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柳州市具有食用菌生产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柳州市农业支柱产业,成为一条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对柳州市食用菌生产现状、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发展前景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用菌 产业发展 对策建议
一、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柳州市地域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充足,区域种植优势突出,具有食用菌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食用菌种植主要分布在柳城县、鹿寨县和融水县三个县,种植品种有蘑菇、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鸡腿菇、凤尾菇、姬松茸、灵芝、竹荪等,其中蘑菇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市食用菌面积的80%左右。近年来,逐步开始发展姬松茸、竹荪、杏鲍菇等经济效益较好的食用菌,一些地方开始小面积种植了平菇、草菇、金福菇等中高档菇。
我市食用菌种植主要有山上种植、坡地及稻田种植和工厂化种植等方式;食用菌种植原料主要有利用桑枝种植、枫木种植和蔗渣、稻草和牛粪等资源种植;食用菌种植技术主要是引进福建技术为主,部分县份外出拜师学艺后已掌握制种技术。
目前,柳州市有食用菌科研机构1家、专业食用菌实用技术培训机构1家。全市从事食用菌专业农技人员约150人,具有1名高级职称和硕士学历的专家。全市食用菌规模以上企业5家,获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6个。食用菌加工以初加工为主,主要以脱水烘干和盐水渍等初级品;食用菌销售以鲜品销售为主,鲜菇、干菇主要销往广东等地。
2011年,柳州市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201万平方米,首次突破1000万平方米大关,位居全广西第3位。总面积同比上年增加了29%,增速为历年来最高。据测算,2011年全市农民种植食用菌总产值达到6.2亿元。近年来,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柳州市农业支柱产业,是一条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据统计,全市种植食用菌农户数9419户,农民种菇人均纯收入达7425元。
二、柳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2、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水平。
3、加大扶持力度。
4、建立培训基地,加强人才培训。
5、加强产业交流,积极招商引资。
三、柳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柳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具备政府重视、气候适宜、原料充足、栽培技术成熟、具有一定的加工基础和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等优势条件。
四、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生产技能的提高,人工种植食用菌技术越来越成熟,柳州市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且市场潜力巨大。
1、发展食用菌产业,原材料资源丰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2、发展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明显。
食用菌产业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产业特点,其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投入产出比大约在1:3—5。
3、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社会效益。
⑴、食用菌生产缓解就业压力;
⑵、食用菌的生产有利于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⑶、食用菌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五、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前景广阔,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菌种供应严重短缺及主产品档次不高。
2、技术力量较弱。
3、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及政策扶持。
4、产品加工水平较低。
5、农民思想认识度差异大。
六、柳州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对策与措施
1、明确食用菌产业发展思路,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
2、完善食用菌产业管理体系建设,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4、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食用菌产业科研开发步伐。
5、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竞争能力。
6、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科技水平。
7、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
8、壮大龙头企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化经营。
上一篇: 柳州市水库移民工作问题研究 || 下一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