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探索文化体制改革新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2007-06-08     


    关于柳州市文化体制的改革问题,早在1993年文教卫体委员会就把它当作一个重要课题进行调研。调研活动结束后,我们向市文化系统的领导及干部职工汇报了7省(市)十一个市(县)文化市场管理及专业剧团改革情况,并就深化我市专业剧团改革提出8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在建议中涉及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的问
题,当时引起文化系统从上至下不小的震动。许多同志还是希望沿袭现有的体制,保持内部稳定以免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可喜的是10多年后,我们的调研报告放到了“柳州市文化局事业单位内部改革试点工作筹备小组”讨论桌上,这说明,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势在必行。
    一、顺应历史潮流,充分认识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一项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同时确定全国9个省市、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艺院团等单位、承担起为这次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重任,从近3年来试点单位反馈的情况资料看,无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试点地区和单位,在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探索总结出不少的好经验,这些经验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2006年3月28日,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也作了重要讲话。柳州市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在文化系统要动这么大的“手术”,一些领导或许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为此,我们认为:(一)推行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现有的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文化体制自身进行改革,以增强内部的活力和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三)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有的文化体制机制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在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有利于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四)“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活力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展的水平。”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事业总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一点上讲,文化体制改革应为文化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正如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世界所引起的巨大反响那样,文化体制改革也必将产生全面的影响,它不仅打破了长期束缚文化发展的不合理体制,激活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壮大文化产业,完善文化服务,而且势必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

    二、解放思想,发挥优势,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文化柳州”的重要举措。柳州市是工业重镇,“工业立柳”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经济体制改革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肯定有不小的差距,但市委、政府一直关注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不断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为文化事业创造了一个较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文化艺术等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艺术表演团体在自身改革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作、演出、内容及艺术形式,在围绕时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满足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实施精品战略,其中广西民族音画剧《八桂大歌》获“文华大奖”和“十大精品剧目”之后,市歌舞团借助《八桂大歌》的品牌效应,敢闯市场,全年商演115场共收入65万元。大型新编桂剧《柳宗元》获广西戏剧最高奖“桂花金奖”。在精品带动下,市艺研所创作了大型剧本《旗魂》、小品《丈母娘》、舞蹈《民
族舞精粹》等10多个作品;市粤剧团创作《打瓜园》等多部折子戏;市彩调团创作小品《爸爸,多爱我一点》等,儿童剧《中国孩子》已进入策划,即将启动。

———群众文化生机勃勃。几年来,相继成立了警官艺术团、税官艺术团、工商红盾艺术团等实力较强的非专业群众艺术表演团体;县、区群众文化形式多样,形成了以节日文化、假日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代表的群众文化。

———图文博物事业长足发展。率先在全区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分中心,实现国家、省、市、社区四级连接共享;恢复柳侯祠古代景观风貌工程逐步推进;12800M2的市博物馆已竣工,完成自动化办公系统和“柳州博物馆网站”建设,白莲洞博物馆完成《白莲洞文化》专集修改工作,组织编写“抗战中的柳州”系列丛书。柳州市多年来逐步积淀的文化事业发展的优势,并不意味着文化体制改革得以顺利启动。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在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两者的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经费缺口大,相对地制约了艺术生产的顺利发展;(2)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小,现代企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缺乏开展多种经营、横向联系、多方位发展的有力支持。项目更新缓慢,跟不上群众文化消费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群文博物事业虽具有一定规模,但由于经费紧张,许多必备馆藏书无法购买,许多流散社会上的宝贵文物无法收集,有价值的文物点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发掘和开发;(4)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县区)投入和运作资金不足,与现代化工业城市发展很不协调;(5)人事管理体制不理顺,行业自主权落实不到位,劳动分配制度也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借鉴经验,不断探索,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柳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全面规划、分类实施的办法,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好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结合柳州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以及我们与文化局座谈调研的情况,对柳州市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人事制度改革和发展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思路:
    (一)整合文化资源,对文化单位进行战略重组。
    柳州市文化局下属单位有20多个,其性质各不相同:有科级单位、处级单位;有全额拨款的,也有差额拨款的;有挂事业单位牌子但却进行企业运作管理的;体制极不理顺。文化资源丰富但没有优化组合,为此,有必要组建柳州市艺术剧院,将市歌舞团、桂剧团、彩调团、粤剧团、市文化艺术中心、市艺术学校合并建成柳州市艺术剧院,为副(县)处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来源由部分财政全额拨款、部分差额拨款、部分自收自支和部分企业化管理四种方式构成。
    (二)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对公益性国有文化单位,应进行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对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应进行转企改制、重组,使其成为文化企业,使其资产转变为经营性资产,进入市场实现保值增值。让其人员实现身份转换,逐步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对垄断性文化单位,凡属经营性部分应逐步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自我发展。柳州市可以对艺术剧院人员实行跨体制统筹管理使用。剧院人员由剧院领导班子统一协调管理。人员的调整由剧院领导班子审批决定。
    艺术剧院实行院长责任制,每届任期三年,副院长通过提名推荐报主管局审批,中层机构负责人由院长直接聘任。
    剧院实行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制;
    剧院建立部门、项目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定岗定员、按需设岗,按岗管理;
    剧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打破身份界限,对所有演职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教学培训人员实行跨体制双向选择,优化组合,择优聘用;
    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将现行工资和补贴作为档案工资记入个人档案封存,将固定工资、活工资及各种津贴按岗位重新设定工资标准,使岗位与薪酬挂钩,实行职务工资、岗位津贴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低基数、高浮动、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对在双向选择、优化组合中未聘人员,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不推向社会的原则。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进行妥善安置和分流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的稳定。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解决“缺位”与“越位”的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迎来它的“破冰”之年,这确实是个机遇。政府职能应由过去既管文化又办文化向引导、监管、服务转变,把文化推向市场,交给社会办,这样既可以使政府财力集中,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可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对于一场足以影响到整个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来说,把握住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吃透200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及2006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自治区、柳州市有关部门应着手于文化体制改革机构的成立和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好试点工作的开展,为全面推行文化体制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二)根据中央精神,通过试点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充分借鉴全国9个试点省市的成功经验,以保证改革少走弯路。
    (三)要严格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公益性文化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的指导思想,注重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依法管理,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得以稳步推进。
    (四)以改革创新促文化发展。政府必须承担起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职责,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