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柳城县政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委员宣讲】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柳城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 2022-10-25  柳州政协_柳城县政协信息员  

内容导航: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推进新时代柳城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县政协常委 谢双汉

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西的民族关系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4月在对广西视察时指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广西是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自治区,是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最成功的地方。我们的少数民族团结工作在很多方面都要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习,也要向所在的各民族学”。柳城作为广西的一份子,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做出了应有突出贡献。下一步,柳城县力争3年时间,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柳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聚力责任机制,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县委坚定担负起民族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从大局上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创建工作写入工作报告,纳入部门工作计划,与乡镇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增强党在民族工作上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在柳城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聚力宣传教育,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持续铸牢广大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覃村学堂”体验基地、文昌小学教育基地、县委党校研究基地等三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阵地,深入挖掘柳城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等“一起走过”的历史经验,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教育更加鲜活、立体。启动“感恩”工程,开展“百村千屯感党恩,各族群众跟党走”活动,广大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更加坚定、各族群众更加感恩奋进。建设各种同心文化载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将民族理论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广大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利用凤山开山寺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讲经讲道讲团结、爱国爱教爱民族”活动,广大信教群众团结愿望更加强烈。

三、聚力文化认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更加凝心铸魂

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百村百戏”知名文化品牌作用,利用广西百节之乡、壮欢之乡、彩调之乡、书法之乡优势,通过传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壮欢、彩调、山歌;通过舞蹈、书画、刺绣、楹联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百姓日常文化娱乐生活中。通过开展千场演出助团结、百场宣讲进机关、百名人物进校园、百个故事进村屯、书画展、五色饭擂台赛等系列活动,全县各族群众人心更凝聚。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弘扬柳城精神。通过多元化、立体式、全覆盖宣传方式,社会氛围更浓厚。

四、聚力共荣共享,各民族对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认可

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依托县甘蔗研究中心在全国领先的科研成果,建成高产高糖甘蔗“双高”基地28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77个。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民族手工业、旅游业,实现三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实现21978贫困人口脱贫、2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以高质量发展不强增强广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聚力民生福祉,各民族对美好生活更加满意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工作着力点,实施教育集聚行动,将乡镇中学学生逐步迁移至县城办学,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8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6%,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环境和教育水平。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县“三横五纵”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县城至乡镇“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实现。民生事业的持续发展,民生保障不断完善,让全县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加发自内心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六、聚力互通相融,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全面紧密

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日常服务、社区建设和文体活动为主的多元化服务体系,积极建设互嵌式社区,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各类体育赛事,群众交往更频繁。积极探索“节庆活动+民族团结+文旅发展”新模式,努力将节庆活动打造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加快群众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全社会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大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大、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七、聚力治理防控,民族事务治理和风险隐患防范更加完善有力

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机制,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暖心服务”活动,加强“双语”窗口、“双语”法院建设,少数民族群众对优质服务更加满意。积极构建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充分发挥宣传、网信部门作用,严密监控和净化网络环境,传递正能量、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的奋进蓝图,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