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契机,加快发展柳州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城市轨道交通十三五解读

  • 2017-06-01    

内容导航:

 “十三五”期间,我市实施“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我市轨道交通开建,作为“十三五”期间柳州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柳州城市轨道交通承载了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区域承载能力,通过公交优先建设引导、公共基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功能集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等重任。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有力举措

1、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需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十三五”期间,正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启动时期,又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将带来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当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7.7亿,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国家规划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0%左右,城镇人口为8.7亿人,五年新增1亿人左右。全国656个城市中,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201个,其中超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6个、500-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2个、300-500万人口的Ⅰ型大城市21个、100-300万人口的Ⅱ型大城市164个。“十三五”新进城的一亿人,势必将扩充现有城市的规模,加剧拥堵状况,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需求。

2、急需建设大型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来缓解汽车数量增加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我国汽车社会保有量,2015年末为1.72亿辆,“十二五”新增8260万辆,其中40个城市超过100万辆,11个城市超过200万辆,与之相伴的则是交通状况的持续恶化。然而,全国平均千人汽车保有量仅125辆,距中等发达国家平均千人200辆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十三五”汽车保有量还将持续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将增加汽车8800万辆,将对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起到倍增作用,从而导致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更大需求。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要达到60%以上。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骨干的城市轨道交通应该承担的客运分担率是多少?发达国家为50%以上,伦敦、东京则高达8090%;反观我国,2014年全国平均分担率仅为9.6%。可见,今后五年要大幅提高公交出行比,大幅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分担率,这两个“大幅提高”必将有力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这一重大政策,将助推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提升公共交通的需求,提高发展城轨交通的迫切性,对城市建设和城轨交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鉴于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客流量适中、经济能力有限的城市,对于建设造价相对较低的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中低运量的城轨交通具有强烈需求。

4、城际、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潜力巨大。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一批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已经在东部地区形成并在不断优化提升中,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也在培育发展中。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规划建议》还提出要“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在此政策推动下,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超大、特大城市不断推进适当疏散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加强与周边城镇乃至相邻省份城市的基础设施连接和公共服务共享,正在培育并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今后五年,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建设将快速展开,伴随而起的公众出行和通勤需求也将大幅增长,这为城轨交通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又由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出行和通勤需求处于更大的区域范围,将给城际轨道、市域快轨等城轨交通制式带来发展契机。

5、迄今,全国100个左右城市提出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想,除在建40个城市外,60个左右城市开展了规划、勘测、设计、咨询等前期工作,“十三五”大多有望开始建设。还有100个左右虽未见规划但同样面临着交通拥堵的三线城市,有可能有的也会在“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的发展或国家建设轨道交通门槛降低政策的出台而进入建设行列。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将出现数十个城市同时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壮观场面。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对柳州现有交通的影响

柳州市由于受山水分割,过江桥梁将河东、柳北、鱼峰和柳南联系起来,东西向过境交通大部分穿越柳北半岛,导致与半岛相连的东西向的道路和桥梁交通量较大,服务水平较低;潭中西路、潭中东路、文昌路、飞鹅路、屏山大道和城站路等基本都达到甚至超过饱和状态。

从现状道路网流量图上看,潭中东路、潭中西路、壶东大桥、壶西大桥,文昌桥、文昌路、城站路、燎原路、西江路、三门江大桥高峰小时流量较大,均达到了3000pcu/h以上。从现状道路网饱和度图来看,接近饱和甚至是超饱和的路段有:河东大桥、潭中西路、壶西大桥、壶东大桥、潭中东路、北雀路、文昌桥、文昌路、红光大桥、柳江大桥、飞鹅路、屏山大道、西江路、城站路、银桐路、柳邕路南段。

我市现状道路系统交通饱和度图

目前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线网规划1号线西起柳江县,中接主城区,东联柳东新区。串联柳江县、旧机场片、河东片、阳和片、官塘片、花岭片等,畅通了柳州市东西向交通走廊,引导了城市合理空间布局发展,拉开了柳州“核心城市”的战略框架,通过1号线,柳江县和柳东新区和主城区紧密的联系在在一起,促进了三大片区的人员流动,加速了三个地区同城化。巩固了柳州在广西的城市地位。

