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曲: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沟通篇——在乎
前面我们说到了爱,既谈到了泛泛的爱——大爱无疆之爱,也谈了一些具体的爱——动物原始冲动产生的爱和人类与动物之间不同的爱法等话题;那么对于这些爱孩子是如何看待的呢?他们对于父母所表现出来的那些所谓的爱又是怎么认识的呢?这一节我想重点的讲述一下作为家长,我是如何与孩子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的。众所周知没有一位家长会直接的表示说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为什么有些家长就算是对表现出溺爱可孩子还是那么的不认账呢?更有甚者一些孩子还会相反的产生更极端的态度——即所谓的逆反情绪呢?对于这一点我始终认为大人的爱大多数还是属于那种动物本能的原始冲动之爱,也就是说无论是孩子由精子卵子结合的形成过程,还是孩子出生后家长所体现出来的舔犊行为都产生于动物的原始本能;反过来孩子的体会可能就不禁如此了,这从物理学上来讲应该是一个不可逆的行为举止;当孩子在出生后他只有原始的饥饿感和不安全体验,他才不管你家长是如何想的,只要有吃能填饱肚子和不受到外界的危害就行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有奶便是娘”的本意吧!而当他们长大了一点后,哪怕是刚刚有一些朦胧的思维他们的本能就体现为以我为中心的初始状态,他们只在乎自我的感受,只在乎人们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而即使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爽他们就会又吵又闹以示抗议,直到环境变得有利于自己的感觉为止,不知家长们是否有此体会呢?因此我认为孩子天生就希望家长在乎特自己,他们的本能告诉他们如果大人们不与自己沟通和互动的话就说明他们没有重视自己,因此他们的一些奇怪举动、惊人之语甚至于那些使众多家长们意想不到的事件之发生其实往往是孩子们为了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和青睐所运用的一些行为技巧罢了:为此我认为“在乎”二字对于孩子们最原始的表现冲动来说应该是放在首要位置的事情,是一种原始的精神需求,而其他的物质需求及享受要求则是放在下一步或者说是其后的追求因素。因此孩子的本能告诉我们光有所谓的爱是不够的,从这一点来说我前门所提到的那位朋友所说的爱太泛泛空洞了的论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我认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在乎”才真正能体现出爱的具体形式和表现来,也是说“在乎”是爱的延伸,它比起人们所常常放在口头上随口而出的“爱”字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具体的可操作性,尤其对于孩子来说你的在乎远比看不加摸不着的“爱”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是你爱的一种行动,而在乎是他的一种感受,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但他们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说了真么多好像是说了一堆的绕口令不太好懂,下面我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案例5:有一位朋友的小孩刚好读完小学五年级,开学就上六年级了,据朋友本人介绍小孩还挺优秀,他不但学习在学校(一个在全市排名数一数二的小学)排名在前十名之内,又多次获得市级三好学生,而且课外数奥培训他也能代表市里到北京参加全国数奥竞赛并得了二等奖等等成绩,我的那位朋友对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当他听说我儿子的情况后非常惊讶,并一直要我对他的小孩和他育儿的心得体会进行一个评述和指点;后来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向他提问了几个问题:1、你儿子去北京参加奥数比赛时你们家有人陪他去吗?他说没有;我又问他们队友有人有家长陪去吗?他说有,但因为学校有老师领队,同时他和太太工作还挺忙,所以没有陪同;另外学校也不主张家长陪去。2、平常在学校和家里你们是不是都很在乎小孩的想法和行为?孩子在学校里经常得到表扬你们觉得足够了吗?在家你们是否也给他足够的表扬?朋友回答好像没太注意这些方面,一般情况只注意他的作业和成绩,好像在家直接表扬小孩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通过与他的初步沟通我给那位朋友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案例解读:首先我认为通常是我们对孩子的在乎程度仿佛不太够;孩子从小对于父母是否在乎自己有一种本能的要求,当朋友的小孩“很荣幸的”能代表所在城市参加全国性的数奥比赛时孩子的内心当然是希望与自己最亲的人能与之共同分享这一荣耀,此时如果你们可以从百忙之中抽出几日去陪伴他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将是比团队出行享有更高的荣幸或自豪,这种心理往往会被家长所忽视;我记得我儿子无论是在省里集中培