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政协概况 政协新闻 政协会议 领导讲话 委员风采 文学茶座  
  党派工商联 专委会工作 县区政协 提案工作 社情民意 柳州文史 委员博客 大 事 记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 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加快柳州市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1-02-14   课题组  

 

市政协经科委 民盟柳州市委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是国家工业化的战略产业,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支撑。积极发展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柳州市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柳州市是广西农机工业的摇篮。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柳州市农机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柳州机械厂开始恢复生产到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柳州市农机工业建立了较好的基础,门类比较齐全,品种比较丰富。自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下滑,农机市场严重萎缩;加上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市农机制造企业基本上都转产到机械、汽车等其它行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农机工业又开始恢复,特别是2004年国家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刺激了农机市场需求,调动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柳州市农机工业逐步走向新的发展时期。经过近20年的恢复和发展,我市农机工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出现了象蓝天微耕机、云马汉升甘蔗联合收割机等国内知名农机品牌。

柳州市现有农机生产企业及零配件厂50多家。生产的农业机械有农用运输机械、整地作业机械、水稻联合收割机、甘蔗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排灌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7大类共20多种产品。有些产品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区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2009年全市农机生产企业各类农机总产量约35万台套,产值约45亿元。柳州市现有农机经销商约30家左右,其中,规模较大的销售企业有柳州市供兴农机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卓然农机有限公司、柳州绿地农机有限公司、柳江县得民农机有限公司等,年销售总额大约10亿元。市场销售的主要农机产品集中在大中型拖拉机、水稻收割机、旋耕机、小型手拖、水泵、小型农产品加工机械及农机配件等几个种类。截止2009年底,柳州市农机总动力140多万千瓦。各类拖拉机拥有量1.4万多台,其中,收获机械2525台,大中型拖拉机2831台,插秧机械777台。2009年,柳州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7.14%,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位,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柳州市是广西拥有水稻联合收割机、平均耕地拥有插秧机、平均耕地拥有大马力拖拉机最多的城市。

二、柳州市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机工业发展趋势较好,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还不符合现代农业和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要求,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我市目前的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全市农机总动力不及全区农机总动力的10%综合机械化水平在全区排名也不算特别靠前。许多经济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机械还是空白,成为我市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短腿”,影响了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机装备水平发展不平衡。一是发展类型不平衡。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其他农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鹿寨、柳江、柳城等南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机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普及应用较快,融安、融水、三江等北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机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应用较慢。

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具体表现为:动力机具多,配套机具少;耕作机具多,种植、收获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业机械发展滞后;安全环保性能高的植保机械尚没有得到普及应用。

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缺乏发展后劲。我市农机企业往往面临征地难、贷款难,政策支持少、优惠政策难落实等问题,而国家对农机新产品研发的投入机制又尚未形成,只能靠企业自身积累、自行投入,缓慢滚动发展,造成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如位于柳江新兴工业园的广西柳江县柳拖车辆有限公司,正面临场地严重不足的困境:原来申报土地120亩,现只获得36亩,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机耕路、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市一些乡镇还没有把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需要的机耕道路、机棚(库)、维修站等基础设施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大多数农村机耕道年久失修、损坏严重,许多乡镇存放大型农机具的场库棚不足,农机维修服务站点的设备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不够完善。农机生产企业普遍反映,农机购置补贴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补贴资金结算较慢,造成企业资金挤占较多,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由于购机补贴指标数量少,购机总补贴资金相对较少,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许多农机企业开发生产的节能环保、多功能、经济适用的农机具无法推向市场,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购机需求;另外,还存在一些倒卖购机补贴指标、套取购机补贴资金的违规行为,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广大购机农民的利益

农机产品市场准入门槛高。从新产品的研发到进入市场销售,农机产品市场准入环节过多,审批程序复杂,要经过“新产品研发――产品鉴定、推广鉴定――上国家补贴目录――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的程序过程,不利于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基层管理推广体系薄弱,农机专业人员、资产流失严重。目前,县、乡农机监理、推广、培训基础设施差,服务功能弱化。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站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后,原乡镇农机站专业人员及资产流失严重。全市89个乡镇中仅有城区10个乡镇全建制保留乡镇农机站,农机管理人员20人,其他六县每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只有12名农机管理人员,并且人员变动频繁,农机专业人员少,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有些农机站站房被拍卖,或办公楼被挪作他用,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柳州市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政策环境:国家相继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农机装备产业创造了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重点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农机产品结构性矛盾,增强农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等一系列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措施。

自治区修订了《广西农业机械管理条例》,颁布了《广西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先后出台了《广西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及《广西农业机械产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全面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柳州市提出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和“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制定了《柳州市农业机械化布局规划》,为促进柳州市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内在需求:广大农村和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扩大,拓展了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对农业机械应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驱动力充足,农机市场潜力巨大,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技术支撑:柳州是西南工业重镇,具有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柳州农机企业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日渐雄厚,为柳州农机装备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产业布局调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的转移,给柳州的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据专家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将从北方平原地区转向南方丘陵地区。柳州的甘蔗、桑蚕、茶叶、油茶、桉树等产业较为发达,这些都为农机装备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给柳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整个农业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

