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工党柳州市委

云栖小镇参观思考

浙江大学—农工党广西市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班学习小结

  • 2016-09-14  农工党柳州市委秘书长 李琪  

内容导航:

724日至731日,我有幸参加了农工党广西区委在浙江大学开办的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班。农工党广西区委及各市领导班子成员60余人参加了培训,农工党广西区委彭钊主委参加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

在为期一周的培训里,我认真学习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提搞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互联网+”时代:从跨界到颠覆、领导艺术与领导能力素质提升、《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五大发展理念等课程,参观考察了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云栖小镇,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农工党一干会议旧址。

这次培训课程设置全面合理,既有理论深度,又紧扣热点,还十分贴合民主党派实际工作,提供了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认识,让我受益良多。在现场教学中,我得以参观了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农工党一干会议旧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随团考察了云栖小镇这样的智慧产业新兴区,强烈的对比让我愈发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能够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倍感自豪。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我定要把所学知识与本职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跨越、创新发展,用全新的思维和理念提升工作水平。

下面我从参观云栖小镇的感受谈一谈此次学习的思考:

云栖小镇快速发展的实践,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下“新常态”的一个生动实践。互联网经济有着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学习其精神及思想,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互联网经济才是探索的方向。

一、广西互联网经济应当顺应发展的大趋势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就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的集中标志。互联网经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也必须在传统经济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人类经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这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云栖小镇就是把握住了这一趋势,才站到了时代发展的潮头。

以广西的实际情况而言,要紧紧把握住“一带一路”与“双核驱动”发展战略,切实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着眼改善供给,聚焦“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做到有的放矢、靶向发力。在此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才会产生裂变般的发展效应。

二、创新创业目标要贴合地方优势及特色

广西目前尚缺乏像浙江那样生产力发达的民营经济集聚区,并且在人文素质、产业环境及创业生态等方面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找准切入点、集聚合力,形成我们自己特色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尤为关键。比如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并且在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完全有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互联网经济产业群。

三、要吸引一批充满感召力、创新力、竞争力的大企业入驻广西,参与建设

大企业是优质资源,更是一种品牌。大企业本身可以引进其它资源、其它企业以及和它配套的产业链。尤其是具有较大整合能力的互联网企业,我们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以此带动广西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四、打造适宜的创业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广西要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支持鼓励各类科技人才来广西搞科研、办企业,完善制度,保障科技人才通过成果转化、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获得合法收益。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只要是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的能人来到广西创办各类经济实体,都应加大土地、金融、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对创新创业的优秀人士及引进回归项目贡献突出的人士,给予精神及物质奖励。让有梦者行动起来,也就是去追梦、去行梦,走向圆梦之路。

五、重视人文素养对创新创业的长远影响力

人文素养通过认知、方法及精神等多方面影响创新,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素养。广西人文架构是岭南土著民族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融合,虽不乏开放和包容,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则显得比较封闭和保守。且广西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思想观念还有一个存续转变的过程。这些因素使得其人文素养尚不完全适应创新创业所需要。因此,培育和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是创新创业得以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另外,创新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做好必要的警示及风险控制也是保护创新创业者的必要举措。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