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ECFA介绍:宗旨、主要内容、“早期收获计划”简介、意义及特点
2. 台湾方面推动ECFA的主要目的,“台湾黄金十年”与“十二五规划”紧密相关互动
3. 框架协议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ECFA后续推动策略
4. 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
5. 展望:实现两岸经贸融通,从经济层次影响到政治层面---不断巩固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实现祖国统一后,统一战线将增加新成员:亲民党、新党等心向统一的台湾主要党派,消除台湾现存蓝营与绿营之间的党派矛盾摩擦,团结新结构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发展两岸间在经贸、金融、能源、工农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关键词:ECFA;早期收获清单;“台湾黄金十年”与“十二五规划”;ECFA后续协商;统一战线新结构
第一部分 ECFA介绍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英文为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台湾方面的繁体版本称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2010年1月26日,ECFA第一次两会专家工作商谈在北京举行。2010年6月29日,两岸两会领导人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8月17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9月1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完成换文程序,同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2010年9月12日实施。
ECFA宗旨为:“促进海峡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这是2005年4月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历史性的会谈后共同发布的《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中明确提出的。
商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为了推动两岸经济进一步深化合作、遵守世界贸易的有关规则而做出的一项具有两岸特色的制度安排,是两岸经济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客观需求和需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是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作为包含两岸经济关系主要领域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它的签署不仅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迈向正常化、制度化与自由化进程,也成为两岸关系走向良性互动与深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ECFA主要内容: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遵循平等互惠、循序渐进的原则,达成加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意愿;海峡两岸同意,本着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考虑海峡两岸的经济条件,逐步减少或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和投资障碍,创造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通过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增进海峡两岸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建立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合作机制。协议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排除关税和非关税障碍)、早期收获、服务贸易、投资保障、防卫措施、经济合作,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等
架构协议是指签署正式协议之前所拟订的纲要,仅先定架构及目标,具体内容日后再协商,因为要协商签署正式协议旷日持久,缓不济急,为了考量实际需要,故先签署纲要式的“架构协议”,并针对攸关生存关键之产业,可先进行互免关税或优惠市场开放条件之协商,协商完成者先执行,这部分称为“早期收获(Early Harvest)”,可立即回应台湾面临国际经营困境产业急需排除关税障碍之需求。国际上,亦有其他国家签署架构协议之案例,例如,东盟分别与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印度等国都签有架构协议。
2010年6月29日,第5次陈江会签署了两岸经济协议(ECFA)文本与早收清单内容。台湾争取到货品贸易早期收获商品清单539项,大陆获得早收267项。
大陆同意对台湾降税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即台湾早收清单,包括农产品18项、石化产品88项、机械产品107项、纺织产品136项、运输工具50项、其它产品140项,合计539项,预定分2年3期降为零关税,其中立即降税项目达108项。
台湾对大陆降税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包括石化产品42项、机械产品69项、纺织产品22项、运输工具17项、其他产品117项,共267项。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达成的意义:
1、ECFA的签署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2、ECFA是现有两岸关系互动架构下的合理选择。
3、ECFA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过程中的重要制度创新。
4、ECFA平台务实促进了两岸的公权力互动。
5、共同的政治基础是签署ECFA以及推动后续协商的基石。
上一篇: 论持续推进ECFA进程及对两岸经济政治融通的影响之二 || 下一篇:国庆观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