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参政议政

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问题研究

  • 2014-10-24    民盟柳州市委

内容导航:

【摘要】水库移民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共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水库移民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随着落久水利枢纽工程、洋溪水利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将面临更加复杂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市水库移民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市水库移民工作发展的八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水库移民  同步奔小康  对策建议

  

水库移民工作事关库区移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保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大中型水库,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帮助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先后设立了库区维护基金、库区建设基金和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努力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对保护移民权益、维护库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注重工程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不断完善扶持方式,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了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柳州市共有水库351座(其中,中型水库11座、电站14座、小型水库326座),分布在市辖64城区,全市水库移民共涉及移民人口总人数为432875人,其中,大中型水库涉及移民人数为214476人,占全市水库移民总人数的49.5%;小型水库(水电站)涉及移民人数为218399人,占全市水库移民总人数的50.5%我市广大水库移民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的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整合资金,加强水库移民新村建设 

近几年来,柳州市按照自治区《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整合各方面的资金,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硬化了一批移民村屯道路,改造了一大批危旧移民住房,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促进了我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总体稳定。

(二)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据统计,近年来柳州市市级财政逐步加大了对小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力度,自20102012年,柳州市三年共投入小型水库移民的扶持资金947万元,逐步完善小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移民生产、生活等条件,使我市小型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及经济社会能逐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推进水库移民增收工程,促进库区移民增产增收

按照自治区《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柳州市积极推进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市、县成立了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工作领导机构,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项目,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工程。201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水库移民增收工程试点项目16个,总投资1534万元,受益水库移民人数达13950人,水库移民群众获得了实惠,逐步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水库移民增收项目初步取得了成效。

(四)做好库区移民培训工作,增强库区移民“造血”功能

近年来,柳州市从本市水库移民工作实际出发,坚持“以需定训”,因地制宜地开展库区移民培训工作。根据库区移民家庭劳动力少、极少出过远门的实际情况,柳州市采取了“就近举行技能培训”的办法,加强库区移民技能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库区移民教育培训更有成效,达到了提高库区移民参训率、扩大参训面、增强库区移民“造血”功能的目的。

(五)做好库区移民信访工作,营造库区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

柳州市水库绝大多数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建于七八十年代。限于当时的实际条件,移民安置及生存条件差,加之后期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库区移民信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移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下访、融访等方式,认真、细致做好水库移民来信来访工作,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三、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库区移民社会总体稳定

虽然目前柳州市水库移民存在较多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隐患,但总体上是基本稳定的。

(二)水库移民的界定与数量统计困难

由于建设时期的特殊性,柳州市水库移民情况实际资料登记不全,尤其是小型水库移民的界定、数量及现状情况的调查统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准确性。

(三)扶持政策缺失,对库区移民的补偿不到位

这一块主要是针对小型水库移民的补偿不到位。目前,各级政府的法规文件中缺乏涉及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内容。

(四)小型水库移民管理主体不明

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小型水库移民问题一般由地方政府统筹解决。目前,柳州市没有小型水库移民管理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人员,小型水库移民从属村委或乡镇政府、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管理,管理主体不明确。对于小型水库移民人数比重较大的柳州市,在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方面,压力相对较重。

四、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水库移民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水库移民与非水库移民收入差距大

受历史条件及自然条件限制和受水库移民土地资源、人均耕地占有量等方面的制约,柳州市水库移民人均收入与当地农民收入对比普遍偏低10%~30%。同时,水库移民的耕地质量较差,土地瘠薄,水利设施差,水库移民缺粮问题十分严重。移民区经济发展缓慢,致使水库移民与非移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 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差,生存条件较恶劣

移民安置地大多数处于自然条件很差的山区库区,有相当一部分水库移民的饮水、交通、用电、儿童上学、就医和住房等生存的基本条件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据初步统计,目前柳州市辖区内库区移民尚有涉及13万多人居住环境、交通状况比较困难。

 ()库区移民与受益区群众常常因用水问题引起矛盾纠纷

搬至库尾移民或应迁而未迁(后靠)的村民,一旦遇较大洪水时,在库尾的耕地常被淹没,移民经常聚集到水库,要求降低水位和经济补偿,有时还出现毁坏大坝建筑物等现象;而下游村民因灌溉需要,不愿降低水位,水事由此引起纠纷。

(四)库区现实生活反差大,移民群众信访事件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库移民居住地生产资源匮乏、生存空间小,库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形成较大的思想反差,导致库区平时小规模信访不断,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大规模信访必有的状况。

(五)红花水电站库岸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受水位涨落的影响,红花水电站库岸经常发生道路塌方、交通中断,移民新村林地受淹、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威胁柳江河沿岸村庄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安全。

(六)水库移民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尽合理

从市、县水库移民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看,普遍存在工作交叉、人少事多、工作应接不暇等问题,而乡镇都没有设立水库移民工作管理机构,基层乡镇缺少相应的“腿”,导致大量繁杂的基层水库移民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五、促进我市水库移民工作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水库移民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库区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要围绕水库移民与全市人民同步奔小康的宏伟目标,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经济发展、水库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管理机制,科学规划项目建设,整合有效资源,完善合力机制,全面实施水库移民系统工程,整体推进水库移民工作,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二)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提高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水平

认真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普惠政策落实工作,加大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力度。大力实施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库区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

将扶持资金重点应用于加强移民安置区的交通、电力、水利、饮水、通讯、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土肥改造,提高土地质量,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让水库移民有能够依托的可持续增长的土地,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促进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扶持模式,创新扶持方式,建议将水库除险加固、增加库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新农村建设等联动起来,拓宽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效益扶持渠道,为水库移民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 继续实施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帮助库区移民脱贫致富

结合柳州市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优势资源,继续实施水库移民增收工程,建设“富裕库区”,大力推进收入倍增计划项目建设,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项目,全力推进水库移民增收工作,加快缩小水库移民与当地农民收入差距的步伐。

(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行动,建设“美丽库区”。要积极探索水库移民村屯生态环境建设方式方法,不断改善水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引导水库移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库区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水库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增强水库移民“造血”功能

以增强水库移民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水库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扩大培训规模,使受训水库移民熟练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增强水库移民“造血”能力,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实现水库移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六)认真做好水库移民信访工作,维护库区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建设“和谐库区”。要进一步完善水库移民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建立水库移民信访案件化解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因势利导帮助移民群众及时解决合理要求。

整合政法、信访、维稳等社会资源,实行联动机制,切实解决涉及水库移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安定有序,移民群众安居乐业。

(七)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提高人员待遇

一是增设内设机构。二是增加人员编制。三是提高工作人员待遇。

(八)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推进水库移民工作向前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领导,把移民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水库移民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进一步完善水库移民工作机制。加快水库移民后期人口指标登记工作,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大力开展“进移民家、知移民情、暖移民心、解移民难”活动,全面开展水库移民情况摸底工作,建立健全水库移民档案,认真做好新建水库移民扶持人口申报、核定、登记工作,全面、及时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完善制度,规范后期扶持人口自然变化的管理。

(该调研报告由孔汉生同志执笔,本文有删节。)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 ©20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