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整合资源,打造柳州特色旅游品牌
2007-06-11     


    一、旅游业的概况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与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经济的三大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永远的朝阳产业”、“世界上贡献财富和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也走上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成为国民经济众多产业部门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据国家旅游局确认并公布的数据:2002年,我国入境游、国内游、出境游三大市场全面快速增长,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达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3%,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其中入境游9791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3·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9%和14·57%;国内旅游8·7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01%和10·11%;出境游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从2001年开始,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已上升至世界第五位,据预测,至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旅游需要将在未来十年中以每年8·5%的增幅发展,党中央把旅游确认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把旅游业列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广西提出的口号是:把广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驰名中外的旅游先进省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拥有发展旅游必需的极好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基础良好,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为极有品位,富有魅力的人文旅游资源。当前,柳州旅游业发展正面临一个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加入了WTO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又是重点优先发展的产业),已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都为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有利的条件;从内部条件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正确决策和指导,行政区域的重新划分,成为我市旅游业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业的跨越性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内在动力。
    柳州市政府在2003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即结合区划调整,抓紧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按照整合资源、整体策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在深度开发柳侯祠、鱼峰山、大龙潭等市区传统景点景区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我市旅游品牌,着重开发三江侗族、融水苗族等各县的民俗旅游资源,加快开发融水元宝山、三江程阳桥、鹿寨九龙沟和融安红茶沟的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以民族风情游为主线,山水风光生态游为基础,观光农业、现代工业为补充的具有柳州特色的旅游新格局。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后,单一观光旅游格局已被打破,正形成一个以度假旅游为主要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旅游市场已出现卖方向买方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到:明确本地优势,突出自己的“特”与“专”,在产品设计和组织之初,有明确的目标市场,不能一哄而上,盲目竞争,加强宏观协调与指导,在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的基础上,树立统一的旅游形象,开发特种旅游和专项旅游的拳头产品系列。我市发展旅游的“特”与“专”在哪里?就在于我市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桂林之所以能成为广西旅游的龙头,在于她独一无二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桂林山水”已成了世界性的品牌,我市的山水风光也很美,但再打“山水牌”就没有特色,失去了吸引力,我们要打“民族文化牌”,与桂林形成地域性差异和产品的互补,才能产生联动互动的效应,打造出柳州旅游真正的品牌。

    二、我市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现状
    旅游与文化是天然的盟友,两者之间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截止2002年,我国共有28处旅游资源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其中19项属于人文旅游资源),随着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旅游者消费理念的不断成熟,旅游市场正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粗糙的旅游产品和品位低下的景区逐步被理性的游客所摒弃,旅游产品的质量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而质量的依托点,便是景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因此,分析我市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现状,开发建设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路,对于我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柳州市区主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以“才子”柳宗元为代表的历史政治文化和以“佳人”刘三姐为代表的山歌文化,以白莲洞柳江人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及柳州2100多年建城史所形成的文化沉淀,还有近年形成一定规模的奇石文化,包括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和越南主席胡志明故居及台湾刺史杨廷理墓在内的历史名人文化;三江县有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桥和芭团风雨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胖鼓楼(全县共有大小风格各异的鼓楼173座,风雨桥111座),全县的村屯、寨门、鼓楼、民居、凉亭、井亭、风雨桥等民族建筑,其历史之悠久,建筑艺术之精湛,地域分布之广,涵盖的民族文化之多,都是全国罕见、世界少有的,还有侗族少女天籁般美妙动听的大歌演唱、花炮节上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活动,其历史价值、民族性、美学属性已引起国内外旅游者的极大关注和热
