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用车出口量发展迅速,出口量屡创新高,出口国、车型品系也在不断增加中。但近年来,随着海外商用车保有量增加,用车时间增长,我国商用车相对落后的售后服务能力, 特别是配件供应已经成为制约出口量进一步增加的重要因素。
汽车配件供应有三大要素:“准,快,省”。商用车是一种生产资料,如因发生故障造成项目停工、货物停运等,其损失远远大于配件本身价值。许多用户在遭遇故障时不得不选择高价买配件,或购买临时替代配件以求快速返工。因此,商用车用户最关心的要素是“快”。
目前,我国商用车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亚、非、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国商用车产品由于成本优势在前两年备受发展中国家青睐,但近年来增速已明显下降甚至下滑。在汇率、国际经济形势之外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品牌的服务能力、配件供应能力普遍较弱。配件供应能力弱的集中体现就是“慢”。对于海外用户而言,中国商用车价格便宜,质量也过得去,但配件难买,普遍担心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及时买到配件造成长时间停工,用户容易因此转而购买其他国家品牌的汽车。对于海外经销商而言,为满足用户及时更换配件需求,需要为中国商用车产品提前准备配件,资金压力大,风险大。
提升配件供应能力,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策倾斜,特别是在简化或免除出口相关手续上。简化或免除出口相关手续能够缩短配件的供应周期,提升汽车企业海外竞争力。此点尤其有利于于广西的车企,东南亚是“一带一路”的重心所在,是广西车企出口的重要市场。对于东南亚,广西拥有先天的地缘优势,配件运输时间短,报关时间(含准备报关资料所需时间)占比相对较长,如能减少报关时间,则整体配件供应速度的提升更为明显。
此外,配件出口手续的复杂性(查阅HS编码,填写申报要素,申领原产地证等),使其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方可操作(英语水平、国际贸易知识等)。许多中小配件生产企业缺乏相关人才,只能依靠大型生产企业或贸易公司。如能简化手续,更多企业可参与到对外贸易中。
为此建议:
一、对于整车出口企业用于售后服务的出口配件,给予批量备案报关,简化或免除相关出口手续、商检手续等政策支持,以缩短配件订货周期,加强海外服务及配件供应能力。
二、实行分级管理,对配件出口量大,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与免检、抽检、开通“绿色通道”等便利条件。
三、在出口退税、财政贴息等政策上,参照整车出口支持政策,充分给与企业在配件出口上的支持。
(此建议为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民盟集体提案,由覃宇峰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