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民情民意

社情民意 2022年第二期

  • 2022-04-21  柳州政协_融安县政协信息员  

内容导航:

关于加强我县县城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建议

融安县城有农贸市场有四个,河东三个,河西一个,车辆可以进出的为城南和河西两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人员流动多为早上和下午两个时段,这些时段出入人员、车辆比较多,场面混乱,工作人员无暇顾及,导致部分群众不戴口罩、不扫码、测温就进入了市场,这样给我县疫情防控工作造成隐患。农贸市场人员流动多,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之一,为做好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为此,建议:

一、规范市场内车辆管理。疫情期间,由城南农贸市场、河西农贸市场管理方给市场内商户发放车辆准入证并在规定时间内进入市场,市场内商户车辆凭证进入市场,并按规定停放整齐,对没有车辆准入证的车辆一律不许进入市场,这样减少了市场内的拥堵。

二、设置人员、车辆进出通道。为了便于管理,疫情期间在农贸市场设置人员进出单通道和车辆进出单通道,人员和车辆通道分别安排2人,负责扫码和测温等工作。

三、在通道口设置疫情防控宣传广播。为了让广大群众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农贸市场在通道口设置疫情防控宣传广播,白天不间断播放,提高群众知晓度。

四、加强对各农贸市场的督查力度。疫情期间,建立定期督查机制,执法部门安排执法人员定期对各农贸市场进行督查,如出现问题较多、意识不强、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依法依规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县政协科技、工青妇界 张家芳)

关于改进我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工作的建议

近期以来,我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排队时间比较长,特别在早晨排队等待检测的人员很多,排在第一位的人员要等大1小时左右才能做检测。主要原因并不是人员多,而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如:早上有很多住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属需要做核酸,安排住院病人插队优先做,导致提前来排队的其他人员需要原地等待,造成人员的拥堵和聚集,增加了相互感染的风险。为此建议:

一、县人民医院分开2个窗口,为住院病人和每周一需固定检测的各类营业主设立单独一个窗口,其他人员在另一个窗口检查。

二、若医院人手不足,上午安排专门时段给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检测(上8:00-900),将其他需要检测的人员推迟到上午9:00始检测,分开时段检测,避免扎堆。

                              (县政协农林水界 赖园园)

关于创新我县公益林采伐更新管理机制的建议

“十三五”以来,融安县公益林每年均5000多立方米蓄积量的公益林更新改造采伐限额指标,对已达到成过熟林林龄的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已逐渐退化,特别是杉、桉、松等由林农前期种植在公益林区划范围内的纯林或林农先种植后区划为公益林的林木,林农有通过采伐林木实现经济效益的强烈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更新改造管理办法》:“达到成过熟林、生态效益逐渐退化的公益林,进行更新采伐后,须按管理办法要求“选择乡土阔叶树种,杉木更新改造选择乡土阔叶树种结合杉木萌芽进行,要采取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的有关要求,同时缺乏砍伐后更新造林的监管机制,核发公益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后,个别林农采伐公益林后不愿意按更新设计要求进行更新造林,故近年来行政审批主管部门及乡(镇)政府未正常受理林农提出的公益林采伐申请,影响了全县公益林区划内林农的采伐申请,也不能逐步提高公益林的生态效益。为此,建议

一、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更新改造管理办法》要求,行政审批部门正常受理有需求的林农提出的公益林采伐申请,创新公益林采伐更新管理机制,既满足林农的采伐申请需求,又确保采伐后的造林更新符合有关规定,使公益林生态效益更加明显。

二、对符合条件采伐公益林的,明确须委托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调查设计第三方单位组织制定公益林采伐作业设计和更新造林初步设计书,并明确告知申请人相关采伐及更新造林要求,并要求申请人签署更新造林承诺书。

三、建立三方监管机制,由承担设计的第三方在银行开立三方(林业管理部门、承担设计的第三方、银行)监管账户。符合条件的公益林采伐申请人须预缴更新造林押金,待采伐后更新造林,经林业主管部门、第三方对更新造林的要求、质量验收合格后,出具验收报告,银行凭验收报告及林业管理部门、承担设计的第三方共同签章后,退回申请人更新造林押金。既满足林农采伐需求,又加强伐后更新造林的监管,实现采伐和更新造林的双赢。

四、对极个别拒不按要求进行更新造林或更新造林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全部或部分将更新造林押金建立专户核算,并通过政府招投标管理办法,聘请具备技术、实力的造林第三方对拒不按要求进行更新造林或更新造林不符合要求的地块按要求进行更新造林,确保公益林采伐后按要求更新造林。

(县政协农林水界 覃隆毅)