切向往,2002年来三江的境外旅游者据统计达到70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客源是在交通进入性较差、旅游景点开发建设不足的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由此也证明其旅游资源越具有民族性便越有世界性,越有世界性则越有吸引力!融水县同样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当年贝江民族风情游曾经红红火火,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大批国内外游客欣然前往,全县年接待最高达到23万人次。融水有原汁原味的苗族风情,有苗族多彩多姿的节庆活动,有神秘的元宝山及其“野人”传说,还有老子山的佛教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它们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结合,构成了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融安自古以来就是商贸集散地,现在还有结构较完整的民国商业街;鹿寨有中渡古镇的历史遗迹;柳江县有柳江人遗址九厅十八井;柳城凤山附近有三江口遗址等,这些资源从不同时期和不同角度,以各种不同方式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涉及历史、政治、哲学、建筑、音乐、宗教、伦理等诸多领域,无论在总体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和极其独特的,有的甚至是世界性的地位。而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看,目前普遍存在交通发展滞后,可进入性差,旅游接待设施有待改善的问题。这些人文资源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够,有的产品的个性特色不突出,文化内涵无法体现;有的缺乏设计包装,市场营销力度不足,基本都无法具备旅游产品所应有的市场吸引力,更无法形成品牌产品,还有一些民族文化甚至在淡化、同化。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需要提炼和升华,需要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品牌系列旅游产品。在有效地保护中进行合理地开发,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以确保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很多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中发挥其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大柳州特色旅游品牌,制造旅游产品的“亮点”,形成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的“卖点”,塑造“柳州旅游目的地”的全新形象,吸引旅游者。当前,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柳州市区传统的历史文化景点景区要加以深度挖掘,提升品位,作为旅游主线的民族风情游产品更急待高水准的规划、高品位的开发、高标准的建设。要集中有限的资金,优先发展,提升人气,让民族风情特色旅游产品成为龙头舞起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的实际,梯次开发、逐个突破、深度发展,共同构筑大柳州特色旅游品牌。

    三、整合资源,打造民族风情旅游精品
    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为特征,其流向的变化,数量的大小取决于旅游地对旅游者吸引力的大小。而主题明确,并具有唯一性,特色鲜明并具有别他性的旅游资源,是其对人们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只有抓住主题特色,标新立异,彰显个性,才能产生令人向往的吸引力。柳州旅游要以民族风情为特色,整合资源,策划项目,推出精品线路,最终打造旅游品牌。
    (一)坚持高水准的规划,科学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旅游规划是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和基础,只有科学的高水准的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获得最大的效益。2002年我市已委托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作柳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经过反复研讨,征求各方意见,进行补充修改,2003年4月上旬召开规划评审会。评审通过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对我市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市场的分析,旅游产业定位和旅游产品规划,旅游要素结构配置等问题,对于指导我市旅游业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制定总规的同时,旅游局邀请了北京、深圳、南宁等旅游策划方面的专家来柳进行考察,根据专家们提出的方案进行筛选,择优选定其中一家策划公司具体负责项目开发策划、旅游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我们要力争尽快推出柳州———融水———三江民族风情游环形旅游精品线路,并辐射带动融安、鹿寨、柳江、柳城各县,进而与邻近的桂林、金秀、宜州等地产生联动互动。要打出柳州旅游特色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整合旅游六大要素,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创造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发掘文化资源内涵,精心策划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打造民族风情精品旅游线,必须在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度研究基础上,加以延伸和发掘,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同时,利用现代文化开发高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是创新和开发文化资源,提高文化品位的要件之一。例如,云南丽江的纳西人利用文化优势,把自己的东巴文字、东巴卡通、纳西古乐等特色文化通过书画、音像、工艺品以及演出等形式制作成旅游商品推向市场,使听纳西古乐、逛街购物、放河灯等成为游人极大的享受,这可谓保护性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成功典范。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不在于只保留几个景点,而是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风貌。我市的历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就是要做“活”古文化文章,做“大”民族节庆游项目,做“热”民族风情游线路。通过影、视、听各种途径,模拟古文化环境,策划参与性项目,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全方位地向旅游者展示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打造我市民族风情游的独色品牌时,首先要善于发掘民族文化深厚的内涵,善于捕捉民风民俗独特的韵味,避免庸俗化,一般化和过度商业化,三江的侗族建筑艺术既包含了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习俗,还带有各民族建筑技艺交融的痕迹,体现了侗民族善于吸取外来文化之长处,例如三江带有徽派建筑风格的“三王宫”,有关夜郎国王的传说故事,芭团桥金鸡守护的神话,流传至今的“二五”大型祭祀活动,充满古朴而神秘的色彩;在融水县,流传着苗族民间传