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加强柳州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立足大西南,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大市场提供了发展平台。柳州市是广西农机工业的摇篮,柳州的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将能够比较方便的融于东盟市场,使柳州农机与东盟农业构成更为紧密的产业链,成为柳州乃至广西农机产品竞争东盟市场的重要的有利条件。柳州市面向东盟的农机大市场己列入市政府的十大农业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四、加快柳州市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大发展、上台阶的又一关键时刻。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良好机遇,依托柳州市得天独厚的加工制造业基础和资金、技术、人才优势,调整农机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丰富农机工业产品门类和品种,推动柳州市农机装备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装备支撑。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机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市级农机购置补贴制度。简化农机购置补贴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扩大购机补贴指标,并向本土企业倾斜;缩短补贴资金结算时限,增加结算频次,加快企业资金回笼速度;严肃查处倒卖补贴指标和套取补贴资金的违规行为继续实施“国有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15%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加大市级购机补贴资金额度。一是配合中央、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重点扶持机具的累加补贴。二是对甘蔗生产机械的特殊补贴。三是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但尚未纳入中央、自治区补贴目录的本地企业生产的进行扶持和补贴。四是对适合我市北部山区县需要的小型机具的优惠补贴。五是出台优惠补贴政策,对本地企业产品采取更优惠的补贴措施,提高补贴率,增加补贴指标,加大对柳州制造农机产品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建立柳州市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扶持基金。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15%的资金中,拿出2000万元建立柳州市农机装备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通过连续5年注入,形成1亿元的扶持基金。采取小额资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农机企业研发新产品及产品技术升级改造。

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购机信贷规模,做好融资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一是建立农机装备生产企业服务机构,设立农机装备企业授信业务制度,对农机装备生产企业给予信贷扶持,解决农机装备生产企业融资难题。二是拓宽农机装备生产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农机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融资通道。三是完善农机装备生产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农机龙头企业认证制度,每年扶持35家农机装备制造重点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银行提高其信用等级,并在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切实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免征农机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继续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属于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农机制造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免除农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农机产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按照现行规定对批发和零售的农机实行免征增值税政策。

(二)加大对农机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农机龙头企业

支持农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市技改资金中划出10%的资金,用于农机企业的技术改造,扶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机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设立专项计划,增加预算内资金和国债资金,用于农机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支持农机企业同业兼并重组。支持自主创新、技术先进和适应我市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企业产品的战略重组,对于发展方向好、市场潜力大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新建和改扩建予以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农业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通过股权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采取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等措施,加快企业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步伐。支持企业多元化、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企业的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农机龙头企业,带动相关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式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机产业体系。

建立科技项目经费扶持机制。每年从市级“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10%的经费,用于农机新产品的研发扶持,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农机装备生产企业建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技术中心,支持企业上一批先进适用实验检测设备,提升研发试验检测能力。市级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资金要加大对大中马力拖拉机、甘蔗种植机、甘蔗联合收割机、水稻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项目的补贴力度,全力提升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支持农机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农机装备企业,政府给予奖励补助。对柳州市生产的农机产品能够争取列入广西、国家购机补贴目录,在市外的国内市场销售达到一定数量的,市政府给予企业奖励;对柳州市生产的农机产品销到东盟等国外市场的企业,除享受国家出口创汇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外,市政府再给予出口创汇奖励。

(三)加强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

推进农机化科研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教学、科研、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科技创新机制。

鼓励农机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围绕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加快我市农机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步伐

(四)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机推广应用搭建平台

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推进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构建以国家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农机生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议恢复乡镇基层农机站的独立建制,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支持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机化基础设施投入机制,把基本建设、农村机耕道路、停放农机的机棚机库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纳入地方年度基础设施计划,通过市发改委立项,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公益性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通行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机具场库棚、维修站设备设施建设给予扶持,改善农机具尤其是高性能机具的保养和维修条件。依托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维修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机生产企业的作用,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站点。

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要继续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一要加大政策扶持。要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业、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二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引导。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合作组织规范运作、诚信服务。要逐步建立规范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机作业市场。三要强化服务指导。以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咨询等体系为支撑,积极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培训、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服务。

大力培养农机化人才。要大力推进农机化“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针对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建设一支技能娴熟的农机化实用人才队伍。二是针对基层农机化科技和推广人员,建设一支业务精通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针对农机管理干部,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人员结构合理、富于开拓精神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

(五)加快建立专业型农机产业园区和农机大市场

建立柳州市农机产业园区。在市郊或郊县划出土地创建柳州市农机产业园,为我市农机制造企业搭建一个产业集成度较高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引导当地农机企业进驻园区,培育自主创新主体;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国内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资金和技术落户柳州,提高柳州农机工业产业集成度,依托柳州加工制造业优势,做大做强柳州农机工业,打造西南地区农机制造中心。为加快园区建设,政府给予适当土地出让金返还政策,在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先安排,对进入园区的农机企业在土地使用、用地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注册资本金等方面降低门槛,以利于园区引进农机项目。对农机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扶持农机项目落地建设。

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建设“立足大西南,面向东盟”的柳州市农机大市场。充分发挥我市地处桂中,为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优势,将柳州市农机大市场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农机集散基地,面向东盟国家的农机生产、销售、服务平台。利用农机大市场,搭建农机推广、培训、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平台,提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保障农机质量与安全发展

加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一是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二是将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乡镇一级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逐步形成乡镇一级农机安全管理社会化的工作机制。三是筑牢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技术检审、执法监控三大防线,加大执法检查和监控力度,依法查处各种农机安全违法行为。四是要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制定和完善创建活动标准,按照创建标准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加强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管,把好使用监督关。二是开展农机产品质量投诉和市场打假与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农业机械所有者、使用者和生产者的权益,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把好服务关。三是财政要安排解决农机产品鉴定、检测、质量调查与投诉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切实提高农机质量监管手段和能力。

(七)扩大农机工业国际合作

要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平台,扎实推进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大我市农机化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对关键农机化高新技术实施“引进来”战略,通过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生产等方式,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化科技成果,增强我市农业国际竞争力;实施农机装备“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扩大优势农机产品出口,引导有条件的农机制造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

相关链接: