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柳州市委后备干部建设

  • 2013-08-28    社市委

内容导航:
   九三柳州市委会近年来十分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在发展新社员时候有所侧重,并且不拘一格,不仅仅局限为发展科技界人才,也同时注重发展其他领域的符合条件、有志向加入九三学社的人才。社市委坚持“人才强社”战略,注重加强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加强了社市委后备干部队伍的力量。

一、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的措施

九三柳州市委会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1、加快发展新社员步伐,以数量促质量

社市委在发展成员工作上,突破原来的条条框框限制,不拘一格吸纳优秀人才,从中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2010年至2012年社市委发展新社员49名,平均年龄39岁,其中研究生18名,博士生1名。新社员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已成为社市委各项活动的骨干。今年准备发展的第一批社员有12名,其中有市政府发改委的科长、政府办副科长。得益于此,社市委现在共有社员422名(截止2012年底),成员数量在柳州市7个民主党派在排在第三位。

2、加强培训学习,以提高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侧重安排新社员参加市委统战部及区委组织的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提升四项能力。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和发展后备干部的过程。

3积极推荐后备干部

今年五月初,柳州市委组织部开展处级干部公推,社市委推荐了四名成员,让他们接受组织的选择和考验。在市和城区政协换届推荐人选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年轻社员进行推荐。去年推荐80后的社员刘佳作为首批党外干部到柳北区挂职锻炼。

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员年龄老化问题依然突出,影响了后备干部的人才储备。目前,全市社员中离退休人员占50%以上,在职在岗人员偏少。长期以来发展成员时受限于职称的特殊要求,成员加入社组织时一般都已过四十岁,这样在推荐后备干部时候就受到了年龄问题的限制,该问题短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2、个别单位领导统战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对优秀人才的吸收。个别单位特别是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党政一把手对统一战线工作不理解,在工作上对民主党派干部有一定区别对待。导致有些条件优秀的党外人士担心加入民主党派对个人工作上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利,不愿意加入民主党派。

3、培养途径有限,后备干部培养乏力。九三学社成员以科技人才为主,他们一般专业基础扎实,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较少涉足专业之外的领域。由于缺乏必要的学习和锻炼,大部分社员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参政议政至多是反映社情民意。而对统战理论、提案建议、调研报告的认识及写作上还较为缺乏,在与其他干部的平等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推荐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这些平台上缺乏竞争力,间接影响到成长。

三、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

主要是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1、建立健全发现、推荐人才的机制。选拔后备干部的标准要把握三条:一要严把政治关,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二要强调代表性,要在党派内和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地位;三要保持党派特色,重点界别的后备干部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尽快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接轨,用竞争机制来应对未来后备干部队伍进口严、出口多的形势变化。

  2、建立健全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对后备干部进行分类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档案,对后备干部要进行定期的考察考核,建立定期思想工作汇报制度、跟踪考察制度等。制定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制度,对个别情况发生变化不宜再做后备干部的,对新涌现的优秀人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适时进行调整。逐步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性别比例和年龄梯次结构,以适应参政议政等工作对各类人才越来越多的需求。

  3、建立健全培养机制。要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把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对列入后备人选的党外干部要加大培养和锻炼的力度,按照近期、中期、远期培养目标,对后备干部进行分类培养。选派后备干部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进修,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等,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的参政议政能力。

    打印 关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660369
    版权所有:(C)20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