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解决火车频繁大声鸣笛影响沿线居民生活的建议

  • 2014-06-13    阳夏莲

内容导航:
 

柳州市铁路沿线路段居住着10万人以上的居民,近年来,柳州市在自治区的直接领导下,对柳州铁路沿线的环境卫生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但在注重环境卫生的同时,市政府却忽略了铁路沿线噪音扰民的问题。这些噪音,严重的影响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老百姓怨声载道。

以板栗园社区革新路一区为例,该小区是近5年来新建的。有40多栋铁路职工宿舍及1所民办养老院(重阳老人公寓),常住人口约5000人。居住在其中的,有的是火车司机,有的是车站的工作人员及铁路其他工种的职工家属。对于机车鸣笛的问题他们很有发言权。在调查中,他们反映了铁路机车及轨道车在火车站及出入所属的机务段(单位)作业时低速度运行(15千米/小时)及无速度时的鸣笛问题。而非牵引车列的机车在主干线上运行的情况。

该小区的东面是南宁铁路局柳州铁路机务段机车的西口出库点,直线距离最近30米,最远400米左右。每天昼夜经过该处的机车约在120台(次)左右,按每台(次)鸣笛3次计算,每天的鸣笛次数在360次左右(含附近区域进行其他整备作业的机车鸣笛次数),平均每小时15次左右,有时更多。

一、现状:现在铁路机车及轨道车的鸣笛声的能源来于8公斤/平方厘米的压缩空气。笛声至少在200分贝以上,所以响声特别刺耳,刺激人的心脏,违反了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白天不得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5分贝的标准。同时违反了全国第八届人大第22次会议通过的199731日起施行的《环境噪声防治污染法》第34/39条的规定。另外,铁路现行的200741日起施行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为《技规》},383条对机车.轨道车鸣笛方式的规定多达24项,这些规定沿用的是1950年第一版的有关规定,加上柳州机务段的补充规定共计至少30项,这些规定对于现在的机车及装备来说是极不实用的。因为现在的机车完全像公交车(而不是以前的蒸汽机车,前端顶着大锅炉,后端顶着大水柜。),两名司机坐在驾驶室里,只要是敬业爱岗的人就会对前方看得一清二楚,低速度运行遇到任何危及安全时,都能立即停车,完全没必要鸣笛。另外,这种低速度或无速度的鸣笛声80%都是作为回示信号,而这种回示信号完全应该通过机车上配置的无线通信设备(对讲机)或司机持有的铁路局网(话费有补贴)的手机来完成。例如调车指挥员用对讲机向司机下达指令,司机应该用对讲机回答即可。但现在司机都安老规定--鸣笛回示,把对讲机当收音机使用。再如司机与信号楼的联系,完全可以用手机联系,但是现在司机不用,而是鸣笛两短一长声。另外10%的笛声是警示铁路两侧的行人及车辆,但众所周知,机车走在钢轨上,行人走路基两侧,完全互不影响。按现行的管理制度在司机视力范围几乎是无人区,低速运行时,就是偶然有人抢道或其它危及行车安全情况发生,司机完全能立即停车。剩余10%的笛声完全是司机下意识的习惯动作。有时是为了取乐解闷,有时是对某些信号开放表示不满,有时是工友之间打招呼,有时甚至是风吹草动等等,司机都会鸣笛。随意性很大。综上所述,机车在车站及机务段内低速行走或无速度时的笛声除了给市民带来噪声污染外,毫无益处。另外,机车司机自身也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为机车上的高音喇叭距离司机的头部直线距离不足1

二、危害:高分贝的鸣笛声违反了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内不准机动车鸣笛”和南宁铁路局“双冲桥--k536道口为限鸣区段”的规定。严重影响了铁路沿线及铁路站段附近居民的休息,侵害了宪法赋予公民的休息权。也污染了城市清新的空气环境和居民宁静的生活环境。总之:既违规又扰民。

 

三、建议:

1.市政府敦促环保局对柳铁机务段(段长黄爱民13607803707.段办主任韦天球13607820548)、柳钢、电厂、水泥厂、鹿寨化肥厂所属的机车笛声分贝进行测评,将测评结果向上述单位及柳铁办通报。

2.请柳州铁办敦促柳铁机务段首先从设备更新入手,将现有机车风笛改为电笛,用机车上蓄电池的电接上低音喇叭,(类似于小轿车或摩托车的笛声),这样的笛声会柔和很多,其传播距离有10余米就足够了。(而现在的风笛声能传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今后在城区的火车站,机务段及其他单位调车和整备作业时一律使用电笛,把超分贝的笛声降下来。专调机车只能用电笛。其次,从制度规定入手。司机2人上车并确认进路良好后直接开车不需鸣笛,机车速度为0时不准鸣笛。凡是回复性质的鸣笛声一律禁止,不准用笛声代替无线通讯设备。

3.在原有的双冲桥--k536道口为限鸣区外,增加跃进路高架桥--柳南到达场为限鸣区(22--次日7点不准鸣笛)。

群众问题无小事,期盼市政府乘着全国两会的春风,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关注民生、关爱民生,把噪声治理当作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让市民安居乐业,为铁路沿线居民造福。同时协助铁路方面教育火车司机向汽车司机那样遇到意外情况时,先减速停车,而不是先鸣笛,改掉乱鸣笛的陋习,改掉鸣笛就安全的误区,缓解铁路与市民的关系。同时在深划改革的今天,改掉一些陈规陋习,因为行车安全不是靠鸣笛得来的,只要司机尽职尽责,心系安全,时刻保持不间断瞭望,在一只老鼠抢道都看得见的司机室里开车,无速度及低速度条件下鸣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同时形成噪声的鸣笛声对人体健康百害而无一利。市区内所有住在铁路沿线附近的千万个居民万分渴望扰民的笛声少些,再少些,盼望我们的生活环境清静而且和谐,为大家有个好心情,好身体,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之前,本建议也已在2013年10月报柳铁机务段安全科,该科主管杜大艺已拟有改进的方案报至南宁铁路局机务处运用科邓成方处,电话:0771-2721630。但至今未有任何回复),希望柳州市政府协调尽快予以解决。

习主席说: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希望铁路沿线及站段附近居住的市民能尽快圆一个最简单的梦-——休息好睡眠好之梦。

(《关于加强铁路噪声污染防治的通知》和《环境噪声防治污染法》可参阅国家环保总局和铁道部2001108号文。)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