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邓筱娟
记录:刘丽虹
时间:2011年4月
人物档案
1923年,出生于南宁
1936年,在南宁读中等师范毕业后任小学老师
1938年,参加学生军。
1941年10月,学生军解散后到柳州工作。
1983年,在原柳州东台路小学退休。
【引子】
据广西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室编著的《铁打一群》所记,广西学生军是由广西当局组建,直属第五路军统率,是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产物。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广西曾先后三次组织过学生军。第一次是在1936年6月,广西当局发动“六一”运动,以广西师专学生为主并吸收了部分中学生,约1000人组成学生军,下乡宣传抗日,一个多月后,便随着“六一”运动的和平解决而结束。第二次是在1937年10月,全国抗战的局面已经形成,广西出兵抗日前线,并在全省招收了青年学生约300名,开赴李宗仁负责的第五战区,随军作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到1938年秋结束。第三次是在1938年11月,当时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战火逼近广西,广西当局招收了青年学生四千多名,组成学生军,开赴桂东南和桂南各县,宣传组织群众,配合部队作战,直到1941年8月宣布结束。第三次学生军的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成绩显著、影响最大,且是按部队建制、以“军”的编制去开展工作的。
老师当上了女生队长
第三届学生军征兵后,邓筱娟师范毕业后已经是柳州一小学的老师,她弃了工作应征学生军。入伍后,由于年纪相对比其他入伍的学生军长些,她被任命为三团女生队队长。
广西青年学生军女生队合影。(邓筱娟提供)
当年三团的主要任务是除了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外,还配合部队到昆仑山前线阵地对敌进行反战宣传。但日军为了打开大西南通道,逃兵大举进攻广西,为了保存实力,邓筱娟所在的三团接到转战十万大山的命令。
1939年4月,邓筱娟带领学生军第三团女生中队三个班和男中队奉命到吴圩、大塘乡。为了阻止日寇战车、大炮、骑兵从北海沿公路进攻南宁,我们的任务是首先配合乡、村长组织群众破坏马路。男女同学穿着草鞋和村民一道砍树木、竹子并修成钉子插入马路,又搬了大量石头堆放在马路上形成障碍。白天日本的飞机在头上盘旋我们就停止工作。等日本的飞机走后又继续干。就这样,我们连续奋战20多天,终于完成破坏这段马路的工作。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飞机从广州天天飞广西,沿邕钦公路侦查、扫射轰炸。
1939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从北海沿邕钦、小董、大塘、吴圩等公路进攻广西,占领南宁,沿公路的村民惊慌害怕,连夜收拾东西疏散到山洞。我们挨家串户帮拉牛车、板车、用扁担搬运物资。小孩老人走不动,我们就背着他们走到山洞,或者是给他们搭帐篷住,等把村民安排好后,我们才告别他们上了十万大山。
率队上十万大山
邓筱娟率领的女生队员,个个穿着草鞋、军装,腰间挂两个手榴弹,少数人背着步枪,有的还背着书籍、衣服等,每人均背行李十多斤重。邓筱娟带着两支短枪走在前面,真是英姿飒爽,一付娘子军风范。
女生队急行军,走了好长的崎岖小道,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十万大山的半山,这时狂风阵阵,又下大雨,个个全身都湿透了。肚子又饿口又渴,全身疼痛。草鞋烂了,脚上打起了水泡,但女生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
