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育发展失衡问题,特别是实行免交学杂费后,学校的办学出现了老百姓担忧的问题,如学校的办学经费是否得到落实,学校的办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等问题。为此,我们对柳州市长塘中心校北岸小学、梳庄小学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基本现状
长塘中心校北岸小学、梳庄小学是柳北区最偏远的小学,随着“普九”的完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有了教学用房、运动场地和一些基本的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高,教师的待遇在生活区域内还是比较高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非常高。这也是小学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并切实控制在校生的流失,有效地防止了新文盲的产生,保证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北岸小学共有学生112人,教师11人。学校办学经费按每生65元拨付,约5600元,办公费约2000元,共计7500元左右。免交学杂费后,学校经费比以前少2000元左右。
梳庄小学共有学生48人,教师8人。其中一年级学生6人,二年级5人,三年级16人,四年级0人,五年级10人,六年级11人。每学期经费约3150元,免交学杂费后,学校经费比以前少1600元左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办学条件依然较差,城乡教育发展失衡。
由于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等因素,农村生源相对减少,办学条件依然较差,部分学生的入学半径大,梳庄小学的最远的要走1.5小时,中午只能带饭到学校吃。学校没有规范的学生宿舍,没有合乎要求的学生食堂。学校图书、仪器设备等离标准化要求差距依然更大。
2.教育投入不足,制约教育的发展。
紧缺的办学经费,还要挪作校舍常年维护费,添置、维修信息技术设备费,党报、党刊征订费。学校的教师培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校长、教师都渴望到市内外参加培训、学习,更新观念与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如果经费不能保证,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推动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三、几点建议
1.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2.实施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配置丰富的教学资源。
3.保障经费落实,实施农村小学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4.继续开展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行动。
5.开展民间捐资助学行动。
(该调研报告由蒋业云同志执笔,有删节。)
上一篇: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下一篇:建设城市备用水源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