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框架协议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ECFA后续推动策略
2011年ECFA的早期收获已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其和平红利的效果开始显现;而依据ECFA成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也进入运作阶段,后续协商正在进行。但总体来看,除了早期收获外,ECFA仍处于框架协议阶段,其确立的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对两岸关系将产生重要与深远影响。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1.按照已公布的早期收获项目实施情况,ECFA早期收获项目已初见成效。据台湾方面发布的资料,2011年第1季大陆自台湾进口的早收清单内的货品项目金额为49.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59%,高于同期台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增长率的14.3%。据大陆海关统计,2011年首季一般贸易项下ECFA降税清单产品进口货值增长46%,明显高于大陆一般贸易项下自台进口同比27.9%的增速。
2、当前ECFA的成效更多体现在信心与预期层次。
在ECFA签订后,台湾大陆事务主管部门民调显示61.6%的受访者感到满意。而2010年9月份台湾IBM公司发布的“台湾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也指出,有超过六成五的企业认为ECFA将带来新机会;同时也有超过三成企业认为,来自中国大陆企业竞争会更激烈,其中又以民营大企业为主。
更重要的,ECFA签定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成果与重要标志,它不仅为台湾经济及两岸关系经济关系带来新的商机,还在于它成为稳定台湾投资环境与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最新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公布的竞争力指数中,台湾竞争力排名大幅提升。IMD同时指出,台湾今年排名继续前进的主因之一,在于两岸ECFA签订提升了企业界的信心与乐观态度,同时台湾努力改善两岸关系,创造了更稳定的环境,加强了民众的信心,这些都反映在竞争力评比时的意见调查中。
3、在现行两岸关系架构下,ECFA的后续推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由于ECFA涉及的领域广泛以及其高层级,使其未来落实与推动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是两岸仍存在政治分歧的现实,使ECFA后续推动面临诸多政治因素影响,其中最大的政治风险来自若台湾政局变动导致两岸失去“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ECFA后续推动将面临极大挑战;而在现行两岸政治关系架构下,一些涉及政治及敏感性的问题也会受到一定困扰。如两岸投资保护协议是ECFA后续推动的重要协议之一,但由于双方在投资促进以及仲裁等方面存在一定分歧,目前仍在协商之中,而一些分歧的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岸的政治分歧。
其次是两岸互信仍然不足,尤其是在涉及双方核心或支柱产业、重要领域的开放、重大项目的合作以及涉及经济安全的领域,双方互信不足构成经济合作的重要障碍,也造成一些重要机遇的丧失。未来两岸互信的程度,将决定两岸经济合作的深度。
第三是两岸各自不同利益群体以及两岸之间利益分配的复杂性,也将使ECFA的后续推进与协商的难度相应提高。随着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规模与领域的扩大,两岸在共同经济利益迅速增加的同时,相应的利益差别甚至冲突也相应增加。从两岸来看,随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两岸经济的转型升级,各自都存在利益分配变化的新格局与更多样化的利益群体,同时两岸在转型升级方向上虽然总体上仍呈现阶段性差异与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日益升高的竞争性,如何兼顾两岸各自内部以及两岸间的不同利益需求与诉求,也是ECFA后续推动要面临的挑战。
第四,ECFA后续落实如何与各自的政策、体制相衔接,也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ECFA应有的积极效应。两岸ECFA的签订以及后续推动与落实,对两岸双方都是一次新的重要开放过程,这不仅因为两岸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也因为双方都有较强的竞争力。两岸的相互开放,除了后续协议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各自相关政策、体制与之对接并相应调整,尤其在未来服务贸易方面更为重要。在目前两岸政策、体制仍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势下,这种调整与对接是一项更复杂的工程。
专家认为,ECFA后续推动的策略为:
1.共同维护与创造ECFA后续协商与落实的有利环境。
2.继续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推进ECFA后续协商。
3.推进两岸产业合作。
4.推动ECFA进程与各自政策、法律与体制的接轨。
5.采取特区方式,先行进行两岸经济深层合作的实验。
上一篇: 论持续推进ECFA进程及对两岸经济政治融通的影响之四 || 下一篇:论持续推进ECFA进程及对两岸经济政治融通的影响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