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它山之石
上海闸北区政协为委员营造一个“大家庭氛围”
2013-06-26   人民政协网  

今年初,受邀主持上海市闸北区政协2013年元宵联欢活动的上海电视台主持人陶淳,有如此一番感慨:“没想到闸北的政协委员如此多才多艺,没想到闸北的政协工作如此红红火火。”日前,记者在闸北区政协采访时,闻听区政协主席陈永弟的一番话,豁然开朗,“红红火火”的答案原来在这里:“我们闸北区政协认为,政协最大的资源在于委员,政协工作‘重’在委员参与,‘贵’在委员参与,‘成’则还是在于委员参与。”

有“重”有“贵”才有“成”,那么如何“重”如何“贵”?闸北区政协如是诠释:“委员您好,您是政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送上我们的真诚祝福:祝您生日快乐、生活幸福!”区政协推出了委员生日当天送上一束鲜花祝福的制度。为此,香港籍委员黄崇圣专门向区政协发来感谢函,“政协让我对上海、对闸北有了家的感觉。”

“区政协主席专门到企业走访来看望我,一起探讨闸北转型发展的计策。”来自上海信谊药业的王波委员说。自去年新一届政协换届成立伊始,就推出了“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制度。陈永弟除了分工联系的10位常委之外,还计划在本届之内对全体委员走访一遍。他算过一笔账,区政协有300多名委员,平均每周走访一个,偶尔再加个班,就能全部走访到位了。

“丁祖昱委员荣获2012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区政协表示热烈祝贺!”通过区政协短讯平台,丁祖昱获奖的消息传递到了每位委员的手机上。“个人的一份荣誉在第一时间与大家分享,觉得特别荣幸。”区政协常委、上海克而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祖昱说。

闸北区政协正是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举措营造了浓浓的家庭氛围,不断激发委员的履职热情。区政协着力打造的“委员智库”这一开放式平台,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委员们履职热情的释出之源。

在中共闸北区委提出苏河湾是闸北崛起跨越的龙头,必须始终扭牢不放之后,区政协提出“委员智库”要就这一问题“动作”起来。“家里要办大事,咱们必须出全力!”此前加入“委员智库”的徐寿松委员和王其明委员在调研后提出,苏河湾建设虽有成效,但其营销宣传还是呈“碎片化”,尚未形成公众的良好形象,据此提出了《加大苏河湾营销和宣传力度》的提案。这一提案迅速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关注,区委领导专门为政协调研课题命题——营销苏河湾。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两位委员不仅参与调研报告的起草修改,还通过特有的渠道,收集提供了许多国内外的成功营销案例。

在闸北区,委员的智慧和风采不仅局限于建言,国家工艺大师陈海龙委员、中医名家朱凌云委员等毛遂自荐,陆续走上“政协课堂”,主动和“家人们”分享履职和学习、工作经验。

“每一位委员都是一本厚实的书,不能只放在自己的小案头,而要放到闸北的大图书馆里,让全区上下都来品读政协委员这一本本精彩的书。”区委领导的一番话充满了对委员履职的充分肯定之情,更是对委员发挥作用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编后语: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效。闸北区政协倾心服务委员,为委员营造“家”的氛围,感受“家”的温馨,深深将委员吸引,让委员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闸北区政协在凝聚人心上狠下功夫,找到了工作的支点,因此也收获了事业发展的一片天。(俞海华 记者 顾意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