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参政议政

柳州市桑蚕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 2010-08-26    梁 樑

内容导航:

桑蚕产业是柳州市具有资源优势的产业。2002年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战略调整机遇,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确定把桑蚕产业作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来培育发展,把桑蚕产业培育成农业新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桑蚕生产从面积、产量、饲养技术、加工水平以及科技创新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柳州市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底,柳州市共有桑园面积43.33万亩,产鲜茧3.18万吨,桑园面积、鲜茧产量均位居全广西第四位,蚕茧产量占广西蚕茧总产量的分之一,柳州市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茧丝生产基地”称号。全市共有61个乡镇约13.48万户农民种桑养蚕,蚕农售茧收入5.81亿元;有1.69万户农户养蚕收入超万元,250户农户养蚕收入超5万元。区域布局逐渐形成了以鹿寨县的黄冕、鹿寨、寨沙、四排,柳城县的凤山、寨隆、社冲,柳江县的里高、流山、土博,融安县的浮石、长安,融水县的融水镇等乡(镇)为重点的生产格局。目前全市桑树优质品种率达98%以上,蚕优质品种率达100%,方格蔟普及率提高到85.46%,小蚕共育率24.34%2008年,全市投产的规模以上缫丝企业共有17家、122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其中,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年产生丝3163吨,总产值6.63亿元。全市2008年有蚕业合作组织25个,会员3841户,销售蚕茧8681吨,销售额1.44亿元。我市蚕桑产业正朝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柳州市发展桑蚕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成立了柳州市茧丝绸业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茧丝绸业发展工作;编制并实施《柳州市茧丝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导柳州市茧丝绸业的发展。承担实施了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百万亩桑蚕优质高效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在围绕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突出自主创新,集成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水平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研制开发了8套蚕丝深加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并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

二是组织实施了柳州市重大项目《柳州市蚕种场建设》项目,并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建成了柳州市蚕种场,该蚕种场和柳城县六源蚕种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蚕种场均于2008年下半年投产,保障了我市优质蚕种的供应。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蚕农种养水平。采取市、县、乡(镇)三级蚕业技术部门分级举办技术培训班,解决我市桑蚕技术人员的不足。

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科技服务。开辟了市、县两级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不定期发布桑蚕种养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市场信息。开通市、县、乡(镇)蚕业服务热线咨询电话,设立固定专人接听农技咨询电话,并做好记录和解答工作。合作开发了“桑蚕通”短信服务平台,每天定时将桑蚕科技知识、蚕茧市场供求、桑蚕相关政策等信息发送到蚕农手机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如制作技术服务卡;制作使用蚕种订种卡、代金券和配送袋;配备蚕业技术服务车、多媒体设备,等等,为蚕农提供便捷的技术服务。

虽然我市桑蚕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蚕种经营、蚕茧收烘秩序混乱服务网络建设滞后,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没有建立桑蚕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缓慢;桑蚕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桑蚕生产呈快速下滑态势。

三、加快柳州市桑蚕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种桑养蚕技术的普及力度,加快科技新成果转化步伐。

(二)加强市场管理,规范蚕种、蚕茧经营。

(三)建立健全桑蚕业技术服务体系。

(四)建立健全桑蚕病虫害预警与防治体系。

(五)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六)制定实施蚕茧储备制度。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szxweb@163.com                                     电话:0772-2827140
    版权所有: ©20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