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百家

古志书所记柳江中的鱼

  • 2013-05-02  柳州日报  龙城柳

内容导航:
 

   4112时到6112时,是柳江流域第三个禁渔期,这是政府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一个举措。

   柳江为我们提供饮用之利、舟楫之便外,还奉献水产之食。

   水产主要指的是鱼类,在白莲洞古文化遗址发掘中,就发现有古人类食用后的鱼骨,这说明很早柳江中的鱼就成为当地古人美食。柳江河的鱼,唐代柳宗元《柳州寄丈人周韶州》一诗中也有记:“桂江秋水露鰅鳙”,这桂江即柳江,两种鱼其中的鳙,有专家考证,又名花鲢、胖头鱼,可长至1米多,重达数十斤。柳江河的鱼当然不仅这两种,据清乾隆时《柳州府志·卷十二·物产·鳞属》中记,即有鲤鱼、鲫鱼(即鲋鱼)、鲂鱼、草鱼、青鱼、斑鱼、比目鱼、竹鱼、塘角鱼等近30种。

   《府志》所记柳江鱼类其实也大大不全,分类亦非科学,2000年版《柳州市志·农业志·水产志》 中就记道,柳江中天然鱼类品种达113719科之多,另人工养殖的鱼类品种也近30种。不过《府志》 中鱼类记录虽不多,其内容却大大超出鱼种统计的范围,具有可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有的记下鱼的得名缘由,如鲫鱼、鲋鱼,引古籍记云:“此鱼旅   行,吹沫如星,以相即谓之鲫,以相附又谓之鲋。”鳗鱼“以影漫鳢而生子,故名。”香草鱼“出象州香草江中,以江岸皆香草,故名。”有的记下鱼的别称,如鲤鱼“呼为赤衣军公”,斑鱼俗名“斑华”。有的记下鱼的品种、特征,如鲫鱼“一种形微圆,名荷包鲫。产溪河中者名石鲫”。鲢鱼“似鲂,厚而头大”。岩鱼“头似钩鱼,鳞色微黑”。斑鱼“无鳞而腹极大,有花纹”。其他鱼无肚,不能嚼食,而鳜鱼不同,“独有肚,能嚼”。怀远出的鲈鱼与松江所产四腮鲈鱼有异,“此则两腮”。

   有的内容反映出古柳州一些风俗民情。如提到青鱼,附带说到民间所传的验方:“其胆性凉味苦,主疗火眼。其枕骨刮磨光洁,老人用以拭目”。提到鲩鱼,说它“能食鱼。又有身体圆长有点作七星之象,夜则仰首北拱,道家忌食之”。

   在鱼的食用口感及方法上,提到魿鱼,转引古书所记“南方鱼多不肥,惟魿鱼味美”之后,谓“大者长三尺,宜作脍”。说岩鱼“味亦佳”。香草鱼因以江岸旁之香草为食,“味美”。骨鱼“食时先以开水洗去其脂则佳”。武阳鱼“大如针,有味”。

   这些记录,可供开发柳州菜鱼食者参考。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site@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