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钱”容易,“扶贫”难,“精准扶贫”难上加难。民革柳州市委会自去年开始持续调研精准扶贫以来,发现如果“投钱”只是“输血”,没有“造血”功能,精准扶贫最终也只是“原地踏步走”。如何用智慧“精准”找到扶贫的“造血”源将其培养壮大,扎扎实实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让贫困地区改变现状,迎来“春天”,达到共同富裕,民革柳州市委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我可以读高中了
“这是我在今年暑假用了15天画好的漆画——《摘棉花》。”杨巧迷指着自己的画开心地对我们说。今年9月刚刚上高中的小姑娘是三江县高一的学生。拿到高中入学通知书时,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懂事的小姑娘对读高中不敢有任何想法。她背着家人偷偷地流了几次泪。三江县是国家贫困县,而独峒镇是侗族比较集中的乡镇,更是三江县出名的贫困乡镇。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经民革的牵线搭桥,给当地引入所联系的书画界人士——旅美华人漆画家梁铝老师,在独峒镇开设漆画课程,“农民画之乡”的侗族农民教授漆画技艺。对上高中不报希望的杨巧迷抽空参加了梁老师的培训班,并尝试在梁老师的指导下作画。当她在开学前把她利用整整15天的时间创作的《摘棉花》拿给梁老师看时,得到梁老师的赞扬,并赚到了1000元。拿到这笔意外的收入小姑娘惊喜不已,这刚好够她一个学期的学费。她马上奔回家向妈妈请求读高中,小姑娘表示,她会继续利用假期绘制漆画,自筹学费,不会给家里增添教育负担。杨妈妈看着女儿满含希望的神情,实在忍心再让女儿失望,终于点头同意。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杨巧迷一家6口人在杨爸爸带领下全家一起绘制漆画。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小姑娘不停地表达对梁老师的感激之情。她把梁老师当作自己的榜样,希望梁老师能带领他们走出山门。
再也不用外出打工
自幼酷爱画画的吴善守,尽管画得不错,但由于以前农民画是水粉画,画一幅作品最多卖得100-200元,且不太容易变现。为了生计,2009年他高中毕后外出打工。可他又挂念家里的母亲。为此感觉很苦恼。今年听说梁老师来镇上教授漆画,他毅然辞职返乡学画。
我们见到这位小伙子时,他笑容满面,意气风发。说到画画,他侃侃而谈。他说打工加班很累,常常有不情愿的心理,可是现在绘制漆画,每天在教室自愿加班加点,不仅不觉得累,反而有一种满足感。具有原生态特点的独峒镇农民漆画是原有农民画的升级改良创作:用桐油、漆、碳粉等多种材料进行精细加工绘制而成,可以长期保存。“以前画水粉画,因为难收藏,容易坏,而且价值不高,靠画画维持生计很困难。现在漆画工艺要求高,有点像景泰蓝的制作,价值也高,前景很好。我会全心投入。”由于初入漆画艺术大门,技艺还不娴熟,小吴目前绘制漆画收入略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漆画艺术对他具有莫名的吸引力。“我每天都想作画,吃饭想,睡觉也想,我觉得我已经着魔了。”他再也不打算外出打工了。最让小伙子高兴的是,他不仅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可以照顾妈妈和侄儿,“打工一天是一天,没有任何想法,得过且过。但现在有理想。日子过得有意思。”小伙子表示,梁老师是他非常敬佩的人,他坚信,在梁老师的带领下他一定会看到更多彩的世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据了解,独峒镇成立了农民画学会,该镇农民有画画的传统,以前画水粉画最多时有100多人,由于水粉画价值不高,年轻人为生计只能外出 。所以基本只是年老的20-30人还在继续画水粉画。
民革柳州市委主委、柳州市人大副秘书长付建文、副主委唐劲松根据独峒镇独特的情况选准扶贫项目,找准“贫根”,号准“脉络”,对症下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诚心打动旅美华人漆画画家梁铝,动员她帮助提升农民画的附加值,把文化扶贫作为脱贫的重要抓手,完善“企业家+漆画艺术家+农民画家”的发展模式,打造农民画品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现在独峒镇有50来人学习漆画制作工艺。梁老师不仅提供所有的制作原料,创作的漆画作品还包销。一幅作品大约可以收入1000元左右。可观的经济收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创作队伍,现在绘制漆画最小画家的年仅14岁。
梁老师表示,她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帮助当地农民打好基础,引导当地农民画家把工匠精神内化于漆画创作之中,逐步提高技艺,促进农民通过农民画脱贫增收。
上一篇: 民革柳州市委会学习贯彻自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 || 下一篇:博爱孕育梦想之花,携手铺筑漆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