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它山之石
扬州市政协创新议政载体:在协商互动中彰显民主
2008-12-18     

“文化是扬州的根,是扬州的魂,是扬州的脉。要把这座2500年历史的古城建成独具个性和魅力的‘大博览馆’,全面展现‘人文、生态、宜居、精致’的特色”。日前,在“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政协论坛上,与会委员纷纷登台发表见解。在倾听了大家的发言后,市委书记季建业表示,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扎实有效地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

  政协论坛是扬州市政协搭建载体、协商议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努力,积极营造民主氛围,使政治协商在基层实践中延展推进。

  决策协商——在履行民主程序中形成共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扬州市委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加以落实。每年的政治协商计划都以市委文件形式下发,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市委、市政府在决策前和执行中都会主动与政协协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就一个重大主题在政协全会上阐述思路、听取意见。这些做法已在扬州逐步固化为制度。近年来,扬州市政协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产业优势、沿江开发、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决策广泛协商、倾力建言,许多建议被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吸收。市政协提交的《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全民致富》建议案,为市委、市政府制订“全民创业60条”政策意见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会协商——在营造民主氛围中完善大计。把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开到工厂田间,直接与基层群众面谈会商;邀请群众代表参加政协常委会议,与党政领导一起交流讨论,这样的会议开法在扬州市政协已不是新鲜事儿。今年5月份的主席会议议题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发展”,主席们走进江都雅典娜花木园、高邮鸭业园等园区,针对如何用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提出建议。8月底举行的主席会议则将会场搬进了经济开发区,与有关企业就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等议题协商交流。今年,市政协常委会议协商讨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宽融资渠道”两大课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很快就有关建议作出批示。制定出台《扬州市征地补偿安置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调整充实市残疾人工作协调领导机构,明确有关部门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都是市委、市政府通过吸收市政协主席会议建议出台的举措。

  论坛协商——在组织民主参与中产生良策。利用政协聚才集智的优势组织专题论坛,集中主题、集中力量研究重要课题,是扬州市政协开展协商议政的一个特色平台。已连续举办了6年的政协论坛先后就“建设文化扬州”、“关注‘三农’,促进小康”、“建设秀美扬州”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论文350多篇,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建议,拓展了政协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政协论坛的协商讨论,政协委员就加强大运河扬州段保护与利用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受此推动,扬州加大了沿运河历史街区和古镇的保护力度,并积极开展大运河申遗工作。去年扬州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并将申遗办公室设在了扬州。

  界别协商——在扩大民主交流中促成实事。扬州市政协从去年开始举办“界别活动周”活动,并建立起委员“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明确每位政协委员要在所在界别、阶层中联系两至三名群众,通过填写《走门串户联系群众记录簿》等方式,及时了解界别群众的意愿。今年“界别活动周”期间,市、县两级政协的26个界别小组、近2000名政协委员深入基层,在短短一周内,收集整理群众意见600多条,汇总分解到政府部门办理后,大部分已向委员们反馈,帮助各界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

  扬州市政协主席徐益民认为,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协商体系,丰富和拓展了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了政协与党政机关以及各界群众的联系互动,在有效的沟通中形成共识、在充分的协商中彰显民主。(李晓向 记者 谢会昌)

(责任编辑:王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