说中娱乐之神———芒哥的故事,芒哥是快乐和吉祥的象征,传说他握了老人的手,保佑老人健康长寿:握了孩子的手,保佑孩子聪明伶俐,握了青年男女的手,保佑爱情甜蜜等。这些独一无二、决不雷同的文化资源,只要认真加以挖掘整理,就是迎合当前旅游者个性游、体验游最好的旅游产品,也是构成我市民族风情旅游精品线最本质的吸引力、最独特的魅力所在。其次要精于利用现有资源小题大作、借题发挥、推波助澜、加深印象,令人难以忘怀,久久回味。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的策划,如编写生动的导游词,编排歌舞剧目,传唱优美的民歌,把民族风情的每个闪光点聚焦、放大,成为亮点和卖点。再次要注重与同类型的旅游产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找出与众不同之处,形成互补共生态势,我市周边的贵州、湖南都在开发苗族、侗族民族风情旅游产品,有的已经在旅游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我们的策划开发项目要避免重复和模仿,要有所创新,与众不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立足于我们两县资源的固有优势,进行针对性策划,错位经营,以项目的差异性来满足市场需要的差异性。最后,要提炼主题,突出特色,形成核心产品、核心形象和品牌,项目的开发不能全面出击,只能有所取舍,要善于抓住主题深度开发升华精品,一个亮点就足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只有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和挖掘出本地的资源个性,找到市场导向和资源导向的结合点,才能整合资源,有所创新。我们认为三江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题和个性无疑是鲜明的,那就是无以伦比的民族建筑艺术。据说侗族分为三支:绞侗、老侗和旦侗,主要居住在三江的旦侗的能工巧匠,用自古世代相传的技艺,创造了杰出的建筑艺术文化,到过三江的人,看到那些风雨桥、鼓楼、村寨、井亭与自然风光的交融,会有一种“巧夺天工,天一合一”的心灵震撼,难以忘怀!因此,抓住这一点作策划开发,再经过设计包装,就是亮点,就是卖点,以此类推,融水也可以神秘的元宝山探秘游为主题,发掘苗族节庆活动的历史文化渊源,结合苗族风情习俗,突出个性特色。另外在策划开发中要注重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旅游卖的不是单个产品,而是线路的组合产品,通俗的说,旅游卖的不是一个菜而是一桌酒席,即便最简单的旅游活动———本地一日游也需要把几个景点串起来,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组合起来,因此,我们每个县、每个景区(点)都应当在开发建设中明确找到在旅游产品链和价值链上的地位和价值,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产生“特色、组合、互补、联动”的效应。例如我们提出开发柳州———融水———三江旅游环线,环线上的每个点之间的差异性、个性要做到互补交融,其他四个县要在这条线路中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接受辐射,产生联动,进而要使这条精品线在广西旅游产业链中占据独特的地位,才能使柳州真正延伸到旅游产业链的主流中,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路过地转变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三)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的旅游发展模式
    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初期,资金问题往往成为燃眉之急。我市六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齐,融水、三江经济基础较薄弱,虽然实行政府主导,由市、县、乡三级政府想方设法,多方筹资,共同开发,但开发建设旅游精品所需资金仍有较大缺口。从其他地市的实践看,这种方式还有一个潜在问题,即一旦爆发利益冲突,就互相牵制,难于决策。在国内,四川雅安“碧峰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开景区经营权转让之先河,成功解决了西部旅游开发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值得借鉴,这种模式的主旨就是“政府出资源,企业投资金,授权一家投资者独立经营,整体控制,长远规划,持续发展”,碧峰峡是一个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它的成功运作,在国内旅游界引起了轰动效应,其后较有影响的还有湘西凤凰古城,杭州部分景区点的经营权转让等。我市也正在积极探索项目开发与资本
运作结合的新路子,在政府主导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政策环境、城市基础环境的前提下,策划设计一系列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坚持内、外资一起上,国家、集体、部门、企业、个人一起上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旅游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市场投资主体。今后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旅游国债资金,并结合小城镇建设、交通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力争把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优先用于旅游开发,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在国内外召开旅游项目投资合作洽谈会,吸引国内外投资。据报道,2003年2月26日至2月28日,首届中国旅游项目投资合作洽谈会在京召开,短短三天,中方与十一个国家的投资商达成意向性投资35·42亿元人民币,24·67亿美元,涉及157个旅游项目,其中景区景点72个,约占二分之一。由此可见,国内的旅游景点景区项目只要有独特资
源,有市场前景,就能够吸引外资投入,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魏小安指出:借助名山秀水和文化性资源开发的产品,已成为目前中国旅游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这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以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资金,共同打造柳州独色旅游精品。

    总之,柳州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底蕴深厚、特色突出、魅力无穷、潜力巨大,柳州的旅游资源优势能否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是否从战略的角度对旅游开发的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制定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用现代旅游的新理念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针对我市的旅游资源、经济基础、社会条件、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突出极品、弘扬特品、创造精品,增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迎合二十一世纪旅游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柳州特色旅游品牌,彻底改变我市旅游业“三有三无”(有旅游资源品位,无旅游产业品牌;有旅游线路,无旅游配套设施;有旅游市场,无旅游特色产品)的现状,突出三个“转变”(即变“普通”旅游产品为“特色”旅游产品;变“一般”旅游为“品牌”旅游;变“路过地”旅游为“目的地”旅游),使柳州旅游业真正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旅游旺柳
的战略目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