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青年担当重任

  • 2011-12-27    柳南一支部 陈文洁

内容导航:

 ------辛亥革命100周年有感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岁月更迭,历史远去。但辛亥革命的意义长存,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很多,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民革党员,我愿意从青年人如何继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年青人来说,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它始终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

辛亥革命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辛亥武昌首义精神,就是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辛亥革命的精神,就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辛亥革命的精神,就是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辛亥革命的精神,就是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这些精神,既是宝贵的人文精神,更是宝贵的民族精神。

 辛亥革命的队伍中, 青年学生对于辛亥革命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尤其是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正式成立时,根据统计1905年到1907年有资料可查的同盟会的会员有379人,留学生和学生就占了354人。当时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除了总理孙中山以外,几乎都是留日学生。比如相当于同盟会副总理的黄兴,管总务庶务科的刘揆一、宋教仁、张继,书记科的马君武、田桐、胡汉民,搞外交的程家柽、廖仲恺,评议部的汪精卫、朱执信、冯自由、吴玉章,司法部的邓家彦等。为了将革命推向全国,许多留学生放弃了学业,回到国内进行革命活动。留学生还在各地积极地发动和参加武装起义。不少留学生将自己的青春以至于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黄花岗72烈士里有不少是留日学生,如英勇就义的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大批留日学生毅然投身于革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辛亥革命的先锋和骨干力量。同时,国内学堂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也有着巨大贡献。与远赴国外寻求医国金丹的留学生相比,为数300万之众的国内学堂学生是革命的重要社会基础。学生们漠视以皇权为核心的旧秩序的权威,公开同情革命志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学生毅然投身于革命,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辛亥革命的先锋和骨干力量。他们宣传革命思想,组织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人文精神的传递者主要还是在于青年学生。中华民国建立起来以后,政权又落到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以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没成功。所以进步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子和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又发动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人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也都是留日学生。青年学生不但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一直到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他们还是领导和骨干。他们满怀爱国热忱,在多年的不懈斗争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停地思考、实践,努力寻找真正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如鲁迅先生,先弃医从文,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认同者到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如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在北京大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主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

青年学子们的革命实践有力地证明,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了辛亥革命先烈和无数的志士仁人包括广大青年学生们所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辛亥革命所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才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发扬光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了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民族精神,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主要在于青年学生。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员,我经常教育学生,也是教育自我,我们都应该始终牢记先贤的教诲:“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辛亥革命的功绩光耀华夏、彪炳千秋。它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继承。在多次的学习和反省中,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倡导者、发扬者、实践者。对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又充满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方面。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它以与时俱进为特征,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亿万人民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年轻学子是其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支队。弘扬民族精神,担当祖国的强盛复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尤其是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温总理指出,“今天纪念孙中山先生,就是要发扬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天下为公’和‘博爱’精神,齐心协力把中国建设好。为此,我们要牢记孙中山先生去世时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纪念孙中山先生最好的行动,就是奋斗、奋斗、再奋斗!孙中山先生遗愿一日不能实现,我们就奋斗不止”。温总理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意义所在。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始终是重要的力量源泉。让我们所有人,特别是年青学生们紧紧跟随着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奋斗、奋斗、再奋斗!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