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打造影响力:大小事背后总有政协发挥作用
2011年01月10日10: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公布了《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不少内容吸纳了北京市政协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去年年底前,北京的参保居民领到了一张社保卡,凭卡就诊能实时结算,不用先垫钱后报销,这得益于市政协一件委员提案——《关于北京市门、急诊医疗费报销结算方式改革的建议》的落实。
为给本月召开的政协全会做准备,上个月,北京市政协社法委向市民开通了4条热线征集提案线索,很快接到了数以百计的电话,因为老百姓都知道,委员们每年会通过热线把老百姓的心声带上全会,最终促成问题的解决。
随便数数就能发现,近年来,从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北京大大小小的事儿背后总有市政协在发挥作用。大家都说,政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大兵团作战”
去年初的市政协全会上,市委书记刘淇就把北京“十二五”规划的思考题摆在了市政协面前,要求市政协“围绕编制‘十二五’规划,选择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协商议政活动,为党政决策出谋划策”。
北京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以及住房、交通、人口、居民收入……“十二五”规划涉及的深层次问题,无论哪块都是“硬骨头”。
之所以把“硬骨头”交给市政协,是因为市政协从没辜负过这种信任。2008年“奥运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奥运风险防范评估工作委托给市政协。市政协用数月时间,针对北京奥运交通安全、空气质量保障等问题完成了10份专项评估,有力保障了“平安奥运”的实现。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政协组织多个调查组分赴几十家企业调研,提出相关建议案,与党委、政府共渡难关。
这次,一接到任务,市政协就调动所有专委会和全部资源成立了7个专题调研组,开始“大兵团作战”。2008年、2009年,市政协都用这种方式,将所有专委会和委员拧成一股绳。加入调研队伍的政协委员、党派成员及各方面代表人士达3000多人次,他们深入北京各区县一线调研考察。各专题组将形成的调研报告改了又改,有的调研组还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通过书面和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一份建议案和22篇专项报告。
“要在‘实’字上下功夫——组织活动要实,提出建议要实,最终还要体现在对制定完善‘十二五’规划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调研之初,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如此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