关于破解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题的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农村产生的垃圾种类越来越多,总量越来越大,导致处理不及时,一些农村地区出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象,大有“垃圾围村”的趋势。我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当前,我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点主要有:一是环保责任心不强,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以雅瑶乡为例,部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缺乏参与环境治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农村垃圾未能及时分类处理,非正常堆放现象现普遍,村边、路边、沟边、水边均成为垃圾场。大部分乡村垃圾采用简易填埋为主,甚至往山沟一倒了事,处理方式简单,极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二是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落后,环保经费得不到保障。以雅瑶乡为例,雅瑶乡各村均建有垃圾处理点,原处理方式以就地焚烧为主。近年来,根据大气污染整治有关规定,已严禁农村就地焚烧垃圾。雅瑶当地无集中处理条件,只能将垃圾清运至融安县城集中处理。雅瑶乡距离县城约50公里,加之当前S208省道施工建设,交通运输不便,导致垃圾清运不能及时。再有,县乡财政投入有限,村民自筹配套困难,治理工作难以实现常态化。农村保洁员收入偏低,保洁队伍不稳定,垃圾处理业务水平较差。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一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加强对农民进行环境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二是引导村民自觉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和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努力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经常性组织开展农村卫生清洁户评选等活动,全面宣传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好做法、好典型、好经验,使“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成为自觉行动。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垃圾治理长治长效。一是采取财政资金主导、农民适当缴费的经费分担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市场化运作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在乡镇建立垃圾处理站,就地、就近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二是建立一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保洁员队伍。三是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与农村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创建卫生村等工作同步推进,将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白色垃圾治理、开展秸秆还田资源化等结合起来,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四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推行垃圾“二次四分”方法,即:农户源头将垃圾分为易腐烂垃圾和不易腐烂垃圾,并定点投放有毒有害垃圾。村保洁员对不易腐烂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易腐烂垃圾处理后就近生态处理后还田;可回收垃圾纳入资源回收再利用处理系统,让农村垃圾处理井然有序。

(县政协中共界 李智文)

关于加强我县环卫工人交通安全培训的建议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的工作非常辛苦,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来每一天城市干净清新的环境。我县90%上的环卫工人都是50岁以上的文化程度偏低的人群,这些环卫工人在城区各条街道从事环卫作业时,存在不少缺乏安全保护的现象。如:清扫路面时,没有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顾自己作业,扬扫把和铲子有与车、人相碰的情况。环卫工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有违规穿过公路的情况,有的环卫工人直接把拉圾车停在机动车道上,自己离开到路边的垃圾桶清扫或整理垃圾的情况(安泰路往大桥方向右边机动车道多次被边装运垃圾的推车占道)等。为增强我县环卫工人交通安全意识,保护环卫工人的生命安全。为此,建议:

一、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环卫工人开展交通安全培训,要求环卫工人在作业时,除必须着反光工作服外,还应时刻观察来车方向,警惕车窗抛物,避开重点车辆和重点时间段,保护自己安全和他人安全。

二、严禁环卫工人车辆逆向行驶、不规范作业、随意停放车辆。主管部门可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适时开展安全作业考试考核,给予安全和优质完成工作的环卫工人给予适当奖励,触动其他环卫工作人员人人养成安全工作意识。

三、邀请交通管理大队等部门给环卫工人用案例开展深刻教育和培训,要求环卫工人在作业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进行道路保洁时一定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进行作业。时刻把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知危险,会避险,不断加强环卫工人的自我防范意识,预防环卫工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县政协农林水界覃莉)

关于变更我县机动车学员上路训练路线的建议

当前,我县机动车学员上路训练路线途径大型市场、学校和银行网点等人员密集场所,交通事故经常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出行。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考试训练场地及其他设施设置规范》等相关规定,该路线是不符合实施训练路线条件的。近年来,我县部分干部群众多次反映我县机动车学员上路训练路线存在严重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但均得不到解决。为此建议:

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和县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及时变更我县机动车驾驶人学习驾驶路线,减少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县道路交通安全。

                            (县政协中共界   陈文海)

关于在我县河东城南市场南门搭建跨路人行

天桥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

我县河东城南市场南门路段是进县城的交通要道,呈“人”字型,一边是209道路段,一边是进县城路段,周边小区、单位众多,人员密集,每逢上下班、学生上下学高峰时,车流量、人流量非常大,尽管有红绿灯,但仍然是隐患重重,险象环生,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车速过快、不礼让斑马线等乱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非常有损我县广西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形象。为解决该交通要道通行压力和乱象问题,为此建议:

在河东城南市场南门搭建跨路人行天桥,解决人、车分流问题,即人往桥上走,车从桥下过,这样既消除安全隐患,又提升文明形象,是“双赢”的事。


                         (县政协文教体卫界   陈孟生)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