整整走了一天,天快黑才到山顶。村民不知女生队是什么军队,马上关门。邓筱娟找来乡长,说明学生军的身份和任务。他听罢,马上摇铃叫村民出来,介绍女兵队是“广西学生军女兵,是来宣传抗日救国的”。村民明白了,纷纷鼓掌欢迎学生的到来。
与村民同生活共劳动
乡长安排女兵们和村民同住。没有床铺睡茅草,同吃玉米、木薯、竹笋,没有肉吃。几天后,女生们的脚都肿起来,但仍坚持和村民天天劳动。收工回去,帮挑水,淋菜、找猪菜。小孩老人有病,同学们帮忙上山找草药,煮好给病人吃。有个80多岁的老奶奶生了病,生活不能自理,山上又缺医少药,女生们找来草药,并分配一名女生专心护理她,喂吃,帮洗,后来她病有所好转慢慢能坐起来。
晚上用桐油点灯,女兵们抓紧时间夜间串门访问。
女兵给村民讲日军凶残。村们说他们这里有个天主教堂,几个传教士是法国人,他们宣传倡导“亲善、慈悲、牺牲、造福人类的宗旨”,要村民去听,还要参加天主教。邓筱娟和村民说,日本侵略我们的国家,他们都不要求日军讲仁慈,却要我们对侵略者讲仁慈,这样的宣传你信吗?日军来了,连他们的教堂都会被摧毁,我们挨统治,他们的仁慈有什么用。我们要起来抗日,保卫自己的家乡。村民们这下才明白,点点头表示不再去教会听宣讲了。
组织发动群众学习宣传
邓筱娟和女兵们发现,村子里面大字不识的文盲很多,于是决定为山区村民举办成人识字班。由女兵罗荣新任组长,组员张祖祥、区雪蕊分组教。但山上有几种不同的民族和语言教学有困难,女兵们发现山民比较爱唱歌,大家就采用集中教唱歌的方式普及文化。先讲歌词内容再教唱,让大家学习懂得了歌词,然后逐句教唱。晚上灯光不好,村民看不清楚黑板上字,女兵只好用中午时间教大家学习。经过这样的学习,不少村民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汉字和对话。
山上儿童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女兵们就把要学习的内容融进歌曲里面,同时组织儿童歌唱团,由甘宗容、陈作华、李毓娥等女兵教表演唱、歌舞等,还演活报剧“打日本鬼子”等内容。其后组织成人识字班、少年儿童和女兵到圩场演出,宣传抗日的节目,观看的群众很感动。特别是方言的宣传,效果更好。
邓筱娟每次看记叙广西学生军岁月的《铁打一群》时,心情总是激动的。(2011年4月,刘丽虹 摄)
组织村民进行战时训练
女兵们都知道,抗战是全民的战争,要让村民们都掌握一定的战场急救和军事常识、技能,才能在战斗打响时,起到民兵的作用。
邓筱娟组织女兵,教村民前线有运回伤病官兵,大家如何主动护理好。遇到日军飞机轰炸,如何带领群众隐蔽好。日军放毒时,大家如何做好防毒。
不久,三团的其他男兵也到了十万大山,女兵们高兴了,因为她们不再是娘子军孤身在山里。而男兵的到来,为后面的教学训练,都可更好地进行。
为提高村民战斗能力,邓筱娟安排周丽娟、陈作华、李巧瑜、唐彩云、叶子青、梁文、刘毅等学生军教村民学简单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为直接或配合军队参战作准备。
军事教学由男中队两个同学来指挥,大家用在桂林集训的内容项目来教村民。首先练习操练,让村民按部队的要求练习队列、行进、左右转等动作。操练过关后就练习使用枪枝,以小木棍代替枪枝,以小泥团代替子弹,由两个同学边讲边做示范,从步枪瞄准到实弹练习。学生军还教村民学习投手榴弹,练习时用玉米代替手榴弹。如何冲锋,如何与敌人拼搏,也是学生军教村民们的内容。
由于村民明白了抗日救亡的道理,很认真地反复学习,每次下课都汗流浃背。演习结束,两个男同学表扬村们“学得好,以后多练习啊!”村民说“谢谢学生军,你们辛苦了。”围观的群众也赞赏他们学得好。
与村民分别学生军欢聚
1940年5月至8月,在十万大山的学生军奉命集中隆安县下颜乡,村民闻讯纷纷来问候。学生出发那天,男女老少纷纷来唱歌欢送,依依不舍。许多群众都流下了眼泪,他们泣不成声地说:“亲爱的学生军啊,希望你们再来啊。”有的问:“什么时候再回来?”同学们齐声回答:“打败日本鬼子我们再来和你们劳动”。
女生军挥手告别乡亲们,队伍慢慢下山,沿公路步行到下颜,第三团女生中队的三个排集中了,大家高兴地狂欢,叙说分手后的种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