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全会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水利设施严重老化、病险水库较多、建设投资投劳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 对策 为全面了解柳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组成柳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10月,深入到柳州市所辖的融安县、柳城县和鹿寨县等地,就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召开了有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领导、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在融安县、柳城县和鹿寨县,分别召开了有县政府领导、县政协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融安县的泗维河水库灌溉体系、大山水库,柳城县的烂村水库、沙埔河总干渠,鹿寨县的高岩灌区工程、尚琴水库。在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农田水利在保障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实行税费改革后,我市在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一、柳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柳州市现有防洪、排灌、农村饮水、发电等水利设施近4万处,其中:(1)防洪工程:我市有堤防25.073公里,其中城区堤防23.36公里,6县堤防1.713公里;(2)水库工程:我市共有水库313座,其中,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66座,小(二)型水库236座,有效库容36926.39万立方米;(3)灌溉工程:我市有塘坝1735处,有效库容4342.63万立方米,引水工程23853处,提水站6881处,水轮泵站404处;主干渠近450公里,支渠约570公里。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373万亩的38.5%,其中万亩以上中型灌区17处;(4)饮水解困工程:我市已建人畜饮水水井水柜6776处,有效库容59.91万立方米。 “十五”期间,我市累计完成水利设施建设投资38.27亿元,占计划总投资46.19亿元的82.85%,其中,中央投资4.02亿元,自治区投资1.6亿元,柳州市本级资金3.27亿元,县级资金1亿元,其他资金28.38亿元。其中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3座,完成投资3762万元;完成渠道防渗建设180公里,完成投资3207万元,新增灌溉面积23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九五”末的0.3提高到0.38,综合亩均毛灌溉用水量由“九五”末的1000立方米/亩降低至900立方米/亩,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民增收打下较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头两年,我市水利发展和改革取得显著成绩,柳州市本级财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6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城市堤防为主、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城市防洪体系,县城防洪体系初具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渠道硬化防渗等方面为重点,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20956万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2座,完成投资2824万元;完成面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105处,完成投资5734万元;完成灌区渠道防渗84.86公里,完成3473投资万元,新增灌溉面积15.7万亩;完成农村人饮工程228处,完成投资8925万元,解决农村20.08万人饮水困难。 中央提出,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08年,我市重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渠道防渗建设。2008年,广西投入12亿元,修缮200座病险水库,并计划在3年内投入50亿元,用于548座水库的除险加固。柳州市被列入中央专项第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规划的水库有52座(其中,中型6座,小型46座),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8亿元,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截止2008年9月,柳州市得到批复的水库49座(其中,中型3座,小46座),下达投资的14座(均为小型),下达投资6460.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93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522.4万元),到位资金409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393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7万元)。目前,下达投资的14座水库累计完成投资805.9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590.7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5.15万元)。2006-2008年基本完成鹿寨县农业综合开发高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完成总投资1966.5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将灌区的渠系水利用从0.38提高到0.635,恢复灌溉面积2.18万亩。柳城县农业综合开发沙埔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1987.5万元,对34.84公里干渠进行防渗,项目于2008年10月开工,2010年4月完成,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由目前的0.35提高到0.56,灌溉水利用系数可由目前的0.315提高到0.515,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69万亩,达到5.2万亩,另外改善现有灌溉面积0.5万亩。融安县泗维河干渠防渗加固项目总投资1033万元,2007年冬-2008年春完成了该项目的一、二期工程施工,完成干渠防渗加固13.8公里,完成投资636万元;三期工程2008年10月开工,2009年3月完工。 2008-2009年冬春,我市水利建设主要任务是: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189处,解决13.92万人的饮水问题;完成28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维修;建设面上小型水利工程134处,其中,提水工程4处,引水工程3处,山塘4座,地头水柜3个,维修渠道119条,打井1处;中型灌区改造及渠道防渗工程项目24处,完成防渗渠道56.69公里;防洪工程项目1处,建设河堤长度2.2公里;水利水毁工程项目42处,渠道修复2.7公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项目3处,治理面积128.79平方公里;小水电代燃料及水电农村电气化工程4处,装机容量960千瓦;完成河道疏浚0.3公里。 二、柳州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灌溉设施老化,自然灾害损毁严重。我市已建灌区中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许多水利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行大多在数十年以上,且在工程运行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渠(沟)系及渠(沟)系建筑物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30-50%,造成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下降,急待整治配套。 据了解,鹿寨县是我市水库最多的县,共有水库96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77座,该县45%的水库带病运行,带病运行的泵站比例占60%,许多工程均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处于瘫痪状态,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普遍为0.3左右,灌溉功能普遍衰减30%-40%,龙母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只有800亩。柳城县现有灌区498个,其中中型灌区5个,小型灌区493个,所有灌区均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除少部分经过更新改造,硬化防渗处理,其余均渗漏堵塞严重,配套设施老化损坏,灌溉系数极低,有的甚至失去了灌溉功能。如沙埔河灌区目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5,干、支渠完好率为27.2%,干、支渠系附属建筑物完好率为41%,部分渠道已多年断流,造成灌区灌溉效益严重下降,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8万亩,2007年实际灌溉面积仅为1.51万亩。