训物理选拔,还是到深圳参加全国物理竞赛,直至参加清华保送冬令营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我和太太都会抽出时间,哪怕是在省里培训时无法全程陪伴,也会在选拔考试那两天赶到考点,租住在考点学校的招待所陪伴儿子一起面对挑战;虽然在学术上我们无法给予他具体的帮助,但在精神上,尤其是当他前一门笔试没有考好有些沮丧时会给予他一些鼓励和开导,使得他能坚定信心的完成后一门实验课程的考试,并减少受到前一门没有考好因素产生的对下一门考试的情绪影响,最后较圆满的完成全部竞赛考试;当然人们要说你这样会使孩子的独立性受到扼杀(我的那位朋友就是这样说的,其实这都是大人的借口,请你们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和感受),但我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按照毛主席所所说任何事情都要抓主要矛盾的精髓,我自认为孩子在学习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学习,我也希望一个孩子是全能的是,又会学习,又会劳动,又懂做人,又很独立,还很听话……..,但这可能吗?其实有一些事情孩子是很容易就做到的,比如说儿子从来没有洗过衣裳,他到了大学以后要自己生活就必须去接触洗衣机,聪明一点的他会看别的同学是如何操作的,这种简单劳动一看就会,而笨一点的孩子打个电话给父母咨询一下一切就可以解决了,有必要平时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去专门学习洗衣机的操作吗?那么学会了洗衣机操作要学高压锅使用吗?学会了煮饭炒菜还要却自行车修理吗?世上可学的操作和使用器具多着呢,难道都要学一遍并掌握使用方法才算是全能的好孩子吗?要知道能治百病的药是绝对治不好一种病的万金油,所谓的全才式人物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人只要懂得逻辑是可以适应二种环境和工作的,根本就不需要样样精通,难道不是吗?另一个例子就是我儿子从来没有煮过饭菜,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时与拼租屋的学长们一起煮火锅改善生活,买菜、洗菜甚至于自己做西红柿炒鸡蛋还知道加上火腿肠一起炒呢,他自己做的还不是像模像样,拍回来的照片非常的诱人流口水,难道学习这些技能也有必要挤占平常宝贵的学习时间吗?若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显得有点本末倒置呢?因此我的观点就是简单劳动是在遇到时才需要学的,人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全能型人才其实就是万金油,根本没有必要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样样都行面面俱到,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同时也得不到什么具体的培育成果,还是让他专心一意的去干好一件事,其他问题家长多承担就好,你觉得呢?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大家可以争论和批评。次之,我一直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夸奖,这和学校老师、同学给予的奖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人的本性是最需要接受最亲的人的鼓励和表扬的,因为只有这种鼓励和表扬才能够更好的激发起人们原始的、本能的欲望和潜力,因此家长千万不要错过一丁点当面放大孩子优点的机会,哪怕是你觉得有点过了也比不作为要强很多倍,家长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而批评应该尽量控制在较少量和较小的范围内,希望家长们能学习并逐步掌握好这个“度”,这件事如果做好了您就会发现受益匪浅并对孩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信你就试试;最后我想告知小学生家长们的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得到的100分和90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同时小学阶段的所谓数奥比赛也大多是商业性质的,请你们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分数(当然我不指那些一窍不通一塌糊涂的特种孩子),也不要一味的追求考试得分和老师的表扬,因为非常多的“小刁婆”式的“好学生”都是被老师的成人模式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家长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和思维方法,而不是用大人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孩子童真的世界观,用对成人的要求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准则,这样只会培养出一些用大人的口吻教训同学,以成人的模式要求孩子的“少年怪才”,这是一个很可悲但又非常普遍的现象,请各位家长回忆一下在你孩子的班上或者就是您的小孩是否正在扮演着这么一个看似光鲜但却是非常不合乎孩子天性的可悲角色呢?
