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城中文史

城中文史:柳州市人民医院的历史变迁

  • 2011-08-08    程会武

内容导航:

柳州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263月,其前身为柳江公医院和柳江县卫生院。

柳江公医院是柳州(当时称马平县)历史上成立的第一家医院。医院位于柳州市东台路天后宫,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医疗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医院仅有16张病床,5名医师,1名护士长和1名调剂员,所有人员均从广州聘请;医疗设备仅有一台显微镜和少量的常规仪器及染料试剂;医院除诊治一般普通疾病及帮助产妇正常分娩外,极少有病人留医,日门诊量仅数十人次。1934年,柳江公医院更名为柳州公医院。

19367月,柳州公医院改建为广西省立柳州医院后,医院病床从原有的16张增至64张。194411月,因日军侵占柳州,奉省府之令,医院迁往大苗山(今融水县城)。随后日军侵占大苗山,医院只得再次被迫迁往该县香粉乡古都村。在医院迁移途中,由于被服、蚊帐被土匪抢劫一空,加上医院出纳携带部分公款潜逃及部分公款保管不善丢失,导致医院陷入绝境,院长便宣布就地解散。医院职工为了生存,只得将医院迁往罗城县龙岸镇临时开设门诊。1945815,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医院从罗城县龙岸镇迁回柳州。

19362月,柳江县政府为改变缺医少药局面,在接收前广西省立柳州卫生区卫生事务所全部器材、药品的基础上,成立了柳江县卫生院,医院位于柳州斜阳路卫生事务所城西分所内,后迁至柳石路乐群社附近,当时,医院仅有几间门诊而无病房。194411月,柳州遭日军侵占,卫生院被迫迁往柳江县成团乡。19458月,日军投降后卫生院迁回柳州,由于原院舍被日军焚毁,卫生院临时租用湾塘路一私人房屋作为院址。因租金昂贵,且医院远离市区,1946526,卫生院利用中央卫生署和县府拨款及自筹资金在北大路(今解放北路)购买了一座花园式房屋及地基,并动工兴建门诊、普通病房、隔离病房、办公楼、厨房及医技用房等,194612月,卫生院迁入北大路新院址。

19491125,柳州宣布解放,广西省立医院暂时由军管会代表接管。1950年,军代表撤离,其管辖权归属于柳州市人民政府。19502619511212,柳江县卫生院和广西省立柳州医院分别更名为柳州市立医院和柳州市立人民医院。当时,柳州市人民政府坦诚邀请社会开业医师转入公医。柳州市立人民医院在吸收数名社会开业医师之后,技术力量得到明显加强,日门诊量最高时达到千人次。195291,柳州市立医院和柳州市立人民医院合并为柳州市人民医院,并迁入柳州市广场路8号(原柳州市人民政府大楼)。全院设有120张病床,153名职工,其中:医技护人员84人,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49人,全院仅有1X光机、3台显微镜、几套外科手术器械和一些小型设备仪器。

解放前,由于国家贫穷,战事频发,时局动荡不安,加上柳州医技人员严重不足,医疗设备极其简陋,技术水平十分落后,缺医少药现象非常突出,不但医院建设发展非常缓慢,而且医疗救治水平相当落后,鼠疫、霍乱、天花、回归热等烈性传染病在柳州肆意流行,疟疾、麻诊、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不断发生,无数百姓因病致残、致死.

解放初,上级卫生部门还没有统一颁发医院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医院只好参照自身情况并结合原“两院”的一些做法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医院的各项医疗工作基本保持正常运行。19667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正常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行政机构形同虚设,医疗质量急剧下降。19689月,医院实行“革命委员会”一元化领导,在此期间,因政治运动不断,医院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医院基础建设与医疗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7610月粉碎“四人帮”后,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行政管理逐步得到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医院拨乱反正,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各项医疗业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198210月,市政府拨款兴建住院大楼,198566,新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医院病床数由原来的310张剧增到600张,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也得到相应的补充。19861月,医院在全区医院中率先实行“标准化管理”改革,并应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先进方式实行全院、全员标准化、目标化管理,不但实现了医、技、护、后勤相互协调、全面把关、共同管理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而且使医院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使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健康报》、《中国卫生信息报》、《柳州日报》等对医院“标准化管理”的经验作了详细报道,先后吸引国内618家医院300多名同行前来参观学习,医院编写的《实用医院标准化管理》一书在广西全区医院得到推广应用。