融安县目前建有水利设施1030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36座。该县的包括泗维河水库在内的部分水库渗漏严重,存在险情,失去原来的蓄水效益;渠道工程渗、漏、跑水现象比较严重,提水机、电、泵站设备陈旧、磨损严重,部分丧失灌溉功能,灌溉效益逐年下降,灌溉年亩毛用水量达400立方米/亩,高出平均实灌定额265立方米/亩的33%。据调查,目前我市有175座水库存在安全隐患,占全市水库总数的55.9%;需维修的干、支渠800公里,占全市干、支渠总数的78%。 2008年我市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洪涝灾害双重破坏,农田水利设施造成严重损毁:1月份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我市农田水利灌排设施损坏62处,损坏灌溉渠道55公里,农村水利设施直接损失2100万元;5月、6月的洪涝灾害,损坏水库91座,损坏水闸61座,冲毁塘坝232座,损坏灌溉设施1032处,损坏机电泵站47座,全市水利设施直接损失约1.9亿元。我市近期的水利资金投入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恢复水毁水利设施上。 二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我市属水资源不足、旱情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干旱发生率相当高,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而目前我市仍有相当部分村屯没有机电井,存在人畜饮水困难,还有许多耕地没有必要的水源、灌排条件,仍旧靠天吃饭。柳州市共有耕地面积336万亩,其中,水田160万亩,耕地176万亩,而望天田达19万亩,分别占水田面积和耕地面积的12%和11%。 三是我市水库大坝遭受白蚁侵蚀的现象十分严重,水库大坝蚁害防治成为农田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据调查,柳州市全市共有313座水库,其中有白蚁在水库大坝造成危害的达200多座。鹿寨县普查23座水库,有22座水库大坝受到白蚁危害,其中20座水库必须立即治理。鹿寨县的尚琴水库,坝底、坝顶、坝面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白蚁的侵害,人在水库坝面上行走,每走一步都会看到白蚁蛀蚀过的痕迹。 税费改革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1、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实行村内“一事一议”,对筹资投劳都作了明确的限制,减少幅度很大。“民办公助”项目群众自筹部分40%的比例难以完全筹集到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严重不足。据了解,尽管这些年来我市每年都有1亿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到冬春水利建设中,但由于农村40-50%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对水利建设投工投劳越来越少,以物代劳、以资代劳也很难到位,建设投入中农民自筹部分筹集难度加大,农民筹资投劳增幅不大,有些年份甚至还减少了,完成工程量减少20%-40%,上工人数减少一半以上。 2、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对有较强公益性的工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不参加议事;对流域性和利益不均衡性的工程往往“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形成“修水利、兴水利、用水利”的良好氛围,致使很多急需进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能组织实施。 3、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乡镇机构改革后,小(二)型以上水库及相关排灌系统均由县管,而县里编制不足,一些带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性质的泵站管理员,按企业性质管理,不利于发挥其管理积极性;而在基层,小(二)型以下水库归村集体所管,由于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措施缺乏、经费不足、管理不到位,基层水管站已不能发挥作用,造成基层水利管理工作很难正常开展,导致一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工程损坏、设备被盗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柳城县共有水库62座,其中属县水利局管理的水库22座,其余40座水库所有权和经营权均属于当地村民委集体所有。这些由村屯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护资金不到位,工程毁损严重;有的还发生过村民与水库水面承包户相冲突的事件,影响汛期泄洪。该县的烂村水库,因管理不善,放水涵管出现漏水现象,坝顶防浪墙有部分崩塌、缺口,水库坝面杂草丛生,不利于大坝检查,容易发生蚁害,影响大坝安全。鹿寨县的尚琴水库,近年推行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管水模式,曾先后进行过放水管改建、水库大坝加高和水库坝体导渗处理等除险加固,但由于运行年代久远、后期资金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水库主要建筑物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被列为鹿寨县的重点三类病险水库。 4、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不少县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少,水利建设管理人才缺乏,技术装备落后,难以保证完成水利建设管理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法保证水利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鹿寨县共有96座水库,是我市水库最多的县,但全县懂得水利工程技术的乡镇技术人员仅有3人,技术力量明显不足。 5、征收水费困难。柳城县只有安乐水库、沙埔河引水工程和独山水库等少数几座中型水库能收得一部分水费,其余水库水费无法征收。鹿寨县高岩灌区工程自建成投入运行至今已有40余年,是广西至今为止仍然运行的一座中型电灌灌区工程,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灌区工程每年征收的水费也只达到应收水费的三分之一。 6、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虽然我市开展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推行“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但其中大部分还只是采取简单承包的办法,回收资金有限。中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普遍不够,只进行了水面经营性承包,还没有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经营性承包。由于没有放开建设权和搞活经营权、缺乏市场运作条件,制约了水利建设吸纳社会资金,而利用外资、世行、亚行贷款搞水利工程的更少。改革滞后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出现更多的困难。 7、“一事一议”难以施行。调查发现,由于农民民主参与意识低、议事过程不规范等原因,“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很难实行,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难议;受益不均难议;遗留问题难议;牵扯到个人利益难议;班子软弱内部分歧家族矛盾难议;心理逆反超前建设超前消费难议。因此,“一事一议”很容易流于“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致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新的困境,这与当前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很不协调。 四、加强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从而提出了“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充分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遇到的新问题,顺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建议: 1、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政策引导。 2、拨出专款,重治水库堤坝蚁害。 3、制定新的投融资政策,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 4、整合各项水利建设资金,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 5、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6、积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大力发展民营水利。 7、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水利改革。 8、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 9、创新组织形式,规范议事规则。 (该调研报告由孔汉生同志执笔,被评为2008年度柳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专题调研成果三等奖,本文有删节。)
上一篇: 柳州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研究 || 下一篇:关于柳州市长塘中心校北岸小学、梳庄小学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