目前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线网规划2号线北起自香兰新村站,经河东片区,终点到达白莲机场站,是沟通柳北、河东、洛维新兴片的南北向线路,串联柳北、河东、洛维新兴片,途径桂中大道、燎原路、柳石路等南北向重要交通走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有力的支持城市向南拓展,支持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重点,加快河东路北片区域的建设速度,是柳州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十三五”期间我市拟建12号线示意图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柳州装备制造产业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一样,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的崛起,经历了与世界其他城市尤其是发达国家城市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65 年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但 20 世纪 90 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期,用了近 20 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大城市近百年的建设量,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26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共计116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618公里。其中,地铁2658公里,占73.4%;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规模960公里,占比达26.6%2015年度新增运营线路长度445公里,同比增加14%

2015年全国城轨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同比增长27%;在建线路总长4448公里(七种制式同时在建),可研批复投资累计26337亿元。截至目前,共有44个城市规划获批(包括2016211日获国家批复的芜湖,以及获地方批复的珠海、淮安和南平等3市),规划规模4705公里。新建、规划线路规模大、投资增长迅速,建设速度持续加快。

 “十二五”期间,累计新投运线路2019公里,完成投资12289亿元,客运量528亿人次,规模快速增长、客运效果不断向好、系统制式和线网层次逐步丰富、网络化格局基本形成,运营服务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十三五”期间,城轨交通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良性发展的势头。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已形成规划、设计咨询、建设管理、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制造与安装、运营维护等一条龙产业链条和相关人才技术集群。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涉及面广,价值链条长,产业涉及的相关产品和企业众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强,据有关研究数据统计,每投资1亿元的轨道交通建设,大约衍生2.63亿元的相关产值。其中,装备制造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巨大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将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结分析目前产业的发展情况,提前规划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附加值,对有效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柳州作为传统的工业城市,在装备制造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汽车制造产业链中的车体铝型材加工制造、车辆内饰板、不锈钢扶手、座椅、橡胶车轮等上游产业都可以通过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厂商进行合作,要求其提出质量、技术、工艺标准,并派出技术人员协助相关企业改造升级,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品要求,进行配套生产。

 建设、运营、物业开发“三位一体”发展柳州城市轨道交通

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可总结为建设、运营和物业开发三大板块,包括了投融资、建设、运营、附属商业资源开发、沿线或上盖物业发展等业务。以提供优质轨道交通服务为核心,将建设、运营和物业开发这三方面融为一体,实现我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轨道交通创造资源。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创造城市土地资源,发挥“三位一体”效应的龙头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制定相关的土地政策和确立相应的土地与轨道交通捆绑发展模式,让运营企业享有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大部分的增值价值,成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主力军。

充分挖掘和经营客流基础资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质上是对以客流为基础的商业资源的经营,通过为社会提供高质、高效、人性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以及对上盖商业进行统一特色化规划和经营,充分挖掘和经营客流基础资源。

物业开发充分利用资源。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过特殊政策获取一定上盖物业和沿线物业的开发权,物业发展的利润成为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建设提供财务保障,激励企业主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资源将其转化为企业内部经济效益,保障运营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将建设和运营创造的大量社会资源和社会效益构建市场化投融资模式,从资本市场获得建设和运营资金以实现自我滚动发展,从而突破财政和资金资源的瓶颈。

提供便捷、舒适、安全、高效、环保的公共交通服务是企业经营城市轨道交通的根本目的,建设的出发点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优质的资源载体,而物业开发则是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经营提供资金资源上的保障。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市落实城市规划,促进“一心两城多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形成的需要;是适应柳州独特地形地貌,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状况的需要;是柳州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柳州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的需要;是柳州提升城市地位和竞争力,建设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现实要求。

相信在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将快速平稳发展,为柳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恺)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