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致公党柳州市委组织全体党员赴忻城县参观土司衙门及新发现的宋代民窑遗址,以增长大家对壮族古文化的认知度,增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当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党员们精神抖擞地登上三部旅游大巴,一路欢歌笑语,朝忻城飞驰。沿途的田园景色,风光无限。过了柳江县的鬼子坳,车便进入忻城县境内。公路两侧高大的枫树郁郁葱葱,春芽树上新抽的嫩红色叶芽在春风中摆动,象摇着一面面小红旗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此时,大家都有发自内心的无比的愉悦。
十一点到达忻城县城,车一直开到土司衙门的西门牌坊前停下,我们便直行穿过一条街,来到一座牌坊式的建筑前。圆拱门之上大书“庆南要地”四个楷书大字,顶上是民族传统的小庑殿顶的建筑形式,未进衙门已显示出了它的端庄。土司衙门的正门是壮族特有的门楼式建筑,屋脊上飞檐斗拱,门楣上“莫府”两个大字扁高悬。门前一对大石狮昂首挺胸,隐透肃穆气氛。这个阵式,颇有些土皇帝的气派。跨过两扇红漆大门下方那约一尺高的门坎,进入门楼间,从门楼间再步下四级台阶,进入庭院内,一株高大柏树下竖立着的一块石碑就扑入眼帘,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色大字,难怪门票要80元!院落正面的大厅,是土司办公及审案的地方。右侧厢房里陈列着这座古建筑群原始规模的沙盘,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得知它是一座明代建筑,墙上挂着历代土司的画像及他们的简历。大多是“剿匪”有功而被明清历代皇帝册封的。院落的右侧是关押犯人的牢房,各种刑具仍在,看了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土司衙门的第二进是起居室,正南是大客厅,两侧是卧室。这里的氛围迥异于前面,卧室窗棂上的木刻雕花古朴而精巧,采光效果很好,显得窗明几净,室内的布置华丽中透出雅致。第三进是摆放莫家历代祖宗牌位的地方,牌位前的大石香炉案台造型简古,案台上余香犹存,可见莫氏后人到此进香参拜的不在少数。
纵观整个土司衙署,结构紧凑,四周高墙环绕,每进房屋之间,都有宽敞的庭院间隔。院落中种植的花草树木翠竹枝繁叶茂,凉气袭人。其间假山水池,错落有致,古柏、罗汉竹及盛开的石榴点缀其间;左侧的大花园与各院落有门相通,令人有曲径通幽之感。看来这些土司们还是有点文化品位的。
吃过午饭,我们的车队便向红水河畔的一个考古现场开进。车过洪渡镇之后,便拐进乡村土路,来到一个砖窑旁停下,下车在田间小路上徒步十多分钟,便到了一处考古挖掘的现场。
考古现场在一个平缓的小土坡上,发掘面积约二百平方米,被用细绳分隔成长方形的几块,都被整齐地向下挖掘了四、五十公分深。周围堆满了挖掘出来的泥土,中间夹杂着无数的陶瓷碎片。时值中午,现场没有工作人员在发掘,只有忻城县文化馆长给我们简要的介绍了这座宋代古龙窑的发掘情况。接着大家就在这些挖掘出来的土堆里寻宝了。土堆里都是些陶罐瓷壶一类生活日常用品的碎片,做工相当精致,少数碎片上还绘有壮锦一类的花纹,可见千百年前的壮族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之一斑。找了半天,也未见有谁能找到完整的一件陶瓷制品,只好“鹞鹰下地,抓不到鸡仔,草也要抓一把”,各人都捡了些自己喜欢的“古董”陶片回去做个纪念,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回城的路上,又看到一片春芽林在车窗外向后掠去,兴之所至,吟得小诗一首:
欢声伴着车轮飞,
忻城道上春芽肥。
土司重重寻幽处,
古窑拾得瓷片回。
上一篇: 简讯 || 下一篇:致公党柳州市委召开参政议政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