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城中文史: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发展史

  • 2011-10-20    赵若红

内容导航:

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是一个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与商会组织。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之一,是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柳州市工商联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50年~1966年。

1950730,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在中华楼召开工商界代表及各行业理事长会议,选出刘郁卿、李少西、林培深、陈潮鸣等二十一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刘郁卿担任主任委员,陈潮鸣、张文英担任副主任委员。

这一时期工商联认真参与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讨论学习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执行,配合共产党和政府贯彻和平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和赎买政策,推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济代销,配合政府开展公私合营改造工作 ,组织工商界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参加抗美援朝和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对促进社会生产、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刚解放的柳州,由于秩序、治安、交通尚未恢复正常,工商业者对政府政策持观望态度,不敢放手经营。为此,人民政府召开工商界大会,由市委领导讲话,阐明人民政府的工商业政策,组织各行业负责人学习以打消工商业者的顾虑。到19509月止,工商开业户从原来的2629家上升到4349家。工商联筹委会参与组织护航大队,以扩展柳梧航线及柳长航线的交通,使柳州区内外的贸易得到恢复,桐油、茶油、花纱、布匹、百货、五金等进出口物资得到流通。

19501119工商联五十多个行业及摊联会,共三百多名代表举行筹委扩大会议,响应政府号召,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确主张。

1950124,工商界代表在工商联筹备会办公礼堂开会,号召全市工商业者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全市工商界人士积极参与捐款捐物活动。19516月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捐献飞机一架;7月市工商联会员在听取了志愿军归国代表的报告后,爱国热情高涨,提出再捐献飞机一架。全体会员与家属上街游行,响应号召,妇女家属代表李月英(后担任市工商联第五至七届副主任委员)上台发言,号召工商界家属拿出金银首饰捐献给抗美援朝,在她的带动下,家属们捐出了金条,金戒指等贵重物品支援抗美援朝。

195282122日,柳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于柳州高中礼堂召开工商界第一届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公私企业和特邀代表二百多人,会员来源主要为原工商业者,共有89个行业的代表参加。

为了更好的推动和辅导工商业者搞好生产经营,协助政府办好税收及工商登记等工作,市工商联设立了八个行业办公处,每个办公处分管约十个行业。

195356月,全市实行食油统销政策,食油零售一律改为国营店经营,829日私营企业协生淀粉厂实行公私合营,行业公会敲锣打鼓欢迎该厂成为全市首家公私合营企业。至1956年底全市公私合营完后,共有原工商业者会员1033人。

1952年~1966年期间,工商联主要工作是组织、推动工商业者学习和自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当时工商业者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座右铭。

第二阶段是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停止了活动。

第三阶段是1977年至1991年,即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工商联。

1979年市工商联与全国各地工商联一样,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315日成立了民建、工商联临时领导小组,由吴志刚担任组长;1980516日,市工商联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吴志刚担任主任委员。

恢复工作前期主要工作是落实原工商业者的政策,摘掉资本家的帽子;把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小业主作为劳动者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市工商联不作区别的原工商业者为128人,区别出来的“三小”共有905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的1979117日,邓小平同志约见了全国工商联五位领导人(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周叔纲)时指出:要落实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为改革开放服务。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大大调动了原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工商联提出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工作方针,开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各项活动。市工商联也积极参与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动。为安置待业青年,市工商联与民建联合兴办建联印刷厂、建华机械修配厂二个集体企业;开办了专业技术培训学校,举办食堂会计、模具培训班,培训工商专业人才;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派专业技术人员赴靖西县协助创办酱料厂,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做出了新的成绩。市工商联为此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奖。

1987年,工商联开始扩大范围发展会员,发展国营、集体、三资、乡镇企业为企业会员,1989429日,试点发展首批私营企业会员,柳州市戏曲艺术泥塑厂、柳州市兰天机电有限公司、柳州市新兴轧钢厂等6家企业成为柳州市私营企业代表加入了市工商联。

第四阶段是1991年下半年至现在,即担负新的历史使命。

19917月,中共中央就工商联工作颁布了15号文件,文件赋予工商联新的历史使命,即主要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商联工作任务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其工商联发展会员对象除了原工商业者外,主要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人士,“三胞”投资企业和部分乡镇企业。中共中央15号文件是工商联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国工商联根据15号文件精神重新修改了章程。

市工商联作为工商界的重要社团组织,在党中央的政策指导下,及时转变工作职能、扩大工作对象、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广大会员的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凝聚工商界组织和商会会员的力量,为柳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建言献策、积极贡献。

19912月,柳州市总商会成立,与市工商联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领导机构格局。市工商联在市委的指导下,通过文件精神宣传、交流座谈会,积极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吸收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加入到工商联队伍来,在广西率先大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作为工商联会员,199112月发展58个新会员,其中私营企业32家、个体工商户15家、“三资”企业8家、乡镇企业1家、乡镇个体户2家。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为此到柳州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经验交流会和新会员座谈会,了解、推广柳州经验。1991年底市工商联共有会员1031名(仅统计市区数),其中企业会员191名,个人会员840名。根据柳编机字〔199796号文件精神,市工商联机关内设办公室、会员科、经济技术联络科、信息咨询培训科等4个职能科室。19951月,市工商联成立飞鹅百货同业公会;同年6月和10月分别在柳北区、郊区两个城区成立县区级工商联组织;1997年鱼峰区工商联成立;1999年城中区、柳南区工商联成立。2002年,市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会领导班子首次由1名市工商局副局长兼任副会长,非公经济人士兼任副会长的人数增加到9名。2002年,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四县划归柳州市管辖,原郊区撤销。至此,市工商联负责指导有6个县和4个城区工商联。2003年成立柳州市工商联闽籍商会,2006年更名为柳州市福建商会;2004年成立柳州市工商联家具行业商会、微型汽车配件商会,均作为市工商联直属商会。2003年开始,市工商联加快各县区乡镇商会的组建工作,在广西率先成立城中区工商联街道商会,在工商业欠发达的三江县、融水县乡镇创新成立工商联小组。截止2009年底,市工商联共有会员8394名,其中企业会员1200名,团体会员12名,个人会员6576名,老会员606名。基层组织共118个,其中乡镇商会87个,行业商会16个,街道商会6个,异地商会5个,市场商会2个,工业园商会1个,女企业家商会1个。共安排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12名,其中各级人大代表84名,各级政协委员328名。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