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养殖业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已发展成为柳州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本文针对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发展的九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渔牧养殖业 对策建议
近年来,柳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优环境,积极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全市水产畜牧兽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区第一。2014年柳州市水产畜牧业总产值83.21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1%,渔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人均总纯收入的13.8%。水产畜牧业已从依附产业发展成为柳州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发展,柳州市水产畜牧业特色产品初具规模,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动物防疫体系基本建立,水产畜牧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2014年柳州市全年完成肉类总产量22.54万吨,同比增长0.84%;畜牧业产值74.99亿元,同比增长2.17%;畜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1158元,同比增长14%。肉猪、肉牛、肉羊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87.73万头、21.7万头、29.39万只和3269万羽,牛奶产量6590吨,禽蛋产量13188吨。猪、牛、羊出栏量和禽蛋产量稳步发展,同比增长分别为1.74%、3.53%、5.34%和15.19%;家禽出栏和牛奶产量同比下降3.89%和6.67%。
规模养殖户快速发展。2014年柳州市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3700户(其中养猪户1240户,家禽养殖户1000户),比2010年增加950户,增长34.5%。规模养殖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2014年规模养猪户出栏肉猪110万头以上,占全市生猪出栏的56%左右,规模家禽养殖场出栏数达到58%以上。
柳州市畜牧业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区域特色明显,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中区。其中,柳江、柳城和鹿寨3县为主要生猪产业带区;柳城、鹿寨、融水3县为优质肉禽规模养殖生产基地;融安、融水、三江3县为林下土鸡养殖生产基地;柳南区、柳北区为中心的优质蛋禽生产基地。
柳州市把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作为发展养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注重引导农民转变“粗放饲养”方式,确保良种品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全市获得《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养殖场共有19家,其中种猪场10家,种羊场1家,种鸡场3家,种鸭场3家,种鹅场1家,孵化1家,这些种畜禽养殖场为柳州市提供优质优良畜禽种苗。
(二)水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柳州市水产品总产量7.19万吨,同比增长5.48%,渔业产值8.22亿元,同比增长7.53%,渔业农民人均纯收入28元,同比增长16.7%。
目前,全市渔业已形成“两带一区”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南鳖北稻鱼”特色水产养殖态势,形成了各种养殖品种和类型的发展模式。
全市水产加工企业及品牌建设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
(三)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2014年,柳州市登记注册的饲料工业企业16家,全年生产饲料、饲料添加剂71.78万吨,累计工业总产值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2014年柳州市饲料产量71.78万吨,同比降低2.52%;其中,配合料70.36万吨,同比降低2.81%;浓缩料0.38万吨,同比下降26.92%;预混料1.04万吨,同比增长1.96%。
(四)动物疫病防控、监管现状
近年来,柳州市规模养殖场严格按照各种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实施常年免疫,散养畜禽以实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定期补免的方式,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一直维持在90 %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由于免疫到位,多年来均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水产畜牧业龙头企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目前,柳州市共有市级以上养殖业龙头企业31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88个,其中:获得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行业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5家,各类畜禽产品加工企业10家。2011-2014年,依托“十大农业工程”、“菜篮子工程”、“农民人均纯收入培增计划”,柳州市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重点扶持了乳业、禽业、猪业等8家龙头企业,使其上档次上规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市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经营的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的养殖农户达6000多户。
(六)水产畜牧业监管、检验检测机构及队伍建设现状
1.水产畜牧监管机构及队伍建设现状
柳州市已建立了除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外的市、县(区)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市、县(区)、乡(镇)三级监管网络基本构架完成,市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从监督执法到监督检测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为全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筑了保障平台。
2.检验检测机构及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柳州市建立了市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个、县级兽医实验室6个,共有检测人员21人,7个检验检测机构全部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对动物疫病的检验检测、防控和疫病的风险评估能力明显提升。
3.动物疫病免疫和疫情测报网络建设现状
柳州市基本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免疫和疫情测报网络,有效防控禽流感、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二、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水产业方面
1.产业基础薄弱。
2.产业化水平不高。
3.资源利用率不高。