下面我想谈一下我对孩子学习潜能开发的一些小心得,希望能给各位家长一些启示。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应该是学习的关键时刻,因为他们从小学的被动学习模式开始向引导式学习模式过度,在这个阶段选择一个好的班主任非常关键,他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性的还是灌输性的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扩展,而孩子是否能够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分析能以及生成伸展性思维方式也将在这一学习阶段得以产生雏形,或者换句话说是那种朦胧的进展吧,所以我奉劝广大家长一定要非常注重孩子这三年的启蒙和对于施教者的选择;记得儿子读初中时的班主任全老师是一位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特级语文老师,她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大部分班主任有着本质的不同,她主要是以引导和宽容为教育主线,以启发式教育替代大部分初中老师所沿用小学教学方式的那种填灌式的教学方法;在我对她的观察和后来的分析过程中没有发现什么重大的过人之处,但通过她的培养和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往往却是出乎很多人所料;在她的精心教导和培养下,能够进入了本市最好的高中之学生比例比起其他班要大得多,而后来在高中毕业后她的学生中省、市级高考状元的比例又是出奇的高,这种现象在她的学生中还一直延续了好多届,这就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了吧;当然我一直认为每次高考优秀的孩子是一批人,他们都有考状元的实力,但真正状元的产生是非常偶然的事情,通常情况下状元会在这一批人中产生,但具体是谁要看其临场发挥、考试状态并加上一点点运气而已,但全老师却不一样,我儿子是2007年市级高考理科状元(也就是本市最高分),而他所在的初中班另一位张姓女同学又是当年市级高考文科状元,更有甚者2004年高考省级理科状元也是全老师班上的学生,这就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了;因此我认为这位老师在我儿子成长的道路是上功不可没的,我对她推崇有加;尽管有一些人对她的松散启发式教育颇有微词,认为她所教出来的学生组织纪律性比较散散漫(就连我儿子进入到的重点高中里的一些较有名的老师,例如象带队参加全国物理竞赛的那位物理老师就亲口抱怨过全老师教出的学生,也包括我儿子在内的组织纪律问题;他们曾在高中入学仪式上就直言不讳的问过我儿子:“你是哪个初中的?是全老师的学生吧?难怪这么散漫”等等;但我还是对于她所取得的成就和教学方法推崇备至,所以我认为自初中阶段选择好的班主任老师有时将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初中老师是儿子的英文老师——梁老师,她虽然只教了三个学期就因健康问题休假了,但她对我儿子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是空前绝后的;具体内容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6:与案例4衔接——上述案例讲述到当我儿子选择了自学英语,我们又随意的选择了一套“宏恩”英语(不是我要为哪一套教材做宣传,是当时可选用的英语教学光盘很少,我们的选择是非常无奈和随意的,但运气不错而已)给他自学后,儿子的自尊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每天一小时英语结合计算机的练习充斥着他的业余生活,然而比起奶奶的直接教学效果自学并不显得突出,我和太太有时还对这件事还是有点耿耿于怀,但即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也只好接受并观察其后果,有时还抱有希望他能知难而退回到原点的侥幸心理;然而两个月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在自学的过程中儿子会口哼小调,在网上不断的搜索一些英文排比句式的文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仔细观察了一个星期左右我们发现,原来他对于教材上起互动作用的唱歌部分非常感兴趣,不但跟着唱,而且还在网上搜索歌词以理解唱词内容,这使我们喜出望外,我太太马上在上班时就帮助他搜索打印他感兴趣的英文歌,如后街男孩组合、西城男孩组合等西方著名年轻歌手们的曲目等;我们的互动行为更激励了儿子的学习欲望,到后来他已经不再是小声哼哼,而是大声的唱出来,而且唱得像模像样的,这样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就是上面所说的那位初中英语梁老师,她在给学生上了一个多学期英语课后发现我儿子经常会不交作业,有一次在课堂上她把我儿子叫到了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为什么有好几次不交作业?放学后你都在做什么?是不是根本不学英语?当时我儿子回答说没有啊,我每天都坚持课外学习一小时英语已经一年多了;老师又问那你是怎么学的?为什么经常不做英语作业。