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回顾(上)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2009年,柳州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安居的美好景象。翻开这浓墨重彩的一页,离不开市政协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市委、政府工作同力,与人民群众同心,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谋大局之策,建利民之言,聚发展之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作为 经济突围
2009年是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异常艰难、极为不易的一年,经济如何才能实现突围?市政协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服务大局促发展”之歌。
一年来,市政协开展了各项专题调研。其中市政协经科委、市联谊委就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县区小额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外资企业发展对策研究专题调研、市招商引资大兑现工作调研等专题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等关于经济发展的报告;广大市政协委员也纷纷紧扣我市开展的“四个年”活动,从推进产业行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园区建设等方提出对策和措施。这些建议、对策有效地推进了我市经济建设发展。
市政协还积极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渡过难关。一年来,市政协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分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和项目建设现场,协调各方帮助企业解决多个发展难题——帮助在柳的台港澳侨及外商企业,2009年新增投资31.22亿元,同比增长48.6%;关注中小企业,于去年3月组织召开政企恳谈会,邀请市政府领导以及发改委、经委等八个部门负责人,与来自企业界的30多位政协委员共商经济突围良策,形成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四个方面的17条建议。
突出主线 关注民生
2009年,市政协以突出民生改善为主线,寻常百姓的就医、养老、上学等难题,成为政协委员们的关注热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257件,立案231件,截止去年底,提案全部办理完毕,得到党委、政府部门采纳实施和列入工作计划逐步实施的提案,占提案总数的95%。
关注养老、关注就医,并促进我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2009年市政协关注民生的一大手笔。经过深入调研,市政协常委会形成并通过《关于建立健全柳州市养老机制的建议案》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建议案》,分别提出了“制定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等六个方面共16条建议,“统一思想,打一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攻坚战”等五个方面18条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出台“老有所养工程”,实施“全民康健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对策。市政协各专委以民生话题为题,组织开展了12项专题视察调研。
市政协还注重听取基层一线的声音。通过召开基层社情民意座谈会,向市委和市政府报送《社情民意反映》6期,其中30多条社情民意信息得到采纳实施;通过创新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使市民通过市政协社情民意热线电话,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推进项目 打造名城
打造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这是柳州发展的新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更闪亮?市政协以项目推进为抓手,让柳州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熟知。
在市政协的组织下,文史专家、侗学专家及摄影家多次深入侗乡侗寨挖掘采集原始素材,去年9至12月,分别在柳州、南宁、桂林等地展出《中国侗族在三江》民族文化项目,吸引了数十万群众观赏,打响了柳州侗族文化品牌。而由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与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共同出版的《中国侗族在三江》精美画册,跻身10月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并在海外发行,引起海内外书商及艺术界强烈反响。
同时,市政协文史委也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这一主题,组织委员到沙塘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柳州博物馆、窑埠古镇、白莲洞等地视察调研,形成了《关于在沙塘建设广西农事博物馆的建议》等系列建议,这些建议最终促进白莲洞遗址博物馆、窑埠古镇和水上大舞台、工业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刘三姐文化娱乐中心等十大工程项目相继推出;促成《柳州市第二批市级文化遗产名录》推出;促使三江程阳八寨成立了广西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促使柳州文庙、开元寺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