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百家

柳宗元诗句“青箬裹盐”背后的社会现象

  • 2012-11-13  柳州日报  陈铁生

内容导航:

   柳宗元在柳州作了不少描述当地独特风光景物及民俗风情的诗,其中《柳州峒氓》中“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一联尤为人们所称道。对此诗句,武汉大学尚永亮教授在《柳宗元诗文选评》一书中的释文为:“山民们或用粽巴叶包起盐巴纷纷归去,或用绿荷叶裹着饭团来赶集。”尚教授于此仅是从诗句本身来解读诗意,没有进一步深入剖析这“青箬裹盐”背后“盐”的社会现象。

   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我国自春秋便开始对盐的生产和销售加以管理。至唐,玄宗开元以前为食盐征税和专卖制度建立时期,开元以后为食盐专卖制度日益完密时期。德宗以后,盐法混乱,官府不断提高盐价,《新唐书》中便有以谷数斗才换来盐一斤的记录。官盐既贵,私贩公行。

   官府乃不断整顿盐政。宪宗时开始划定盐商粜盐区域,并严禁私盐。其后贩私盐者均受到严刑峻法惩处。然非但不能杜绝私盐,反而激起人民的反抗。唐末,王仙芝、黄巢均以贩卖私盐而积蓄力量,进而组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使唐王朝走向崩溃。此外,唐后期因藩镇割据,盐利亦往往被地方势力截留。故唐中后期盐一直价格昂贵。

   从口感及健康考虑,谁也不希望淡食无味,之所以“至有淡食者”,当然是盐太贵了。

   甚至官僚富户,也把盐视为珍品。唐人《朝野佥载》一书中就记有这么一件事:一名广州录事参军,把私取盐一撮的家奴鞭打得鲜血淋漓。大城市的官员家因一小撮盐就有可能取人性命,可见盐在偏荒的少数民族地区更加难得,实在是珍贵的东西。

   可以想见,柳宗元当时在柳州所见“青箬裹盐”者,看来仅为少数地方豪强之家、富户才有此经济基础。不可能“山民们或用粽巴叶包起盐巴‘纷纷归去’。”这种情况至少持续到明代,可从明弘治间任柳州通判的桑悦《记僮俗六首》诗中得到印证,其诗二有“山深路远不通盐,蕉叶烧灰把菜腌”句,说明当时柳州少数民族不是每家每墟都能买盐回去,一些家庭只能是“蕉叶烧灰把菜腌”。直至解放初期,小时的我看到城中有患“大脖子”病者,惊问家人,母亲回答道:“这是山民长期乏盐缺碘的缘故。”20世纪50年代前犹如此,柳宗元时代景况肯定不会更好。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site@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