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起至2013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双月座谈会召开了30余次,民主党派区委、区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达500余条。6年过去了,双月座谈会已然不“新”,但依旧很“热”。
作为中共浦东新区区委与民主党派区委、区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平台,双月座谈会的议题内容基本涵盖了浦东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来自双月座谈会的“声音”每每总能吸引住政策制定者们的耳朵,因为这里:既有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协商,也有行政监察工作情况的审议;既有建设人才高地、打造核心优势的协商,也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协商等等。
“议题的选择便是协商的开始,这是双月座谈会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在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是中共浦东新区区委非常重视议题的民主协商,四个环节可谓环环相扣:第一个环节,区委把协商议题的规划融于年度区域发展工作总结和新年度规划之中,在每年区两会后,筛选出10个有关浦东发展大局的协商议题,经由统战部送至各民主党派区委、区工商联和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代表无党派人士)征求意见;第二个环节,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以10个备选议题为基础展开调研,各自提出本组织最关注的6个议题的建议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与统战部;第三个环节,统战部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的议题选择情况汇总整理,依据排名情况圈定6个意向最集中的议题,作为本年度双月座谈会的年度规划内容;第四个环节,党派和社团根据6个议题的内容分解到本组织不同的专委会,并明确一名副主委(副主席、副会长)牵头专委会对议题进行预先关注调研,同时,议题计划还发至各相关的区委、区政府委办局,督促他们早做准备,以提高情况通报质量。
双月座谈会是以讨论大政方针及其推进议题为主要内容的,之所以党外人士能够在座谈会上直言不讳,敢提尖锐的意见,座谈会以外的感情交流、氛围营造工作是重要因素。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18位中共领导干部,每位都结交了党外朋友。在联系交友制度的基础上,又明确5项制度,即双向约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重大节日走访制度、生日生病探访制度和排忧解难制度。全区有453名党政领导与518名党外代表人士结对交友。在交往基础上做到思想上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
“如果在双月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随着座谈会的结束而终止,这实际上是程序虚化的表现,协商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对协商所提建议的回应及其产生的效果上。”基于这一共识,中共浦东新区区委非常重视座谈会后的反馈。区委统战部编写《双月座谈会专报》,报送区委、区政府领导。区委、区政府领导阅读后,在专报上划出关注点,作出批示,责成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吸纳并写出意见,以正式发文的方式反馈。
由此,通过双月座谈会这一协商平台,一批批“民意”转化成“政意”。(记者 王燕 顾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