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政协机关作风效能建设
市政协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第三阶段检查自查报告
2007-09-05 08:52:48     

 

根据柳州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全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工作方案》和《柳州市政协机关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柳州市政协机关通过实行岗位承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下大力气抓好“三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使机关干部作风有了显著转变、机关办事效能有了明显提高。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市政协主席胡锦朝、副主席张乔林多次在主席会议上强调,要以“三项制度”为重点,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形成加强市政协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在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下,5月份,市政协覃国安副主席主持召开了市政协作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门对“三项制度”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明确了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有关职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三项制度”工作中,市政协机关形成了5位秘书长中,有4位抓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工作格局,同时,在机关干部中抽调了9位同志,分别对应3位副秘书长,组成了工作小组。

二、措施得力,狠抓落实。

(一)、实行岗位承诺。

3月份,市政协机关对市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县区政协发放征求意见表130份,收集到意见和建设14条,其中涉及全市的4条,针对市政协的有10条。市政协机关作风效能办在深入查找、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问题逐个进行了深入研究,归结为学习、服务委员、与民主党派的联系、机关具体事项等4大类,根据工作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就便民利民的内容方式、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整改的责任时限等整改措施做出了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6月底止,市政协机关、市政协办公室7个科室、市政协6个专委会、市政协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全部作出了部门承诺、推行了政务公开;市政协机关59位工作人员,全部做出了岗位承诺。

7月初,市政协各委办部门承诺制成了版报,接受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的监督。

(二)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根据政协工作的职能特点,起草了市政协机关效能建设三项制度,即:市政协机关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8项新的规定、规则和制度。有: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工作的规定;市政协机关电脑、电话使用的规定;市政协机关印章管理、使用规定;市政协机关接待工作的规定;市政协机关公文收发传阅输管理规定;市政协大事记编写规定;市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会议规则;市政协机关宣传报道工作分工负责制度。

第三,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推进政协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确保政协履行职能达到高效率、高质量、新水平的目标,518,市政协十届四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的《政协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柳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关于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实施细则》、《关于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实施细则》、《关于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委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实施办法》等八项制度。

(三)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第一,为了让委员和机关干部增强履行职能的自觉性,更好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参政议政,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和能力,32324日,市政协举办了委员及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班。邀请了全国政协处事委副主任武韬、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副主任俞晓松、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钟学荣,以及市发改委、招商局的领导作专题报告。此次培训班是市政协成立50多年来,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900多名来自市(县区)的政协委员,市政协机关、市委统战部机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的干部参加了这次理论学习培训。

第二,自今年年初,市政协相继制订出了处级干部中心组学习计划、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并按计划组织机关干部和中心组进行了学习。召开作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3次,组织作风效能建设专题学习4次;邀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惠峰为市政协机关学习贯彻中纪委《决定》作了辅导报告;邀请市委讲师团团长张骏驰为市政协机关就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精神作了辅导报告。

第三,以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为契机,先后选派机关干部学习公务员法、公务员公文写作、处级干部廉洁从政等专题学习33人次。

三、结合实际,取得成效。

市政协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在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方面,除认真完成以上市委、市政府的“规定动作”外,还结合政协工作特点,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方面注重创新。

(一)、搭建了电子政务平台。628日,随着“柳州政协网”的开通,柳州市政协机关OA办公系统(内网)、柳州政协(外网),2个电子政务平台成功搭建。

市政协机关内网是615始正式运行的,2个月的时间里,市政协干部切身地体会到,办公的流程简化了,办事的效率提高了,行政的成本降低了。一是政协机关有26位处级干部、59位机关干部;办公室有7个科室,还有6个专委会,原来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通知、市政协的全部文件,都需要打印、复印。二是各专委的调研报告从撰写、修改、领导审定,到最后成文,需要几上几下,时间长、程序复杂。内网的建成,无纸化办公的实现,解决了上述问题。

此外,市政协还采用了手机群发短信的办法,通知委员参加市政协、各专委的活动,这种简便快捷的通知方式,受到委员的欢迎和好评。

今年628日开通的柳州政协网,目前设有四十个多个栏目和版块。网站栏目的设置,突出了网上参政议政的功能,为委员在市政协全会闭会期间,提出建议意见、提交提案,及广大群众通过“市民信箱”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网络途径。新开通的柳州政协网本着“服务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宗旨,力求使网站成为宣传多党合作的窗口、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联系各级政协的桥梁、政协工作创新的平台、促进柳州发展的智慧库、委员参政议政永不落幕的舞台。

柳州政协网的开通,使政协工作创新了工作方式,也体现了市政协在畅通民意,广集民智,促进柳州发展的方面作出的努力。

(二)、提高了提案办理质量。

市政协提案委借“转变机关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东风,大力推动承办单位“开门办案”,使委员和承办单位的“面对面”活动制度化。今年以来,先后在建设局、教育局、交通局、公安局、卫生局等举行了6次办理政协提案现场活动。有的承办单位还邀请委员到采纳了提案意见的工作现场进行视察,再次听取意见和建议;有的承办单位把委员请到提案涉及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委员更了解实情,更好的建言献策。由于这样的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现场感、针对性和透明度,委员踊跃参加,他们高兴的说,与承办单位“零距离”的接触直接,实在,这样的参政议政“过瘾”。承办单位也把它作为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效果的好形式,因而乐于组织,积极性高。双方在活动中沟通融洽,气氛热烈,效果很好,真正达到了相互理解、反馈信息、听取意见、促进工作、解决问题的目的。

政协、政府和提案承办单位“三位一体”联动的提案工作新平台建立起来后,市政协提案委承诺:对全会期间收到的提案,闭会后40天内完成整理、审查、立案、交办工作;闭会期间收到的提案,自收到之日起10天内完成审查立案交办工作;对来访的委员或群众有问候、有茶水、有记录。实行首问责任制,谁接待谁答复。能即时答复和办理的当场进行,不等事后;需请示或研究不能当场答复的,一周内答复和办理。

(三)、注重了视察调研效果。

今年5月份始,市政协6个专委会先后组织委员对我市县(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改革情况、开展法律援助情况、招商引资情况、政协提案工作与政府提案办理督查工作紧密结合的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和职教园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市政协常委会还组织全体政协常委对泛北部湾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这些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视察调研活动,得到了市委蒋济雄书记的高度赞扬,他说,市政协紧扣加快发展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成效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设,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四)、畅通了社情民意渠道。

反映社情民意,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呼声,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自今年以来,市政协机关已召开“社情民意座谈会”4次,每次都邀请全市各县区政协领导、各专委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参加。到目前为止,市政协已编发《社情民意反映》4期,报送反映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共20多条,报送市四家班子领导和自治区政协,并视情况抄送市有关部门。

 

 

 

                                                                                                           柳州市政协作风效能办公室

                                                                                                       2007815

 

相关链接: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主办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办公室维护管理
E-mail:lzzx@liuzhou.gov.cn        电话:0772-2859145
版权所有:(C)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州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