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政治交接 继承优良传统
新时期民主党派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至1997年底,民主党派已经实现新老交替。新一代党员(新时期加入民主党派的)逐渐成为民主党派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他们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富于进取精神,知识层次高,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但也存在由于政治锻炼少,一些同志对我国政党制度,对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认识不深。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保持民主党派政治方向不变,保持民主党派优势和特点不变,是摆在民主党派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搞好政治交接是我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
翻开农工民主党的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一部壮丽的革命圣歌,它是一部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光辉历史。农工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农工民主党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奋斗,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正象周恩来总理说的那样:“农工党不同于中共以外的其他党派,它是唯一有革命传统基础的党”。在中国的各民主党派中,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在国内最早建立的民主党派,自成立伊始就在党的纲领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积极地探索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并在革命过程中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正如中共中央致农工党十三大贺词中所说:“中国农工民主党具有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自1930年成立以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我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农工党切实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拯救中华民族的正确政治主张,而且以自己的牺牲精神和卓越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衷心拥护,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五一口号”的明确提出,使得农工党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彻底地实现自由、独立和解放,中国人民才有光明的前途和未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农工民主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政治纲领、优良传统,是与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的重要基础,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工民主党老一代领导人在即将退出领导岗位时,思考最多的是如何使我党长期与共产党亲密合作。他们特别注意总结历史经验,总结我农工民主党的优良传统。他们希望我们农工民主党一代一代的领导人,能把我党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农工党柳州市卫校支部 王 星)
上一篇: 搞好政治交接 继承优良传统(下) || 下一篇: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