职能力。五是利用大数据信息发布运行模式,构建对外宣传新格局和新机制。

    [关键字] 九三学社,文脉,机遇和挑战

正文:

在新时代(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追索九三文脉意味着再次回顾九三学社的传统和文化传承,在发展九三学社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历史上不同时代的迫切需求下,一批批九三人肩负着历史使命,努力开拓,在每个历史时期留下了卓绝的不朽功勋。时代成就了九三开创者,九三学社的界别特色也推动了时代的前行。而新时代的九三继承者们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迎接发展的挑战,为九三学社的稳健发展而努力,为提高执行党的执政水平,为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时代要求九三鼻祖开疆辟土——开创文脉与渊源

九三学社的诞生,是应运而生的。众所周知,九三学社的前身是1944年底的重庆民主科学座谈会。是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讨论时局,发表政见。为纪念19459月3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更名为九三学社。它的诞生是为时代所需,是时代成就了九三,也是九三鼻祖创造了这个界别清晰的、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参政党。在近百年的历史征程里,九三学社先后拥有17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成员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代的烙印在九三学社开创者的身上,清晰而深刻。在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等运动。解放前期响应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的八项和平主张,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19499月,九三学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建国后九三学社郑重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此后,九三学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一个民主党派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员,参加国家政权。”[1]

九三学社也在推动时代的日新月异。开创者们团结推动成员及所联系的人士,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项建设事业,为加强全国人民的团结,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后九三学社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九三学社确定了方针、政策。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建设事业中,九三学社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新时代九三的思想理论建设——传承文脉与迎接挑战

在新时代,尤其是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回顾文脉,了解这个时代对九三继承者们的期待与盼望,即传承文脉、迎接挑战。利用传承文脉的契机,着实提高九三学社思想理论建设水平。

20161214日韩启德同志在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作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常务委员会2016年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巩固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举办以“九三学社文脉与传承”为主题的社中央第四届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论坛。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研究机构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社员思想困惑和愿望诉求,加强动态分析和科学研判,增强思想引导针对性。”从报告文脉可以得知,传承文脉、迎接挑战是九三学社新时期的思想理论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当前,在九三学社思想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社员的政党意识不强、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基层组织缺乏生机和活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参政议政能力不足,民主监督尤其欠缺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包括思想教育模式单一、执政党执行政策力度不够和新时期新变化给九三学社思想建设带来许多新挑战等。

应对新时代思想建设的新任务,一是应当不断创新思想建设工作机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树立回顾文脉、不忘初心的努力开拓精神,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优异的思想建设成果,不断提高社员的社员尊荣感、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意识和履职意识。

二是应当在回顾历史的同时,长远规划,统筹发展。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思想教育体系,把社员思想教育作为组织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把社员思想教育作为考核、评优评选的必经程序,把对社员思想动态的了解作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思想建设。

三是加强文脉学习,了解历史,提高九三学社社员的使命意识。通过培训和专门学习九三学社的历史和党建经验,增强社员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的主动性,更好的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三、新时代九三人任重道远——迎接机遇与挑战

一是利用好新媒体,争取自身建设和履职的良好机遇,迎接思想建设的挑战。众所周知,当代的网络媒体给九三学社扩大影响力,获得更大精英支持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党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为现代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改变了九三学社的政治生态环境,为九三自身建设和履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给九三学社加强思想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九三学社各支社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网络媒体和舆情控制的对策,争取九三学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二是利用好稳步发展机遇,争取组织建设稳健扩大的机遇,迎接界别特色的挑战。当前,九三学社的组织建设与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之间组织发展对象趋同,保持界别特色难度加大,作为民主党派中知识分子成员为中坚力量的九三学社,组织发展应该遵循各党派商定的界别特色,确保主流,把握标准,不降低门槛。对于符合条件的各界代表人物、社会名人、科技精英、教育学者、技术骨干以及成功人士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纳入到九三学社中来,参与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履职中来。但同时需要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即界别特色。在加强组织建设扩大九三学社队伍的同时要坚持原则,“要坚持区别于其他党派的党派特色”[2],即,拥护国家方针政策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代表先进文化的富国强民的有生力量。

三是利用好九三智库优势,迎接开拓创新的时代挑战。在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中,九三学社的高级知识分子最为集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更应该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 “找准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并取得成效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强社的建设,为开展好其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充分利用好九三智库的影响力和智力成果,大胆革新原来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体现九三学社知识分子的推进作用,关心和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推进社会各层面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模式,提高九三学社履职能力。在信息共享的大数据时代,信息量的爆炸式发布有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哗众取宠等弊端,也有琳琅满目、珠玉陈列的优势。九三学社继承人应当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共享的便利条件,多了解其他参政党和执政党的建党经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建言献策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

五是利用大数据信息发布运行模式,构建对外宣传新格局和新机制。在大数据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即信息通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获得信息、编撰信息和传递信息是掌握话语权的最直接的方式。传统的宣传模式已经相对滞后和软弱。我们回顾九三文脉,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转变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宣传方式,在新媒体繁多的今天,九三学社要形成口径一致的主流媒体,打造主题精品,用好用足互联网、卫星网和移动通讯等运行平台,严格管理好对外信息发布的专人和渠道。搭建博客、微信、公众号、专网等信息平台,统一对外发声,打造微传播、微视频、微直播等精品项目,应对当前大数据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三学社努力学习、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广大成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为实现我国在新世纪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罗燕)

 

 

 



[1] 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召开统战理论研讨年会[N]. 邹蕴.  友报. 2006-09-29 (001)

[2] 我国参政党当前的困境浅析与对策初探[J]. 强亦忠.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6)

[3] 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研究[D]. 齐莹.吉林大学 2011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