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设施的好坏,决定着种田种地的好坏”。在现实生活中,水利设施建设得不到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得不到从根本上来改善,由此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旱灾,影响农业生产。在三江县128435亩农田中,就有“望天田”2519亩,丢荒多年的农田有2422亩。其原因有四:一是灌溉面积较大的水利一直没有修复,发挥不了灌溉作用,例如“大跃进”年代修建的“八江水利”、“光辉水利”等已荒废几十年。二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很多小水利长年失修,渗漏严重。三是水利投入甚少。从水利部门获悉,前年全县冬修水利的水泥仅600多吨,全县15个乡镇167个行政村,平均每个村不到4吨水泥。四是抗旱经费不足,例如:古宜镇13个行政村,去年县里拨给抗旱经费7000元,水泥62吨,平均每村538元和4.7吨水泥。
“水在下面流,人在上面愁”。有人说,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还是毛泽东时代的产物,如今,国家经济发展这么快,但是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太少,怎能抵挡灾害?
建议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实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大会战。
1、小小的水利进行一次普查,全面掌握水利的基本信息,即已经修复多少条?需要修复多少条?需要新建多少条?每条水利里程是多少?灌溉面积多少亩?等等,都要进行造册登记。
2、渠道筹措资金,掀起一次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热潮,建设项目可由工程队承包,也可由农户投工投劳。
3、取措施,对全县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水库防灾抗灾能力。同时对全县原有的“水轮泵站”和“电灌工程”进行修复,恢复其灌溉能力。
4、建立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农户修建新水利,充分调动农民修好水利和种好田的积极性。
上一篇: 关于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 下一篇:柳州市政协社情民意反映座谈会在三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