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况及对策
中小企业目前遭遇的发展瓶颈之一是技术创新难,笔者通过走访十多家中小企业,在与企业主的沟通中,他们反映目前他们的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遇到的问题为:
一、有想法、没办法。具体体现为,企业有了改进、研发的思路,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人员及设备去实施。以某门窗企业为例:该企业研发出了一款专利门窗,市场调研显示客户反映良好,但是受制于资金、生产设备的限制,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试安装,难以上量。
二、研发团队力量薄弱,而且青黄不接,流动性大。武老板的企业以生产模具及汽车配件为主,目前研发人员全部来自于东北,共有4名,均是退休后的聘用人员,负责新模具的开发。这些研发人员大都是从老技术工人转行过来的,动手能力强,技术过硬,但是理论基础薄弱,对数控设备的使用、设计有一定的技术断代,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也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继续聘用。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或者因为技术不过关、或者因为专研精神不足、或者因为企业吸引力不足导致流动性大人员无法长期留下,均没有成长起来。
三、企业实力弱,风险控制能力差。韦老板在九头山从事线切割加工,承接有柳工、五菱及其他企业的一些配件制造、模具加工。现在企业有线切割机4台、钻床2台、铣床1台。从企业发展的需要,他亟需增加1台数控线切割机,但费用高达100万,投资回收期漫长,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风险。尽管韦老板的企业现在是满负荷生产,但是他仍然不敢增加设备。由于缺乏数控设备,致使他的企业在开发新模具方面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四、经济周期的波动让企业研发团队流失严重。邝老板的企业主要为五菱、柳汽、柳工配套生产配件,但从2011年以来,企业开工率不足3成,致使大量工人及研发力量闲置。企业为了保留这部分生产及研发能力,不得已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也发放部分工资,使得企业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即便如此,工人及研发人员的流失也不可避免。一旦经济周期转为上升,企业又面临新一轮招工及培训,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五、部分企业满足于现状,不愿在企业技改和产品创新、提高竞争能力上下工夫。
六、信息渠道狭窄,对行业发展把握能力不强,即使有所创新,也是技术升级改造为主,缺乏前瞻性的技术创新。
对策建议:
一、组建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帮扶组织。当中小企业有创新思路或专利而没有能力推进时,可以由行业龙头企业采用入股、参股、分成的方式参与成果转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可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一方面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大企业的技术及资金实力将创新成果转化,降低了创新的风险,保护了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企业也可以将企业富余的技术及资金进行增值,同时为大企业拓宽了市场思路。
二、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担保公司,对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创新给予担保,争取资金及技术扶持。中小企业在创新中时常陷入一种两难的困局:一方面想寻找合作,另一方面害怕合作会导致技术流失。如果有类似的担保公司出现,将可指导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专业指导,降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风险及疑虑。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内生的创新力量成长。根据企业的实际素质情况和需求,培训企业各层面员工,使企业生产、技术、销售和管理各个环节都充分获得创新支持。
四、加强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政府培训机构、科研院校、大企业、民间培训机构均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政府对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培训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资金、场地扶持。
五、帮助企业渡过经济波动周期。对处于行业波谷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帮扶,在政策、福利、税收等方面给予这类企业一定的优惠,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同时利用行业低谷时期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变被动为主动。
六、建立全市统一的创新人才管理网络,协调管理创新人才的去留使用,将创新人才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七、深化整合科技资源,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
八、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对中小企业专利申请提供更多的帮助、补贴,对专利保护提供更多指导。
九、加强力中小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推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在科技成果转化、专利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服务。
李琪
上一篇: “同心.读党刊知识竞赛”活动 || 下一篇:关于拓宽“金河湾”居民小区出入口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