4.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
5.养殖池塘面积萎缩趋势明显。
6. 渔政执法困难较多。
(二)畜牧业方面
1.产业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2.发展资金不足,生产发展较为缓慢。
3.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阻碍了生产发展。
(三)防疫工作方面
1.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技术人员不足。
2.机构不健全。
3.经费投入不足。
4.可追溯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饲料工业方面
柳州市大部分饲料生产企业均位于市区或县城,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企业已经处于居民区的中间位置,企业生产时所造成的噪音、粉尘、气味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大部分生产企业还有锅炉等高温设备,对周边居民在客观上构成一定危险,居民对此意见较大,要求企业搬迁的愿望也比较强烈。
(五)养殖业发展资金方面
1.养殖企业融资难,制约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财政投入资金相对不足。
3.金融保险机制不健全。
(六)家畜屠宰监管方面
1.行业布局不合理,产能过剩。
2.生猪屠宰企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亟需搬迁。
3.畜禽屠宰监管职能缺位。
4.县域定点屠宰监管工作难度大。
5.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滞后。
三、促进柳州市水产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畜牧业方面
一是继续加大对畜牧业政策性扶持,提高对养殖业扶持资金比例。
二是切实解决养殖业设施用地瓶颈问题,推动国土、林业等部门在养殖业用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是加大对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项目扶持、奖励措施及土地优惠政策,推动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
四是在养殖业疫病防控、产品安全等发展产业保障经费等上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水产业方面
1.加大对老化池塘改造的支持力度,改善池塘养殖条件。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或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
3.扶持条件较好的水产苗种场通过升级改造,提高水产苗种水平,保障全市优质水产苗种供应;加强指导和宣传,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合或建设水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4.参考基本农田红线制度,划定养殖池塘面积红线,防止优质池塘面积减少。
5.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合理安排渔政执法人员编制,提高渔政执法装备水平,提高渔政执法能力。
(三)防疫工作方面
1.健全机构,发挥职能作用。
推动柳东新区和阳和工业新区两个工业新区成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保证执法工作正常开展,确保辖区内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尽快在3个尚未成立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乡镇成立执法机构,保证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2. 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
一是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工作补助,并建立适度的增长保障机制,保障村防员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二是帮助村级防疫员购买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养殖业发展资金方面
1.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产业发展正常增长保障机制。
2.深化金融管理改革,切实解决养殖业融资难的问题。
3.健全保险机制。
(五)饲料工业方面
建议规划建设年产300万吨的饲料工业园区,园区需要设置在城市的下风口、远离饮用水源的地方,预计规划建设用地500亩,以可满足全市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六)家畜屠宰监管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畜禽屠宰管理条例》,把猪、牛、羊、家禽等定点屠宰纳入法律法规监管之中,配套相关实施细则,做到依法行政,有效监督。
2.健全屠宰管理机构。建议市政府协调只交职能不给人员编制的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和鹿寨县等4县政府,尽快解决屠宰监管工作的人员编制,扎实开展县域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
3.下放屠宰监管职能。建议把屠宰监管职能下放到城区,在城区建立屠宰监管队伍,切实落实城区政府属地管理和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更好把好食品安全关。
4. 强化检疫检测工作。落实对“瘦肉精”等禁用药物残留的检测及肉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费,配备必要取证器具,如执法记录仪、摄像机等,确保执法工作正常进行。
5.优化行业布局,避免产能过剩。促进屠宰企业整合,推行企业重组、兼并,满足市民对肉食消费的需要。
6.加快县级屠宰企业搬迁工作步伐。对于限期整改不达标的屠宰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重点做好屠宰企业的搬迁重建工作,使企业搬迁工作项目落地。
7.强化生猪无害化处理的监督管理。建议在各县乡镇加快建设生猪定点厂场无害化处理设施,规范无害化处理的基础管理工作。
(七)建设畜牧水产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建议在现有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增加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职能,增加人员编制,确保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八)建设畜禽无害化处置中心
建议采用招商引资方式,政府规划用地,在柳州市建设市级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结合我市利用处理餐桌废弃物生产生物柴油等先进工艺技术,鼓励符合环保要求、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开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全面提高肉食品安全,保证餐桌卫生。
(九)建设畜牧水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畜牧水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分段监管平台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最终建立水产畜牧产品从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之前的“来源可查,去向可循”的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信息平台。上一篇: 柳州市中小企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关于放宽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年限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