儿子说我学唱歌,作业上面的词汇我都懂了,所以不想无用的重复;老师听了大吃一惊,立即叫他当堂唱歌给同学们听,儿子也不怯场,高声唱起了一首后街男孩的著名歌曲,没想到唱完后全场掌声雷动,当时英语梁老师说了一句难怪你的词汇量如此之大,我还纳闷你是怎么学的呢后,就当场宣布我儿子从此以后可以不用再交英语作业,并号召班上的同学要向他学习,要动脑筋主动寻找各种业余的学习方法和自觉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班上的学习风气和热情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从那以后当上午第四节英语课同学们都感到很疲劳打瞌睡时,梁老师就会叫我儿子上台来给大家唱一首提提精神,同学们也通过这种互动形式使得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并且精神百倍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上课中去,这段故事后来在他们学校中传为了佳话并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教学案例;
——案例解读:学习是要有兴趣才会有成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当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差别时,作为家长就更应该要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和是非得失,对孩子具体表现出来的与我们所形成的固定认知不同的事物和想法绝不可以一概的抹杀和否定,而是应该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当然这种判断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很迅速的作出来的,也不是说我们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家长首先具有这方面的判断能力和想象空间,这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家长要不断加强自己本身能力的学习,不断提到自己的辨别能力和研判本领,打铁还要自身硬吗!而另一方面,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具有分析和处理产生这种矛盾事物的能力和意愿,这才是辨别一个老师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的最好试金石,这和企业如何评价一个员工的能力强弱是一个道理,通常在没有发生突发事情时是很难辨别出孰好孰坏的,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很容易看出哪位员工处理突发问题的方式和判断水平来;因此我认为一个老师能力的强弱往往也可以通过她对某一个突发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判断时间以及反映速度等因素加以评判。而好的老师就象伯乐一样,她会发现学生优秀的品质和潜力,她会帮助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而这样的老师自身就具备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慧眼、判断能力和识别技巧,所以孩子能在一生中能碰上几位这样的名师指点对他的成长和发展将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具体就学习英语来说我个人的体会是千万不要拘泥于语法,尤其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采取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听、读能力;回过头来看唱歌到不愧为是一种较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尤其是歌词比起一般的词汇来说更加的有深度和难读懂,中文歌词也是一样,很多经典的歌词都可以说是一句句至理名言,可以想象当我们一边唱着名句,一边练着单词或句子的听读时,那种精神的愉悦和成就感将是何等的满足呀。
关于“在乎”这个词我在这里啰啰嗦嗦的讲了这许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想说明在乎是一种更具体的爱,是将所谓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爱这一感念有血有肉的具体的展示在大家面前,其实它既不难懂,也不虚渺,只要家长们对孩子的每一个举动和想法进行收集和具体的分析判断,并用朋友的方式与其沟通并加以引导,我想孩子是会接受你的建议和要求的,但前提是你必须有能力使他信服,有本事展现在他的面前,千万不要叫他看不起你,因为当他认为你没有能力而又想对他进行说教、当你既不在乎她的感受而又自以为是的在它面前喋喋不休时你的形象和尊严将在他的心目中逐渐淡漠直至消失,到那时你再想挽回将比没有发生前付出百倍的努力而效果甚微;要记住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但绝不是终身的教父;在孩童时你给予他更多的表扬和鼓励,长大后他会给予你无穷的回报,请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语言褒奖,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培养出一个杰出的后代加油!
上一篇: 我的若干育儿理念及案例分析之五 || 下一篇:我的若干育儿理念及案例分析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