1994927,医院通过国家卫生部专家组的检查评估,在广西首批荣获国家“爱婴医院”称号。19951022,医院通过自治区卫生厅专家组的严格评审,成为广西地市级第一家、全区第二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747,医院新的医技综合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并新开设了伽玛刀治疗中心、康复中心、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核磁共振诊断中心等,全院编制病床从600张扩充到800张。1998年,医院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创建全国“百佳医院”的有关要求,医院将原放射科医疗用房及旧锅炉房拆除,并自筹200万元对门诊候诊大厅、药房、收费处、门诊诊室等进行全面改造、扩建和装修,新增汽车泊位70多个,改善了医院就医环境,解决了门诊病人就诊“三长一短”现象,医院门诊量急剧上升,1999923,医院被授予全国“百佳医院”光荣称号。2000915,医院通过广西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医院A级标准评审。2000928,又成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为进一步拓展柳州市人民医院的发展空间,加快柳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需求,柳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整体迁建柳州市人民医院。20041223,在新院址上隆重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经过310个月的辛勤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航空港式的现代化医院在河东新区文昌路8号拔地而起,20081016,医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新医院投入使用,为医院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医院发展又翻开了斩新的一页。

新建的柳州市人民医院,不但医院规模、医疗环境、医疗设备、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工作流程堪称全区一流,而且在治院谋略、管理举措、服务能力及职工精神风貌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与明显改进。目前,全院现有职工23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11人,行政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467人;全院拥有主任医师48人,副主任医师175人,医学博士17人,医学硕士185人;全院共有63人被广西医科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副教授;全院开放病床1700张,开设50个临床、医技科室,全院年门诊量达100万人次以上,年出院病人近4万多人次,年手术病人达2万人次。医院拥有心血管内科、血液风湿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肝胆胰周围血管外科、妇科、儿科等一批优势学科。医院拥有荷兰飞利浦V5000型大CX光机、数字化摄影系统(CRDR)、美国GE公司最新型“ECO核磁共振仪”、全数字化大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先进的SPECT/CT功能性显像诊断设备、头颅伽玛刀、体部伽玛刀、德国西门子16CT、德国罗氏高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GE公司V730实时三/四维彩超等一大批高精尖医疗设备,同时还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全数字化肿瘤放射治疗系统及核通数字化模拟定位机。截至20106月,全院拥有500万元以上的特大型设备7台(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设备3台)、100万元~500万元的大型设备27台、50100万元的中型设备38台、50万元以下的小型设备1109台(以上设备不含历年报废的仪器设备在内),医院拥有固定资产总值达12.14亿元。从195291由柳州市立医院和柳州市立人民医院合并为柳州市人民医院到20106月的48年中,全院开展科研立项304项,获国家专利13项,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138项,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155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87项;全院共发表科研论文、论著4208篇;全院接收区内医学院校临床实习生、进修生共计5879人,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53人,接收护理实习生、进修生近万名。医院先后多次与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印度、新加坡等国家的医学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医院进行短期访问、讲学及手术,并派出1330人到非州的布隆迪、尼日尔、科摩罗等国家进行医疗援助。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自治区“文明医院”、“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组织”、“自治区厂(院)务公开先进集体”、“柳州市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医院”等百余项荣誉称号。20012010年,连续10年被评为柳州市“消费者信得过单位”,1986年至今,连续25年保持自治区和柳州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柳州市人民医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院方向,始终坚持“依法办院、文明建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服务扬院”的办院方针,坚持奉行“救死扶伤、呵护健康”的服务宗旨,大力倡导“严谨、创新、团结、关爱”的医院精神及“热情礼貌、细心周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服务理念。在历届领导班子和一代又一代“人医人”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下,柳州市人民医院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成为全区市级医院中最大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也成为了柳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及区内同级医院中的一面旗帜。

柳州市人民医院已渡过了84个春秋,先后七更其名,数易其址,历经22任院长和12任中共(党总支或党委)书记。柳州市人民医院将坚定不移地履行救死扶伤、办院为民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乘着改革的春风,定会为市民的健康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