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它山之石
青岛政协为:瞄准国际化目标 构建大青岛城市框架
2010-07-30      社会法制委编辑

青岛政协为:瞄准国际化目标 构建大青岛城市框架

2010年07月30日10: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前,青岛市政协将一份凝聚着四级政协委员智慧的专题建议报告提交中共青岛市委,建议瞄准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构建大青岛城市框架。这是青岛市政协积极为青岛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青岛未来发展路径——以胶州湾为中心重新构建城市框架和产业布局,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海城市组群。这一决策,让百年青岛面临一个重大拐点。为给青岛下一个五年科学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青岛市政协组织在青岛全国、省、市和区市四级政协委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市政协调研后认为,“十二五”期间是青岛优化城市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应突出国际化大青岛的概念,依托“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国际化城市新架构,尽快形成北连环渤海、南接长三角、西连沿黄流域、东连日韩的环渤黄海国际化城市新格局。

  建制百余年来,青岛先后经历了“东扩(建设东部新城区)”、“西进(开发西海岸)”两次城市框架调整,每一次空间的拓展都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城市布局制约了城市潜能的发挥。在胶州湾东、西部发展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向胶州湾北部迈进成为青岛发展的必然选择。青岛市政协认为,加快构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环湾型”大城市框架,为城市发展重心“北上”提供支撑,是“十二五”期间青岛应着力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建议市委、市政府依托“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布局,可采取“飞地”的形式,在环湾北带和西带有偿划出部分区域供市内四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另外,对临湾区域功能布局和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待条件成熟后,可考虑将行政中心北移至红岛,以更好地发挥其全方位辐射的战略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大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可持续发展。

  青岛市政协认为,优化城市战略布局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优化城市交通布局,用快速交通体系推动城市迅速发展。青岛市政协建议:应结合市区主干道和地铁建设,规划建设市内四区快速公交系统,优化主城区道路网络;实行交通放开政策,将青银高速公路青岛段收费站移至即墨市的陈家河以北位置,取消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收费,对新建跨海隧道、大桥实行免费政策,畅通青岛7区之间的交通连接,加速主城区融合等。此外,为进一步发挥大青岛的带动作用,市政协还建议将半岛城际轻轨铁路建设纳入全市“十二五”交通规划,以形成东对烟台、威海,北对平度、莱州,西对潍坊、淄博,南对日照、临沂的交通辐射,加快实现半岛城市一体化,形成“一小时经济圈”。(记者 陈小艳 代桂云 通讯员 谭龙生)

(责任编辑:王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