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 2020-09-24  柳州政协_九三学社信息员  

内容导航:

电影《八佰》根据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一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八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隔岸相望的是繁华的租界。1937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仅留下一支坚持最后抵抗的部队,他们是国民党政府军第八十八师二五四团第一营的全体官兵掩护大部队撤退后,为保住闸北的最后一块阵地,他们奉命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抵抗侵略者的炮火,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威震敌胆,誉满中外,被誉为"八壮士"。壮士们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他们无畏牺牲、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民族气概振奋国人、震惊世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以己之力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赞歌。

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是,当日军企图炸毁仓库墙壁、即将强行攻入的时刻,机枪连的战士排着队、身上绑满炸药,一个个喊着自己的名字、喊着“娘,孩儿不能尽孝了!”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以肉身捐躯卫国,阻止了敌军的进攻。那些鲜活的生命、爹娘的孩子,转瞬间就没有了……非常悲壮、震撼!对岸观战的何香凝等爱国人士和百姓们无不动容、掩面而泣。

《八》全篇的战场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画展现,在家国情怀、民族危难之际,小人物随之成长,以细腻的心理写实手法层层递进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长过程中,也反映着当时各种类型和群体不同的内心活动。更是以一条河作为天堂和地狱分界的讽刺,呈现出战争年代大多数民众由麻木转变为全民抗日的内心变化。这部影片中你记住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记住的是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整部影片有多个事件不断地、有层次地烘托宣扬爱国情怀,故事流畅、细腻,同时也很悲壮。电影的观感带入性很强,仿佛观众就在经历着这场殊死搏斗。“隔岸相顾,盼愿再无喧嚣。”“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影片中有两处鲜明的对比。一是苏州河两岸,一边是炮火纷飞、残垣断壁,一边是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河的北岸,战士们在殊死与敌军搏斗,明知生之渺茫,依然坚持战斗;河之南岸,租界里的人们无不为战士们捏着许多汗,捐赠食物火线支援,打退敌人时民心大振、暂时失利时黯然神伤。有富家子弟冒着子弹冲过桥对面送东西,倒在血泊中;有知识分子愤慨不已,拿出私藏枪支,向日军开枪。面对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敌人,大家都拼了。

二是影片结尾出现今天上海的崭新面貌,与昔日破败萧条的战场形成鲜明对照,是在告诉人们,历史不能忘记,没有八壮士、以及无数为国捐躯、奋战杀敌的勇士们,就没有今天美好繁荣的生活。和平年代,我们需要被唤醒这种民族精神,以拳拳之心热爱我们的祖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努力奋斗。(李霞)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